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宝宝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健康问题。其中,拉肚子是家长们较为常见且担忧的疾病之一。宝宝拉肚子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从原因、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
一、宝宝拉肚子的原因
1. 食物不洁
食物不洁是导致宝宝拉肚子最常见的原因。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家长们在为宝宝准备食物时,要确保食材新鲜、干净,避免给宝宝食用变质或污染的食物。
2. 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也是宝宝拉肚子的重要原因。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当宝宝感染了这些病原体后,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3. 过敏
部分宝宝可能对某些食物或食物成分过敏,如牛奶、鸡蛋、花生等。过敏反应会导致宝宝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4. 水分摄入不足
宝宝体内水分不足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起便秘。长期便秘会使肠道内细菌繁殖,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引发腹泻。
5. 精神压力
宝宝在面临精神压力时,如搬家、入园等,可能会出现腹泻。这是因为精神压力会影响宝宝的消化系统,使其功能紊乱。
二、宝宝拉肚子的症状
1. 腹泻:宝宝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稀薄、水样,有时伴有恶臭。
2. 腹痛:宝宝会表现出腹部不适,如疼痛、胀气等症状。
3. 呕吐:部分宝宝在腹泻的会出现呕吐现象。
4. 发热:宝宝感染病原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
5. 精神状态不佳:宝宝拉肚子时,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宝宝拉肚子的预防与治疗
1. 预防
(1)保证食物卫生,避免给宝宝食用变质或污染的食物。
(2)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合理搭配宝宝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
(4)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
2. 治疗
(1)补液:宝宝拉肚子时,容易导致脱水。家长可为宝宝补充适量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3)调整饮食:宝宝拉肚子期间,要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4)加强护理:保持宝宝腹部温暖,避免着凉。
宝宝拉肚子是家长们较为担忧的问题,但只要了解原因、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家长们就能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在此,祝愿所有宝宝健康成长,远离疾病困扰。
婴儿老是拉肚子怎么回事
腹泻可能1:生理性腹泻
生下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宝宝长得很好,也不见瘦。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预防
妈妈要少吃虾蟹类食物及各种生冷食物。
护理
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换尿布和清洗臀部,还可能引起红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湿了就得换同,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还应先清洗臀部,必要是抹护臀霜,以保护局部皮肤。>>跟夏日红屁屁say goodbye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生理性腹泻会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药。
腹泻可能2: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预防
1、4个月以上宝宝,可从少量米粉开始,逐渐添加辅食,从2勺开始,直到宝宝肠胃适应,大便正常,才可逐渐加量。
2、添加的辅食品种一种一种加
,适应一种后,再加另外一种。
3、肉食类食物不可一次食用过多,以免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
护理
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看护人要了解宝宝的食用量,不可一次性喂宝宝太多食物,尤其是肉食。
腹泻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
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
预防
1、配合谷物同吃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和其它食物同时吃,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
作用可提高乳糖吸收率。如喝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感觉。
2、少量多次
即使乳糖酶缺乏的宝宝,也可耐受少量乳类(30-50毫升),不会出现不耐受的症状。所以,妈妈给宝宝哺乳,也可采取少量多次食用的方法,一次食用量不超过50毫升为宜。每天多喝几次,仍可达到建议的奶量。而且久而久之,宝宝肠道中的乳糖酶也会逐渐增多(医学上称为“酶的诱导作用”),宝宝即可减轻乳糖不耐受的反应,或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出现。
3. 喝酸奶
酸奶是加入一定量的乳酸杆菌经发酵后生成的,发酵过程使得原奶中20%-30%的乳糖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也分解成为小的组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喝酸奶可避免不适症状的发生。
护理
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的腹泻,一般不严重,只要不再吃乳制品,一天后就可好转。
先天性的可选用特制的无乳糖配方奶粉。
腹泻可能4:秋季腹泻
宝宝秋季发生的腹泻,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爆发。由于6个月-2岁的
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
预防
1、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患腹泻的孩子。
2、宝宝使用的玩具、能够触摸到的家具,都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
3、喂宝宝吃奶或吃饭前,一定要用肥皂及流动的水洗手。
4、冷热要适度,预防感冒,使宝宝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
5、不要让宝宝接触有感染病毒可能的东西。
6、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护理
1、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如果宝宝没有呕吐,爸妈要耐心地频频喂口服补液,就象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病情就不会加重。
2、治疗秋季腹泻,抗菌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3.可继续进食和母乳喂养,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用米汤稀释牛乳,2-3天后改为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宝宝可食用粥、面条或软饭,加些蔬菜,还可以吃新鲜水果、果汁以补充钾。总之要鼓励进食,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直至
腹泻停止后2周。
4、处于辅食添加期的宝宝,可暂时停部分辅食,如肉、蛋等,待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停辅食时间不要超过3天。保证宝宝所需热量和营养同样重要。
5、体温超过38℃,使用退热药,要按药物的说明书服用,注意服用量及时间间隔。
轮状病毒腹泻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5-10天,多数患儿如果护理得当,愈后不会有问题。如果不伴有呕吐等严重症状,在家治疗也可以。
腹泻可能5:细菌性痢疾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就会提高。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由于腹泻次数多,体内电解质失调,宝宝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
预防
1、洗手很重要
做饭前应该先洗手;在接触肉和蛋类后也应该马上洗手;不要留过长的指甲,不要直接戴着戒指或手表洗手。
2、饭菜要尽量现做现吃
避免吃剩饭剩菜。新鲜的饭菜营养丰富,剩饭菜在营养价值上已经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营养丰富的饭菜,细
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热不够,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妈妈不要试图用鼻子和眼睛来判断食物是否变质,食物是否受到细菌的污染仅凭颜色和气味是很难判断出来的。所以即使只有一点“担心”、“奇怪”的感觉都要下决心把它扔掉。
3、高温消毒
宝宝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专用洗涤剂仔细地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后,煮沸或用专用的消毒锅、微波炉等进行消毒。最后还要仔细擦干。如果还留有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一定要擦干彻底杀灭细菌。
护理
1、不要因宝宝腹泻就不让他吃东西,而是要给宝宝吃易消化的软食,如面条汤、米粥等。
2、让宝宝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失水厉害的要进行输液治疗。
腹泻可能6: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
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预防
1、不要给宝宝穿“露脐装”,内衣不可过小,最好上衣能塞入裤子内,保证肚子不会受凉。
2、平时让宝宝穿着睡衣入睡。
3、半夜醒来时看看宝宝是否盖好被子。
护理
保持腹部温暖,可多穿一件衣服,或用热水袋压在腹部。
TIPS
1、腹泻时保护好小屁屁
由于宝宝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通常腹泻的宝宝都会出现屁屁疼。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擦干后涂抹一些护臀膏。
2、注意观察记录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宝宝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水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应带宝宝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宝宝拉肚子怎么回事
宝宝拉肚子需要及时的进行止泻和补液的治疗。
在婴幼儿或者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出现有拉肚子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进行及时的止泻和补液的治疗。可以吃点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吃点益生菌类的药物,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调节肠道菌群。
另外也可以喝点口服补液盐,有利于补充体内的液体和电解质。不过最好能够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孩子出现有拉肚子的情况比较多见,需要及时的明确具体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防止进一步的加重。以上药物均需要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盲目自行给药。
婴幼儿腹泻是咋回事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本病如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1.体质因素
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多,胃肠道负担重。
(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于迁延。
2.感染因素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 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而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
(2)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者越多见。引起腹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肠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另一部分可能是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3)肠道菌群紊乱 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时,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