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作为一种预防乙型脑炎的疫苗,在我国已广泛推广应用。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就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并科学应对。
一、乙脑疫苗不良反应概述
1. 定义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是指在接种疫苗后,个体出现的与疫苗本身或其成分有关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2. 类型
(1)局部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
(2)全身反应:主要包括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
二、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原因
1. 疫苗本身因素
(1)疫苗成分:乙脑疫苗中含有灭活病毒或减毒活病毒,这些病毒成分可能引起免疫反应。
(2)佐剂:疫苗佐剂如铝盐等可能引起局部反应。
2. 个体因素
(1)过敏体质:部分个体对疫苗成分或佐剂过敏,易出现不良反应。
(2)免疫缺陷:免疫缺陷个体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3)注射部位:注射部位不正确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三、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1. 处理
(1)局部反应:轻者可自行消退,重者需局部冷敷、抗炎治疗。
(2)全身反应:轻者多饮水、休息,重者需及时就医。
2. 预防
(1)严格掌握疫苗接种指征,避免给过敏体质、免疫缺陷等个体接种疫苗。
(2)注射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个体过敏史。
(3)注射时选择正确部位,确保注射操作规范。
(4)加强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四、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对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研究。
3.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的策略研究。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是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了解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原因、类型、处理与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为公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李晓光,王丽华,刘晓燕.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 中国疫苗与免疫,2017,23(1):1-4.
[3] 王志伟,张丽君,刘丽芳. 乙脑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及预防策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5):426-429.
接种乙脑疫苗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吗
疫苗简介
用乙脑病毒接种于地鼠肾细胞 ,培育后至一定浓度收获病毒液,经甲醛灭活,制成疫苗用于预防乙脑。
接种对象
⑴乙脑流行地区6月龄~6周岁儿童。
⑵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或旅游者。
接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剂量 :见表1,初免针次间隔7~10日。
地鼠肾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经2针基础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在60%~85%。次年加强注射后中和抗体滴度上升明显,阳转率可达到90%以上,且可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流行病学效果经大量人群调查,其保护率一般在80%左右。
接种反应禁忌症
⑴接种反应 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⑵禁忌症
①发热及急性疾病。
②严重慢性病。
③脑及神经系统疾病。
④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
⑴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
⑵为减少注射时疼痛,在疫苗中加入适量亚硫酸氢钠,疫苗由橘红色变为黄色,即可注射。
⑶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
⑷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以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
⑸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乙脑流行区,人群隐性感染率很高。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乙脑疫苗打多了会出现什么反应
灭活疫苗:首次接种时不良反应较少,但多次加强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轻度的全身症状。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
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
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打乙脑预防针不良反应
乙脑 疫苗 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 措施 ,这个病是一种在春夏季急性 传染 病,10岁以下的宝宝易被感染,那么打乙脑预防针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打乙脑预防针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打乙脑预防针不良反应
首次接种时不良反应较少,但多次加强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轻度的全身症状。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 儿童 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有 头晕 、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打完疫苗后,一般没有反应,个别有反应的,在24小时左右出现的症状,需要观察:
1、 发烧 :伴有37~39℃都有可能,通常在24内退烧,持续3天以上的,可用在医嘱下药物退烧,有高烧不退的,一定要立即就医。
2、呕吐、 腹痛 、 腹泻 、头晕、全身无力的症状。
3、在接种的部位会有红肿、热疼的症状。严重的会引起附近淋巴管发炎。局部红肿较重,可用早晚各一次热敷(卡介苗疫苗红肿千万不能热敷),5分钟一次。
打乙脑预防针的时间
乙脑灭活疫苗:一共要接种两针,宝宝满6个月第一针,7~10天后第二针,1岁半至2岁(18个月至24个月)及4岁、6岁各加强免疫一针。乙脑灭活疫苗保护率在60%~90%。
乙脑减毒疫苗:1岁时接种1针,2岁时加强免疫1针,7岁再加强免疫1针。乙脑减毒疫苗第一次注射率达80%,第二次打了加强疫苗后在90%以上。
乙脑预防针的种类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 疾病 ;严重慢 性病 ;脑及 神经 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 :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 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 中耳炎 ;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猜你喜欢:
1. 宝宝打乙脑疫苗不良反应
2. 乙脑减毒疫苗的不良反应
3. 2岁乙脑疫苗不良反应
4. 儿童麻风疫苗不良反应
5. 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不良反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