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迟缓,又称智力低下,是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难以适应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一种认知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6亿人患有智力迟缓。智力迟缓的表现形式多样,了解其典型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和关爱这一群体。
一、智力迟缓的十二种典型表现
1. 认知能力障碍
智力迟缓患者认知能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判断力等方面的发展滞后。如:难以记住简单的数字、字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差,难以理解复杂概念。
2. 语言表达能力障碍
语言表达能力障碍是智力迟缓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词汇量少,句子结构简单,表达不连贯,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3. 社交能力障碍
智力迟缓患者在社交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如:不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孤独、退缩等现象。
4. 自理能力障碍
自理能力障碍表现为智力迟缓患者在生活中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澡、进食等基本生活技能。
5. 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是智力迟缓患者常见的表现,如: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做事虎头蛇尾。
6. 情绪波动
智力迟缓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如:容易激动、焦虑、抑郁等。
7. 运动协调能力障碍
运动协调能力障碍表现为智力迟缓患者在运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动作不协调、笨拙、容易跌倒等。
8. 视觉、听觉感知障碍
智力迟缓患者视觉、听觉感知存在障碍,如:对颜色、形状、声音的辨别能力差。
9. 观察力不足
智力迟缓患者观察力不足,难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如:难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10. 创造力不足
智力迟缓患者创造力不足,难以进行创新性思考。
11. 自我意识障碍
智力迟缓患者自我意识障碍,如:难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无法正确评价自己。
12. 情绪控制障碍
智力迟缓患者情绪控制障碍,如: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情绪失控。
智力迟缓作为一种常见的认知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诸多困扰。了解智力迟缓的典型表现,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关注和关爱这一群体。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智力迟缓患者创造一个包容、关爱、支持的环境,助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 (2013). 智力迟缓. Retrieved from 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disorders/mental retardation/en/
[2] 张慧,刘丽华,张晓梅. (2018). 智力迟缓儿童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中国特殊教育,(3),1-5.
智力迟缓的十二种表现
智力是指个体接受、处理和储存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然而,有些人在这方面存在缺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力迟缓。智力迟缓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差,还可能导致社交困难、行为异常等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智力迟缓的十二种表现。
智力迟缓的十二种表现
一、脑力活动能力下降
智力迟缓者往往表现出脑力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比如说思考、分析、推理、记忆等。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语言能力缺陷
智力迟缓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词汇量少,语法不流畅等问题比较常见。这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表现。
三、社交能力差
智力迟缓者可能不懂得如何与别人交往,他们可能会有交往障碍,比如说无法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情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四、缺乏自我认知
智力迟缓者可能缺乏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等。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五、学习成绩下降
由于智力迟缓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六、动作协调能力较差
智力迟缓者可能存在动作协调能力较差、运动神经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会影响他们的体育活动和身体能力发展。
七、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智力迟缓者的认知能力较弱,可能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干扰等问题。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八、情绪管理困难
由于智力迟缓者的情商较低,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九、易冲动
智力迟缓者可能由于认知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冲动、忽视后果等问题,这会导致他们的生活和行为存在风险。
十、行为异常
智力迟缓者可能存在一些行为异常,比如说反复做同样的事情、异于常人的社交行为等。
十一、社交规范意识不强
智力迟缓者可能不懂得社交规范,比如说说话声音太大、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问题。
十二、认知判断能力差
智力迟缓者的认知判断能力不强,无法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判断。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智力迟缓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认知缺陷,会对个体的认知、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帮助智力迟缓者,帮助他们弥补认知能力上的不足。
智力低下做什么可以查的出来
1、平时哭声少
饿的时候哭,尿湿的时候也哭。如果哭得很少,遇到什么事情只会尖叫,或者对外界刺激显得很淡漠,往往是智商低下的表现。
2、动作笨拙
出生3~5个月的孩子特别喜欢玩自己的手,但到6个月后仍不会玩手或到2~3岁还喜欢将玩具往嘴里放就不正常了。与同龄正常孩子相比,智力低下的孩子动作笨拙,等到学会走路后两脚还是相互乱踢。
3、不会笑或很晚才会笑
正常孩子2个月左右就会笑,4个月时能放声大笑。假如不会笑或很晚才会笑则是智力低下的信号。新生儿异常体征和护理
4、眼睛功能发育不全
一般来说1个月的婴儿就会用眼睛注意周围环境,再大一点就会转动眼球,跟踪他有兴趣的事物。但是智力低下的孩子则对周围的人或物常常表现为无动于衷。
5、对声音反应差
小儿对周围的声响常常特别敏感,会害怕很大的噪音或者打雷之类的巨响。如果他对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即便是听到不普通的声音也显得特别“老实”,则常常是智力障碍的征兆。
6、喂养困难
智力低下的宝宝早期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是吃奶困难,不会吸吮,或者吸吮无力,咀嚼能力差,特别容易吐奶、呛奶、呕吐,营养吸收欠佳,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等。
7、运动发育迟缓
一般正常宝宝3~4个月头能竖稳,7个月独坐稳,8个月会爬、10个月~1岁可独站,智力低下的宝宝比正常宝宝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俯卧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等动作独立完成的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要晚。
8、语言发育落后
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咿呀学语,一岁左右会主动叫爸爸妈妈,一岁半时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正常宝宝2个月以上,都应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家长要加以重视,及早干预。
9、对环境的反应性差
正常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对环境中的人脸、颜色鲜艳的物体开始感兴趣,只要醒着,他总要东张西望。可是智力落后的宝宝常表现为睡眠过多,清醒时对环境漠不关心,对于声音和鲜艳的物体不追不看。有的孩子生后2个月大时还不会与成人眼睛对视,逗他时也不笑。整天非常安静,很少哭闹。这类孩子往往因为其过分安静而受到表扬,很容易忽视他的智力问题。还有的孩子对感觉反应迟钝,对疼痛等刺激不敏感,需要反复刺激才能引起啼哭,哭声尖锐或哭声无力。
10、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和过于安静的孩子相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也是某些智力落后宝宝的常见特点。许多智力落后的宝宝不能安静地呆一会儿,无时无刻不在活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4~6岁的儿童身上。他们比正常宝宝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缩短,集中注意某个东西的时间很少超过5分钟,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常搞小动作。他们对周围的事情也很少关注。这种多动与正常儿童的活泼、淘气不同,他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兴奋而已,碰到什么就摸什么,碰倒椅子和凳子,也不知扶起来。有的孩子性格比较急躁,不能融入集体,与正常孩子一起玩耍。
11、视力和听力障碍
宝宝患有视力和听力障碍,如近视、远视、散光、全聋、弱听等,对智力也有很大影响。因为看和听是人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方式,存在视力听力障碍的孩子,学习知识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从而导致智力发育落后。
12、面容、体态、气味异常
有些孩子,儿科医生看到宝宝面容就知道孩子有智力缺陷,大脑发育有问题。一些先天性遗传病或代谢性疾病,患病的孩子往往有特殊面容,与正常孩子长得不一样。比如患有“唐氏综合征(也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的宝宝,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表现为眼裂小、眼外角上翘、鼻梁塌隐、 眉间距较宽、嘴小舌头大,舌头常伸在口外。还有一些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的患儿,表现为头型异常,如患脑积水的孩子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围又特别小。甲状腺功能低下孩子的身材特别矮小,苯丙酮尿症孩子的皮肤异常白、头发颜色特别浅、尿液鼠臭味等。
如何判断宝宝大脑发育迟缓
孩子大脑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普遍的是他们天性的神经反射发生异常。人工孩子出生后没有表现出这些反射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大脑发展缓慢的症状。因此,家长们可通过以下六种反射来进行判断。
首先,是抓握反射,新生儿通常会有抓住自己手心的行为,家长们可以用手指放在孩子的手心,这是他会本能地抓住你的手指,这种抓握反射一般在新生儿出生三到四个月后消失。第二个是踏步反射,家长们可以通过扶着孩子的腋下,使他站立在地上,然后身体向前倾,这是他就会做出向前踏步的动作,而这种反射通常是在孩子出生六个月后消失。第三个则是拥抱反射,让孩子仰卧在床上,托着他的头颈,然后突然放低他的头位,这时他会两臂向外展开然后向内收到胸前,而这种反射是在孩子出生三到四个月后消失。第四种就是吮吸反射,这种反射表现为当用奶头或其他物体触碰孩子的唇部时,他的口,舌,唇就会吮吸起来,这也是新生儿的天性,吮吸反射在孩子出生四个月后消失。第五种是觅食反射,当我们用手触碰孩子的脸颊时,他会马上转向你这一边,唇部也会跟着吮动,表示他想吃东西,这种反射也是在孩子出生后三到四个月后消失。最后一种就是脚趾反射,当用东西触碰孩子的脚趾时,他的脚拇趾就会背屈,其他四趾则呈扇形打开或不弯曲,但是也有其他的一些反射类型,这些反射一般在孩子出生后六到十二个月后消失。
孩子大脑发育缓慢,有几点事项要注意,首先,要保证营养充足,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其次,要多交流,培养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最后是环境,要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家长要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无微不至的关心等。
大脑发育缓慢对孩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如果家长们没有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的话,一旦孩子到了成年期后,那么这就会很难治疗了,孩子大脑发展缓慢不仅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对孩子的心理也会造成很多伤害,他们会因为自己智力不如常人而感到自卑。所以,作为家长们应该对孩子多加关心和时刻注意孩子的发展状况,让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