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婴儿期的营养摄入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宝宝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我国发布了《婴儿喂养指南》。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份指南,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进行婴儿喂养。
一、婴儿喂养指南概述
《婴儿喂养指南》是我国权威机构根据国内外研究证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该指南旨在为0~6个月婴儿提供科学、合理的喂养建议,以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降低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的发病率。
3. 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婴儿智力发育,提高认知能力。
4. 母乳喂养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增进母子感情。
5. 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亲恢复体型,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病率。
三、母乳喂养方法
1. 按需喂养:婴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并根据婴儿的需求进行喂养。每次喂养时间约为10~15分钟。
2. 侧卧喂养:哺乳时,母亲应采取侧卧位,以减轻乳房压力,避免乳房疼痛。
3. 喂养姿势:母亲可采取摇篮式、橄榄球式等姿势,使婴儿舒适地吸吮。
4. 母乳储存:如需储存母乳,应将母乳挤出后存放在冰箱或冷藏袋中,并标明时间。
四、辅助喂养
1. 辅助喂养时间:婴儿出生后4~6个月,可开始添加辅食。
2. 辅食种类:辅食应从富含铁、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开始,如米糊、稀饭、蔬菜泥、水果泥等。
3. 辅食添加顺序:先添加单一食物,逐渐过渡到混合食物。
4. 辅食喂养方法:将辅食与母乳或配方奶混合喂养,逐渐增加辅食比例。
五、注意事项
1. 注意婴儿喂养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2. 注意观察婴儿反应,如出现过敏、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调整喂养方式。
3. 注意营养均衡,确保婴儿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
4. 注意适量喂养,避免婴儿肥胖。
《婴儿喂养指南》为家长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喂养建议。通过遵循指南,家长们可以更好地呵护宝宝健康成长,为祖国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生儿营养指南
新生儿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及需求量
1、蛋白质
足月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2~3克。
2、脂肪
每天总需要量占总热量的45%~50%。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占51%,其中的75%可被吸收。亚麻脂酸和花生四烯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亚麻脂酸缺乏时往往出现皮疹和生长迟缓,花生四烯酸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大脑和视网膜的功能完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 糖
足月儿每天需糖(碳水化合物)12克/千克体重。母乳中的糖全为乳糖。
4、矿物质、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
氯:氯随钠、钾吸收;
磷:新生儿对磷的吸收一般比较好,不易缺乏;
钙:母乳中的钙,有50%~70%在新生儿肠道中被吸收;
钾:新生儿期宝宝对钾的需要量,可从母乳和牛乳中得到满足;
镁:镁和钙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镁缺乏时影响钙的平衡,因此,要保证宝宝对镁的需要量;
锌:新生儿很少缺锌,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锌。头发所测得的发锌不能代表目前的缺锌情况。因此,不要以发锌来衡量是否缺锌,发锌低不能代表血锌也低,应结合血锌综合考虑;
钠:即氯化钠,也就是食盐,能提供人体必需的钠。新生儿期宝宝通过母乳吸收营养,包括盐。因此,妈妈喂奶期间饭食不宜吃得太咸,但也并不是越淡越好。因为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同样需要一定的盐;
铁:母乳中铁的含量不高,一般足月儿铁的储存量,仅供4~6个月的婴儿使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如果妈妈在孕期就缺乏铁,新生儿就可能出现铁储备不足,因此应及时给新生儿补充铁。对于早产儿,铁的储备量更少,只够出生后8周所用,如果不及时补充,则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这对早产儿机体的完善以及今后的生长发育,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5、维生素
新生儿是否缺乏维生素,需根据产妇在孕期的身体状况来进行判断。一般健康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很少缺乏维生素,因此不需要额外补充。如果孕妇妊娠期维生素摄入严重不足、胎盘功能低下或发生早产,新生儿就可能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所以,需根据新生儿维生素的缺乏情况,及时给予补充。
6、食物纤维
食物纤维主要来自植物的细胞壁。人类肠道不能消化食物纤维,常以原形排除。但对肠道排便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加粪便体积、粪便变软、肠蠕动加快,不仅减轻便秘,而且可以减少肠道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吸收。
7、水
水是人体不可缺乏的物质,水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并不次于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婴幼儿须每日定时饮水、喝汤,以便从饮料中摄取大量的水分。正常婴儿对水的每日绝对需要量大约为每千克体重75~100毫升。可是,由于婴儿从肾、肺和皮肤丢失水较多,以及代谢率较高,与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相比,婴儿易发生脱水,失水的后果也较成人严重。因此,建议每日每千克体重供给水0毫升。
新生儿摄取营养的途径
1、母乳喂养
新生儿主要是母乳喂养。母乳(尤其初乳)是婴儿最佳天然营养品。喂奶时间不固定,一般每隔三个半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喂15分钟左右;初乳非常珍贵,应让新生儿尽量多次吸吮。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的好处有:
●营养均衡:母乳具有孩子6个月以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几乎所有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6、钙、铁、锌等。
●容易被孩子消化、吸收:母乳中各种营养成分都能很容易被孩子吸收,并能减少食物过敏发生;此外,不同时期母乳的营养成分有所不同,能很好的满足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孩子的营养需求。
●能够预防孩子感染:母乳(特别是产后5天内分泌的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可增加婴儿的抗感染力。
●能促进亲子关系和发育:母乳喂养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
●最省钱、方便。
●鼓励完全母乳到生后4个月。
●注意:建议从生后15天开始适当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
2、人工喂养
在不能得到母乳的情况下,应采用鲜牛奶或经卫生部门许可出售的奶粉、配方奶粉,按指定食用方法喂养。每天喂6~7次,每4小时左右喂一次。
人工喂养应使用婴儿配方奶粉,而不是牛奶。因为牛奶中含有过多的钠、钾等矿物质,会加重婴儿的肾负荷;牛奶中的蛋白以乳酪蛋白为主,不利于婴儿消化吸收。
婴儿配方奶粉又称为母乳化奶粉,是以牛乳或其他动物乳或其他动植物成分为基本成分,适当添加营养素,可供给婴儿生长与发育所需营养的一种人工食品。
3、混合喂养
一般喂母乳后,可接着喂牛奶或配方奶粉(米粉),也可在两次喂母乳间隔时喂。坚持每天保证喂三次母乳。
4、喂水
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不需要喂水。人工及混合喂养可在两次喂奶中间喂温开水,每天可喂2到3次,每次40毫升左右(可逐渐增多)。
5、辅食
4~6个月婴儿开始有吞咽非流质食物的能力,开始出牙。在这个阶段单乳类不能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因此除坚持乳类喂养外,还应逐渐添加辅食。增加辅食原则是:从少到多、循序渐进。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可能对某些食物成分、特别是某些蛋白过敏,家长应格外小心。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不管婴儿是全部吃配方奶还是部分吃配方奶,选择合适的品牌是很重要的,家长应向医务或护理人员进行咨询。
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南
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南
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南,喂养孩子的方法其实一直都是网络上争议比较大的,但也是现在很多人都会关注的到,喂养孩子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种,以下了解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南。
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南1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
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3、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
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
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既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南2
0-1岁宝宝喂养指南
1、一岁宝宝的饮食要点
主要吃软饭、烂面条、米粥、小馄饨等,每次一小碗,每天进餐5-6次,强调平衡膳食和粗细、米面、荤素搭配。补充蛋白质时要注意奶类与固体食物的比例应为40:60。
2、食物要搭配多样化
最好能经常更换花样,如小包子、小饺子、馄饨、馒头、花卷等,以提高宝宝进食的兴趣。如果您的孩子醒来时很不高兴,可以给他一些橙子汁。这有助于宝宝的消化。橙子汁也是预防感冒的一种好选择。
0-1岁宝宝怎样护理
1、要培养排便习惯
宝宝断奶吃饭后,大便只有一两次,这时家长更应重视排便的调教,使小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这个时期宝宝还小神经发育还没到完全成熟,但是也可以慢慢训练宝宝把尿。
2、要有良好的睡眠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晚上的睡眠时间在10-11个小时,每天加睡两次,每次1-2小时。每个宝宝的睡眠时间有个体的差异,要是宝宝睡眠时间过少的要注意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帮助改善宝宝的睡眠情况。睡眠不好的宝宝也会使食欲下降。
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南3
科学喂养是什么意思?
1、《科学喂养:婴幼儿一生的.健康基石》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如何合理喂养。奠定一生的健康,从出生开始,乳类为主,饮食均衡、多样。科学的喂养,不仅关乎宝宝的健康,还决定智商、情商的高低。
2、全面阐述了婴幼儿的平衡膳食配制。读者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喂养以及疾病的防治等,帮助满怀爱心的父母科学合理地养育出自己心爱的宝宝。
怎样进行科学喂养?
1、宝宝一出生就需要合理的喂养,而母乳是最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天然营养品。对此,多年来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一直坚持对母乳成份的研究,并把母乳比喻为金标准。
2、母乳喂养是人类最基本的喂养方法,同样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根据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年推出的《婴语词典》建议,母乳喂养最好能坚持到宝宝2岁,至少要6个月左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儿科学院也推荐婴儿应该接受至少6个月的母乳喂养。
有的妈妈认为只要孩子不想吃或者不吃了就意味着宝宝吃饱了,其实用科学的思维来想要考虑是否是因为食品不符合孩子的胃口,孩子的消化系统是否健康等原因。科学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是要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的内容包括()。
【答案】:B、C、D、E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的内容如下:
(1)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2)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3)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4)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5)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