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筛太他妈坑人了(一般唐筛不过的人占了多少)

唐筛(唐氏筛查)作为一项重要的产前筛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关于唐筛的争议也从未停止,有人称其为“太他妈坑人了”。本文将从唐筛的原理、利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视角。

一、唐筛的原理与作用

1. 唐筛原理

唐筛是一种通过检测孕妇血清学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评估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风险的方法。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ree E2)、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等。

2. 唐筛作用

(1)降低唐氏综合征等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率;

(2)为孕妇提供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信息,帮助孕妇做出是否进行产前诊断的决定;

(3)提高产前诊断的针对性,降低产前诊断的盲目性。

二、唐筛的利与弊

1. 利

(1)降低唐氏综合征等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2)为孕妇提供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信息,帮助孕妇做出是否进行产前诊断的决定;

(3)有助于提高产前诊断的针对性,降低产前诊断的盲目性。

2. 弊

(1)假阳性率高,导致孕妇过度焦虑;

(2)假阴性率高,可能导致孕妇忽视高风险,延误治疗;

(3)部分孕妇因担心唐筛结果,选择放弃生育;

(4)唐筛结果并非绝对准确,可能存在误诊情况。

三、唐筛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1. 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唐筛覆盖率逐年提高,但仍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唐筛覆盖率较低,导致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率较高。唐筛结果解读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2. 展望

(1)提高唐筛覆盖率,降低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率;

(2)加强唐筛结果解读培训,提高医生诊断水平;

(3)开展多学科合作,提高产前诊断质量;

(4)探索新型筛查技术,提高筛查准确性。

唐筛作为一项重要的产前筛查手段,在降低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唐筛也存在一定弊端,如假阳性率高、假阴性率高、可能导致孕妇过度焦虑等。因此,在推广唐筛的还需关注其弊端,努力提高筛查质量,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唐筛太他妈坑人了

“唐筛”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唐筛检查是唐氏综合症产前筛选检查的简称。唐氏综合症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种婴儿会出现的疾病,所以孕妈在进行唐筛检查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还有很多的孕妈都非常的讨厌唐筛,这是为什么?

先说说我自己的事,在我怀孕到20周左右的时候,就安排进行了唐筛的检查,检查之前还必须是空腹的,我拿好单子到抽血室抽了几小管血,化验人员告诉我结果要等大概半个月才能出来。然后两周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午睡,突然有人打电话来,迷迷糊糊的就接了电话,里面说了一句“21三体高风险”,吓得我马上就清醒。

然后赶紧询问是什么意思,还在网上查资料,问了别人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第二天赶快去医院,医生让做羊水穿刺或者无创DNA,最后我选择了无创,因为羊水穿刺有一定的风险,无创只需要抽静脉血。虽然每天都还是很担心宝宝,但结果要半个月后才能出来,只能焦急的等待,最后拿到结果一看没事,这才松了一口气。

其实唐筛检查是每个孕妈都必备的检查项目,但是唐筛检查的准确性也不是百分百的准确,很多时候孕妈们吓得要死,但是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但是一说到唐筛孕妈心里都赶紧很是抗拒,因为可能是害怕孩子会出现问题吧!而且一般唐筛检查查出唐氏宝宝的几率是60%到70%,还有很多检查时是会出错的,所以很多孕妈都觉得唐筛就是一个“坑”,把人吓得要死最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所以即使查出了唐筛高风险,孕妈们也不用太着急,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太大,反而伤害到宝宝。特别是年龄大一点的孕妈查出来基本都是高风险,很多超过35岁的孕妈都选择不做唐筛,直接无创或者是羊水穿刺。所以孕妈们面对唐筛心态要放平和一点,不要太害怕了,按照正常的检查来就可以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736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