哺乳期出血和例假区别(哺乳期出血和例假区别大吗)

哺乳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也是母亲与婴儿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些母亲可能会遇到出血的症状,这往往会让她们感到困惑和担忧。其实,哺乳期出血和例假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现象,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母婴健康。

一、哺乳期出血

1. 哺乳期出血的定义

哺乳期出血,又称产后出血,是指在产后一段时间内,非月经期间出现的阴道出血。据统计,我国哺乳期出血的发病率约为10%-20%。

2. 哺乳期出血的原因

(1)子宫内膜残留:分娩过程中,部分子宫内膜可能残留于子宫腔内,导致哺乳期出血。

(2)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在分娩过程中未能完全剥离,导致子宫内膜无法正常修复,引起出血。

(3)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无法有效封闭血管,导致出血。

(4)感染:产后感染,如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也可能引起哺乳期出血。

二、例假

1. 例假的定义

例假,即月经,是指女性在生育年龄内,每个月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排出的一种生理现象。

2. 例假的原因

(1)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在月经周期中起主导作用,调控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剥脱。

(2)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调控卵巢功能,实现月经周期。

三、哺乳期出血与例假的区别

1. 出血时间不同

哺乳期出血通常发生在产后一段时间内,而非月经期间;而例假则是在生育年龄内,每个月都会发生。

2. 出血量不同

哺乳期出血量一般较例假少,且持续时间较长;而例假出血量较多,持续时间较短。

3. 出血原因不同

哺乳期出血主要由子宫内膜残留、胎盘剥离不全、子宫收缩不良、感染等因素引起;而例假主要由卵巢功能、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等因素引起。

四、如何辨别哺乳期出血与例假

1. 注意出血时间

如出血发生在产后一段时间内,非月经期间,则可能为哺乳期出血。

2. 观察出血量

哺乳期出血量较例假少,持续时间较长。

3. 了解出血原因

根据出血原因,可初步判断为哺乳期出血或例假。

哺乳期出血与例假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现象,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母婴健康。当出现出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个人卫生,也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

月经内流出来的血是体内循环的血吗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又称为月事、月水、月信、例假等。严格说来,伴随着这种出血,卵巢内应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子宫内膜有从增生到分泌的变化。但是在临床上常有不经过排卵而有子宫出血的现象,叫做无排卵性月经。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大多数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晚至17~1 8岁。我国各地区初潮年龄相差不大,但体弱或营养不良者初潮可较迟,体质强壮及营养良好者,初潮可提早。月经到49岁左右则自行闭止,历时约35年左右。

月经应该有正常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

出血(即经血来潮)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和农历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周期长短因人而异,偶而提前或延后不超过7天仍可视为正常,即月经周期不应少于21天,也不能超过35天。妊娠及哺乳期月经会停止。

经期是指经血来潮的持续时间。正常月经持续2~7天,一般为4~5天。经量是指经期排出的血量。月经量的多少很难统计,临床上常用每日换多少次月经垫粗略估计量的多少。有人测定正常人月经血量约为10~58ml,个别妇女月经量可超过100ml。有人认为每月失血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一般月经第2~3天的出血量最多。由于个人的体质、年龄、气候、地区和生活条件的不同,经量有时略有增减,均属正常生理范畴。

经色是指月经血的颜色。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开始色较浅,以后逐渐加深,最后又转为淡红色而干净。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子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也有一些小凝块。

此外,有少数妇女,身体无特殊不适,而定期两个月或三个月,甚至一年,月经来潮一次者,古人分别将定期两个月月经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月经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也有极个别的妇女,终生没有月经来潮,但又不影响正常生育者,古人称之为“暗经”。还有的妇女在怀孕早期,仍按期有少量月经来潮,但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古人称之为“激经”,这都属于个别现象。

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的改变并产生月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卵巢激素周期性的作用所引起,可分为以下4期:

(1)增生期:约在月经周期第5~14天,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变厚、腺体增多而弯曲;间质逐渐增生变为致密;内膜血管增生呈螺旋状。

(2)分泌期:约为月经周期第15~23天,相当于排卵后黄体成熟阶段。黄体产生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使子宫增生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进一步扩大、弯曲,并出现分泌现象。间质疏松水肿、血管也急速增长,更加弯曲、内膜松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宜于受精卵的种植和发育。

(3)月经前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4~28天,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黄体退化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很快下降,间质水肿消失而变为致密,血管受挤压而弯曲,使血流瘀滞。在来月经前4~24小时,内膜血管呈痉挛性收缩,使内膜缺血坏死,血管收缩后又舒张,以致破裂出血,在内膜层形成分散的小血肿,使内膜剥脱而出血,即为月经来潮。

(4)月经期:约为月经周期的第1~4天,此时内膜功能层形成分散的小血肿,使内膜成片状或小块状剥脱,随血液一起排出。在临床上,一般将月经来潮作为下一周期的开始。

参考资料:

月经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计算月经周期?

月经是由于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而导致的阴道出血。青春期后卵巢在下丘脑一垂体所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逐渐发育。在垂体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卵泡逐渐生长,发育成熟,并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生变厚,呈增殖期变化。在黄体生成激素的作用下,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在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殖,并由于其腺体上皮细胞分泌而呈现分泌期变化。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即开始萎缩,一般黄体的寿命平均为14天。黄体萎缩后,卵巢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萎缩,且由于缺血坏死而脱落,于是出现阴道出血,即通常所说的月经来潮。

月经第1次来潮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其迟早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个人体质、营养状况等。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

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因此月经周期的计算应包括月经来潮的时间。有些妇女只计算月经干净的时间,这样就可能认为月经周期缩短了,临床上有的妇女常自诉月经不正常,一个月月经来潮两次。其实仔细算来,月初及月末各来潮1次也是正常的。正常月经周期为28~35天,周期长短可因人而异,提前或错后7~10天可视为正常范围,只要

能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就不能认为是月经不调。末次月经是指距就诊日最近的一次月经,应从出血第1天计算。但需注意,末次月经系指此次月经与通常一样的行经持续时间及量,不要将阴道不正常出血误认为是月经。此种出血一般量较月经少,时间或短或延长,或失去平时月经来潮的规律。

月经来潮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出血量在100毫升之内,以第2~3天为最多。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不凝固,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一般妇女月经期无症状,少数人可有下腹或腰骶部下坠感、乳房胀痛、便秘或腹泻、头痛等不适,一般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

怎样才算正常的月经

由于月经可能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故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变化的范围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就属于正常月经。正常的月经应具有以下特征:

(1)月经周期大多数女子的月期周期在28-30天,约有20%的妇女月经周期要长些或短些,只要在20-36天限度内,临床即属正常,即使有些人的周期一贯为40天或更长,但其生理及生殖功能没有受影响,仍可视为正常。

(2)月经天数一般为3-7天。一次月经量出血30-80毫升。多数人来月经的第二三天偏多,相当于每天更换卫生巾3-5次。

(3)经血性质经血与人体内的血液没有区别,但经血流出时混有子宫内膜碎片和粘液,因而为暗红色,比较粘稠,不易凝结。

(4)伴随症状月经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血管张力的变化以及盆腔器官充血,可以出现以下反应:1)精神和情绪的改变,如焦虑不安、激动、头疼等;2)乳房可有轻微的胀痛和触痛;3)轻微的腰痛、下腹胀痛或下坠感。

妇女为何常有经前期情绪低落

月经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月经周期既反映了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的变化,也反映出与生殖功能有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变化。月经周期中无论是性激素,还是垂体促性腺激素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它们将通过一定的神经机制影响着妇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引起一些情绪变化。当然,情绪变化和紧张也能影响生殖激素的水平.并导致排卵抑制和周期紊乱。

众所周知,许多妇女在月经周期中存在情绪波动问题,尤其是在月经前和月经期,情绪十分低落,抑郁或脾气急躁。主要表现为烦躁、焦虑、易怒、疲劳、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浮肿等,她们常常会说:”又快倒霉了”。”倒霉”是妇女对月经的俗称。统计结果表明,很大比例的妇女暴力犯罪活动和自杀都发生在经期4天和经期前4天这段时间内。将近半数的工厂女工会认为她们的工作有危险性,将近半数的女精神病患者是这几天入院的,将近半数的妇女紧急事故也发生在这几天。就连带孩子看病也受到这种情绪波动的影响,母亲因自身焦虑,哪怕孩子没多大问题也要往医院跑一趟。当然,并非所有妇女都存在这种情绪改变,情绪改变也不会全这么严重。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有效的、特效的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药物。

那么造成情绪波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生物学角度看,显然要涉及到月经周期中固有的性激素的波动。在经前期、绝经期、产后及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中常见抑郁的发生。看来性激素和抑郁二者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例如,有人研究了用口服避孕药控制激素水平时的情绪波动问题,把受试者分为三组。 (1)过去和现在都不服用口服避孕药。 (2)服用复合口服避孕药(提供稳定、高剂量的雌激素、孕激素)。 (3)服序贯口服避孕药(前15天服雌激素,后5天服雌、孕激素复合片,摸拟自然周期,但激素处于高水平)。

然后观察这些妇女在月经第4,10,16天和经前2天的情绪。结果表明,不服药组妇女在月经周期中焦虑、易怒和敌对行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服序贯片的妇女也有类似发现;而服复合避孕药的妇女的情绪、敌对行为和焦虑则无明显变化。因此该项研究提示,女性性激素水平恒定时情绪也是稳定的。

女人经期有什么症状

女人经期症状如下:

1、经期腹痛

经期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和子宫收缩,导致女性经常会出现小腹疼痛,这就我们俗称的痛经,常见于少女及青年女性,虽不致命但带来的疼痛感,让很多女性难以难受。

2、疲惫嗜睡

经期女性各项生理水平都处于最低水平,这个时候很多女性会出现疲惫精神不佳的状态,做事不在状态,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常感到疲惫、嗜睡等等症状。

3、情绪不稳

很多时候随着经期的到来,很多女性变得情绪不稳,常常出现暴躁易怒,情绪浮动大,亦或是易伤悲,在生理期易因为小事而伤感,这些也是经期综合症之一。

4、乳房胀痛

乳房腺体与子宫内膜一样,随着生理期月经的来潮而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当经期来潮乳房腺体会随之扩张,上皮细胞增生肥大,出现水肿和压迫之感。

5、经期尿频

经期女性都会发现相对其他时候,经期容易尿频,常常要跑厕所,常常有想要上厕所的感觉,虽然如此,但是依然建议经期应当适当多喝点热水。

哺乳期偶尔出血是怎么回事

哺乳期阴道出血很多部分原因是由于月经来潮了,女性在哺乳期来月经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哺乳期的女性月经有的会推迟来的,这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相同,所以月经来的时间不同,有的人生完孩子月经就来了。可是有的人整个哺乳期都不会来月经。这就是个体差异,需要视自己身体情况而定。

哺乳期阴道出血的另外一种有可能是因为阴道炎,所以所以建议你平时注意观察白带的情况怎样,有没有异味或者是有豆腐渣样之类的,或者是有外阴搔痒等其他一些症状,如果有的话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诊疗,要不然因为这样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般来说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子宫都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所以,女性朋友尽量在性生活方面要尽量节制一些,让子宫有一个休息的过程,不要过早同房,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动作也都不要过于太猛烈,要不然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注意事项:不要吃生冷的东西,要注意饮食是搭配合理,保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适当出去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太紧张。保护自己的温暖,不要着凉,哺乳期的妇女尽量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换洗内衣内裤,以免滋生细菌。然后如果有出血现象的话,平时还要尽量克制性生活,让身体得到休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2790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