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成长过程中,长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牙齿的健康不仅关系到宝宝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其未来的口腔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婴儿长牙的时间与顺序,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
一、婴儿长牙时间
1. 出牙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婴儿一般在6个月至10个月大时开始长牙。但也有部分婴儿在4个月时就开始长牙,而有些则可能延迟到12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出牙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家长不必过于担忧。
2. 长牙高峰期
婴儿在1岁至1岁半之间进入长牙高峰期,此时会陆续长出6颗乳牙。2岁至2岁半时,乳牙数量将达到20颗。
3. 长牙结束时间
大部分婴儿在2岁至3岁时,乳牙全部长齐。也有极少数婴儿在4岁时乳牙才全部长齐。
二、婴儿长牙顺序
1. 乳中切牙(上、下)
婴儿最早长出的牙齿是乳中切牙,通常在6个月至8个月时开始长出。乳中切牙位于上下颌的前部,共有4颗。
2. 乳侧切牙(上、下)
乳侧切牙位于乳中切牙的两侧,通常在8个月至10个月时开始长出。上下颌各2颗。
3. 乳尖牙(上、下)
乳尖牙位于乳侧切牙的两侧,通常在10个月至12个月时开始长出。上下颌各2颗。
4. 第一乳磨牙(上、下)
第一乳磨牙位于乳尖牙的下方,通常在14个月至16个月时开始长出。上下颌各2颗。
5. 第二乳磨牙(上、下)
第二乳磨牙位于第一乳磨牙的下方,通常在18个月至20个月时开始长出。上下颌各2颗。
6. 乳尖牙(上、下)
乳尖牙位于第二乳磨牙的下方,通常在20个月至24个月时开始长出。上下颌各2颗。
三、长牙注意事项
1. 长牙不适
婴儿在长牙期间可能会出现不适,如牙龈红肿、疼痛等。此时,家长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缓解不适的方法,如咬咬胶、冷敷等。
2. 长牙饮食
长牙期间,家长应保证宝宝的营养摄入,避免过硬、过热、过冷的食物,以免刺激牙龈。
3. 口腔卫生
婴儿长牙后,家长应及时为宝宝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疾病。可以使用柔软的牙刷和儿童牙膏,每天早晚刷牙。
婴儿长牙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了解长牙时间与顺序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关注宝宝的健康。在宝宝长牙期间,家长要关注宝宝的不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婴儿长牙时间和顺序
一般婴儿6个月的时候开始长牙,2岁半长齐。顺序为门牙、磨牙、犬牙、乳牙。
6~8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中间的门牙,跟着上齿槽又长出两颗门牙。
8~12个月:上齿槽长出外面两颗门牙,然后下齿槽的两颗外侧门牙冒出牙龈。
12~16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出现第一乳磨牙。
16~20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长出犬牙。
20~30个月:长出下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至此20颗乳牙长齐了。
通常宝宝是按顺序出牙,但是宝宝长牙顺序颠倒的也不在少数,只要牙齿的质量好,长牙顺序紊乱也没有关系。
长牙的症状:
1、流口水
宝宝约从十周到三、四个月大左右开始流口水,长牙尤其会刺激口水的分泌。
2、轻微的咳嗽:
过多的唾液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的现象。
3、疼痛:
发炎是柔缓的牙床纤维对付迫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对某些宝宝它会造成剧痛,有些宝宝则丝毫没有感觉。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最不舒服。
4、易怒
当齿尖愈来愈逼近牙床顶端,发炎的情形愈严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
5、不眠
宝宝常会因牙不舒服而整夜不眠。如果宝宝突然惊醒,不要急着哄他或喂食,看看他自己能否安定下来。这种情形多发生在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
宝宝长牙时间和顺序
宝宝长牙时间和顺序,一般会在出生6-12个月以内长出第1颗乳牙,通常的顺序是先长出2颗下前牙,然后在1-2个月之内会长出2颗上门牙。
其它牙齿会在2年以后,也就是2岁半左右,就会陆续长出,孩子的乳牙就会出齐。因为每个婴儿的出牙期不一样,长牙的次序也不尽相同,家长不必担忧。
经常会遇到孩子先长出2颗上门牙,这也是正常现象,在长牙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及时给与孩子补充营养,可以补补钙,多喝排骨汤之类。另外在孩子长出牙齿以后,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清洁牙齿,防止乳牙形成龋齿。
宝宝长牙的注意事项
1、要想让宝宝拥有一副好牙齿,必须在0岁时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在孩子没有长牙时,就要经常用干净湿纱布擦洗牙龈,擦洗舌头。
2、宝宝在长牙之前会经常流口水,家长要拿干净纱布经常擦拭脸颊,戴上颈套,避免皮肤皲裂和发红。
3、正常情况下宝宝长牙并不会有不良反应,但是有些宝宝会出现不适,烦躁不安,牙龈发痒,可以用湿纱布或用干净手指给他按摩牙龈。
宝宝几个月长牙是正常的
宝宝们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牙齿的,要等到一定的时间牙齿才会慢慢的长出来。但有的家长发现宝宝们长牙的时间好像都不太一样,究竟宝宝几个月长牙是正常的呢?在宝宝长牙的时候该注意什么事情?
宝宝几个月长牙是正常的
人的一生会有两副牙齿,即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出生的时候颌骨中已经有骨化的乳牙牙孢,但是没有萌出。大部分宝宝的乳牙萌出的时间都在6—8个月大,这时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
妈妈们要了解一点的是,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最早的有在4个月,晚的则到一周岁才长。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如果宝宝超过1岁仍未长出第一颗乳牙,才称为乳牙晚出。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宝宝长牙的顺序:
1、中切牙:下颌 6个月;上颌 7个半月
2、侧切牙:下颌 7个月;上颌 9个月
3、第一乳磨牙:下颌 12个月;上颌 14个月
4、犬牙:下颌 16个月;上颌 18个月
5、第二乳磨牙:下颌 20个月;上颌 2岁
有的宝宝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不需要特别处理。
宝宝长牙的症状护理
相信妈妈们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一副漂亮的牙齿,但除了关心牙齿外观情况之外,在一颗颗小牙陆续报道的之际,千万不要忽略了宝宝的各种不适。在宝宝长牙的时候,有5种情况是需要爸爸妈妈特别留意的,要做好对宝宝身体的护理哦!
1、牙龈肿痛
宝宝出乳牙的时候,在他的口腔里,可以隐约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微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而牙龈肿痛和不舒服是出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引起宝宝肿痛的原因是因为牙床发炎,发炎是柔软的牙床纤维对付逼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宝宝长第一颗牙及臼齿的时候是最不舒服的。
处在这个阶段的宝宝会烦躁哭闹,为了减轻宝宝的不适,爸爸妈妈可以用纱布蘸冰水擦拭肿胀的牙床,同时达到按摩和冰敷肿胀牙床的双重功效。除了冰敷也可以用医用纱布沾上盐水在宝宝的牙龈上轻轻擦擦,盐有消炎的作用。
2、发烧
当乳牙准备萌出的前几天,宝宝都可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有的会哭闹,有的会口水增多,有的会喜欢咬手指等等。而且,有的宝宝还会有低烧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在牙齿努力钻出牙龈的时候,难免会有类似“伤口”的地方出现,导致宝宝感觉到不适。而往往对于这些“伤口”,口腔清洁不够的话,导致牙龈发炎、发烧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大。
因此,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注意多帮宝宝清洁口腔,平时让宝宝多喝水,饭后注意漱口。但是出牙能使体温稍稍升高,所以宝宝可能会觉得比平时热一点,当宝宝有点低烧的时候,爸爸妈妈不用太担心,如果低烧情况持续不退,或者宝宝体温已经超过38.5℃,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流口水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宝宝的唾液相对比较少不会有流口水的情况出现。但是当宝宝到了3个月的时候,唾液分泌就慢慢增加,到宝宝6-7月开始长乳牙的时候,刺激了三叉神经进一步增加了唾液的分泌,加上宝宝口腔小,还不会吞咽和调节口腔内的唾液,积储后就会自然流出。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及时为宝宝擦干口水,但是不要经常用粗糙的手巾拭擦,避免损伤宝宝局部皮肤。另外就是宝宝的上衣、枕头、被褥等都容易被口水污染,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细菌。
4、龋齿
宝宝乳牙的表面结构相对比较脆弱,如果常常覆盖奶水或食物残渣,就会很容易发生龋齿。所以,当宝宝每次进食之后,爸爸妈妈最好让宝宝要用白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或直接帮宝宝刷牙,尽量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5、腹泻
当宝宝出牙的时候,宝宝体内来源于妈妈的抗体会慢慢逐渐消失。同时因为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因为辅食添加等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引起腹泻。
所以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给宝宝使用是餐具要特别重视消毒的工作,有效防止细菌进入口腔的机会;另一方面,妈妈最好准备粥或煮烂的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喂养宝宝,不可突然添加太多辅食。如果发现宝宝每天的大便次数多于10次或出现其他异常时,就要及时到宝宝到医院就医。
如果想宝宝有一副漂亮健康的牙齿,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到满1岁之间,到宝宝看第一次牙医,并定期复诊、追踪,以便及时获得专业的指导及咨询。
精彩推荐:
卡介苗 脐带血 新生儿惊厥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睡眠不好如何调理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会吐奶吗 白血病会发烧吗 隔尿垫什么材质好 一个月婴儿能用奶伴侣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