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中。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成为了手足口病的受害者。手足口病是否会传染给大人?大人是如何感染手足口病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手足口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二、手足口病是否会传染给大人
根据权威资料,手足口病是可以传染给大人的。虽然成年人感染手足口病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并非不可能。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成年人感染手足口病的原因:
1. 间接接触:成年人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餐具、毛巾、玩具等,而感染手足口病。
2. 直接接触:成年人可能与手足口病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从而感染病毒。
3. 共享生活空间:家庭成员中若有手足口病患者,其他成员也可能会感染病毒。
三、大人是如何感染手足口病的
1. 病毒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传播到周围环境中。成年人若吸入这些飞沫,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2. 免疫力下降:成年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免疫力可能会下降,从而更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3. 儿童传播:成年人可能通过接触家中的儿童,如亲吻、拥抱等,而感染手足口病。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 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
2.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3.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速度。
4.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5. 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研发出手足口病疫苗,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接种。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不仅儿童,成年人也有可能感染。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免疫力,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宝宝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
宝宝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
手足口病可以传播给每个人,无论大人或者小孩,但由于孩子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病的可能性就大,成年人感染这个病毒后,由于免疫力相对较高,大部分不会发病,极个别的才会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其实可以传播给每个人,那么在孩子感染了这个病毒以后,孩子他由于免疫功能相对比较低,那么越小的孩子发病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到了5岁以上,孩子的发病的机率就更小了,成年人也可以感染这个病毒,甚至这个病毒在体内造成一些像复制,甚至造成传播,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人感染这个病毒不会发病,只有极个别的成年人才会得手足口病。
注意:
大人也会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过大人的免疫力强,症状也较轻,一般只是手足出现疱疹不会发烧,有的甚至没有症状。但是这些大人会 成为手足口病致病病毒的携带者,是可能传染给孩子的。如果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孩子,负责护理的大人最好不要接触别的孩子;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从外面回来,最好先洗过手,尤其是接触孩子的食物前一定要洗手。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主要是接触传染
比如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牀上用品、内衣等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4-7日。起病以低热、口腔溃疡、口痛为主伴有流口水、食欲减退等。症状重者可以出现高热,体温38℃-40℃。起病后手心、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丘疹,后转为水疱疹,身体上一般无皮疹。一般先有发热,再出现发生于手指,足趾足跟,口腔的疱疹。手足的疱疹表现为米粒至豌豆大小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澄清,呈乳白色。水疱可出现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口腔的疱疹表现为粟粒大小水疱,疼痛,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的一层膜或浅溃疡。
宝宝得了手足口大人怎么办
大人基本不会感染这个疾病,并且,即使感染了,也主要以隐性感染为主,很少有临牀表现的,所以,大人该怎么照顾孩子就怎么照顾。
但大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基本不会感染这个病,但你会成为一个携带者,传染给别的孩子哦。所以,你要尽可能的不要把病毒携带到身上,那就需要:
1、 不要和患病的孩子分享食品、餐具。
2、 注意带口罩。
3、 给换病孩子换完尿布后,一定要记得洗手。
4、 不要照顾完患病的孩子后,立即去照顾健康的孩子,要洗手,洗脸,换衣服。
5、 做好家里的消毒工作。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1、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洗手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可能污染物后都要洗手)、勤换洗衣物。
2、 不要和手足口病人亲密接触,比如拥抱,分享玩具、餐具等。
3、 不要在疾病高发季节,带孩子去人羣拥挤处玩耍。
4、 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洗脸、换衣服后接触家里的宝宝。
相关文章:
[宝宝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好]
[手足口病在家怎么护理 轻症手足口护理方法]
手足囗病会传染给大人吗
手足口病又称手足口综合征。以手足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可通过口、手、空气飞沫、以及污染的水源、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患有此病的孩子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并发脑炎和心肌炎。
临床症状 在孩子发病初期,普遍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时间一般持续4~5天,并在孩子的手掌、脚掌和口腔,长有许许多多的小疱疹。因孩子口腔内的疱疹不易被家长发现,并且容易出现溃疡,导致孩子吞咽困难,吃不下饭。
传播途径 导致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患儿粪便及被患儿污染了的食物传播,患儿在发病第一周最易把病毒传播给其他孩子,其排泄的粪便在数周内仍有传染性,孩子感染柯萨奇病毒后,潜伏期为3~7天。
治疗办法 由于手足口病具有自愈性,多数孩子可在一周内病情自动减轻或痊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并发症。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手足口病,但采用以下方法可以缓解症状:
1、服用适量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2、口服维生素B2等B族维生素;
3、对于高烧不退的孩子,可适量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4、可在疱疹患处涂抹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创面尽早愈合。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长疱疹处皮肤的卫生,避免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当口腔内疱疹感染糜烂,孩子吃东西困难时,最好让孩子喝牛奶、米汤等容易下咽的食品,并提醒孩子在饭后漱口。
在孩子病情恶化时,应尽快带孩子到专科门诊接受治疗。早期治疗手足口病,一般只需几十元至几百元,然而万一孩子并发脑炎和心肌炎后,必需接受住院治疗,治疗费用一般在5000元以上。因患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孩子,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留下脑瘫、智力落后、肢体活动不灵等后遗症,严重者还可引起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属幼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年人,但以2~4岁孩子发病率最高。据有关专家介绍,此病流行具有周期性,一般是3~5年有一次小流行,5至8年有一次大流行。青岛曾在1998年春天发生过一次较大的手足口病流行,流行对象主要是孩子。
勿与水痘混淆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多发生在6个月到5岁的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冬春季节。水痘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
水痘传染性非常强,常在幼儿园里流行。若哪个幼儿园里一旦发现有患水痘的孩子,要及时通知家长领孩子回家,让其病愈后再入园,并且避免患水痘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密切接触。一般来讲,婴幼儿只要患过一次水痘,病愈后即可获得终身免疫。
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与水痘、疱疹有相似之处,令没有医学常识的家长很难分辨清楚:
判断方法A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简称柯萨奇病毒)引起,6~8月份为发病高峰,9月份以后至来年的5月份仅有散发病例,可见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水痘,系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季节。
判断方法B 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疱疹主要分布在口腔黏膜、手和脚上,还可同时并发口炎或口腔溃疡疾病;水痘的疱疹以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较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为少见。
判断方法C 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病愈后,不能获得免疫力;婴幼儿患过一次水痘病愈后,即可获得永久性的免疫。家长由此可以判定,如果孩子已经出过水痘,那么若手、足上一旦长上疱疹,肯定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能否传给大人,大人如果携带了这个病毒会传给孩子吗
大人如果感染后很容易感染给孩子,因为孩子的免疫能力比成人抵抗力小的多.所以一旦成人感染后表现症状不会太明显,但如果感染给孩子后.孩子很可能会先严重.
另外回复回答朋友的一句话,大人感染后一样会得病,只是根据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治疗来决定是否表现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只能说是成人感染率低些.
为了宝宝大家多学习些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吧。
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专家呼吁: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
手足口病可通过玩具和日用品传播
“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王鸣说,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专家指出要预防手足口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所以至今尚未研制出疫苗。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非常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看似小事但久了便知道所带来的疾病困劳是多么的难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