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牙是每个家庭都期待的重要时刻,标志着宝宝迈向独立饮食的里程碑。宝宝长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将为您揭秘宝宝长牙的前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成长阶段。
一、宝宝长牙的前兆
1. 流口水
宝宝长牙时,牙龈会感到痒痒、酸痛,为了缓解不适,宝宝会不自觉地流口水。这是宝宝长牙最明显的信号之一。据美国儿科学会(AAP)统计,大约在4-7个月大时,宝宝开始长牙。
2. 牙龈肿胀、发痒
当宝宝长牙时,牙龈组织会膨胀,导致宝宝牙龈发痒、疼痛。这时,家长们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牙胶或指套,让宝宝咬嚼,缓解牙龈不适。
3. 咬手指、咬玩具
宝宝长牙期间,牙龈不适会使宝宝寻找其他方式来缓解不适。咬手指、咬玩具成为宝宝缓解牙龈不适的常见行为。家长们要关注这一现象,避免宝宝养成不良习惯。
4. 拒绝进食
长牙期间,宝宝可能会拒绝进食,尤其是固体食物。这是因为长牙过程中,宝宝需要更多的液体来缓解牙龈不适。家长们可以适当调整宝宝饮食,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量。
5. 睡眠不安
宝宝长牙时,牙龈不适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家长们会发现,宝宝夜间睡眠不安,易醒。这时,家长们可以尝试调整宝宝的睡眠环境,如降低室温、保持安静等。
6. 拉肚子、发烧
有些宝宝在长牙期间会出现拉肚子、发烧等症状。这是因为宝宝长牙时,牙龈不适导致宝宝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细菌的侵袭。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宝宝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二、如何缓解宝宝长牙不适
1. 准备牙胶或指套
家长们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牙胶或指套,让宝宝咬嚼,缓解牙龈不适。
2. 温水擦拭牙龈
用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牙龈,缓解牙龈肿胀、发痒。
3. 饮食调整
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量,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
4. 保持口腔卫生
长牙期间,宝宝口腔卫生尤为重要。家长们要定期为宝宝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疾病。
宝宝长牙是每个家庭都关注的成长阶段。了解宝宝长牙的前兆,有助于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阶段。在宝宝长牙期间,家长们要关注宝宝身体状况,保持口腔卫生,为宝宝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一起见证宝宝成长的奇妙旅程!
出现哪六种表现的宝宝是要开始长牙了
孩子在出生后,妈妈对于他的变化都十分关心。如果看到同龄的孩子长牙了,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没有长牙会非常的着急,经常担心
是不是缺乏营养或者出现什么问题?
相信有这种现象的妈妈不会是少数。其实,孩子牙齿顺利萌出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出生后4-7个月孩子会萌出2颗牙齿。
由于孩子发育情况不同,出牙的时间也不相同。有的可能在3个月时长出,有的会延迟到8-12个月。
可以确定的是孩子出牙有早有晚,这不是缺钙的原因,也不是孩子发育不良的依据。
孩子牙齿全部长出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从长出第1颗牙开始,到以后1-2年内陆续长出。
也就是说大约到孩子两岁半时,20多颗牙齿基本上全部长齐。孩子的牙齿一般是有规律成对的长出。
最先是2颗下门牙,接着是2颗上门牙,然后再长下面的牙齿,也有不按常规一下长出4颗牙的情况。
孩子出牙的时间和顺序,父母可以作为对照,看看自家宝宝有没有达标:
6-10个月时:2颗下正门牙;
8-12个月时:2颗上正门牙;
9-13个月时:2颗门牙;
10-16个月时:2颗下侧门牙;
13-19个月时:上唇2颗第一磨牙;
14-18个月时:下唇2颗第一磨牙;
16-22个月时:上唇2颗犬牙;
17-23个月时:下唇2颗犬牙;
23-31个月时:下唇2颗第二磨牙;
25-33个月时:上唇2颗第二磨牙。
1、牙龈红肿
孩子的牙齿需要顶开牙龈才能顺利的长出,牙龈会出现红肿发痒的现象,不仅时间长还让孩子很痛苦。需要注意补水,待牙齿长出后,红肿会自然消失,妈妈不要太担心。
2、不爱吃奶
由于孩子牙龈红肿、发炎,让孩子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从而影响到食欲,变得不爱吃奶,这是暂时的现象。等到牙齿长出或者适应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3、烦躁不安
因为在出牙期产生的不适,会让孩子的脾气变得烦躁不安,有的还会产生哭闹的现象。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妈妈耐心的陪伴,以帮助孩子平安的度过这个阶段。
4、流口水
孩子在长牙时,由于让口腔内的神经受到刺激,口水会变得较多。而此时的孩子还缺乏吞咽口水的能力,经常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口水浸泡到脖子和下巴,容易出现“口水疹”。
5、咬人
孩子在牙齿萌出期间变得喜欢咬人,特别在吃母乳的时候会把妈妈咬疼。主要是由于牙龈发痒情况严重,想通过啃咬来得到缓解。这时,
可以事先准备好磨牙棒,让孩子作为啃咬的工具。
6、咬下嘴唇
还有的孩子在出牙期间,比较喜欢咬住下嘴唇。这个行为也是孩子为缓解牙龈发痒而特有的动作,妈妈可以让孩子顺其自然。孩子在长牙时,可能出现很多的不舒适。大多数都是由牙龈发炎引起的,可以采用几个方法来缓解:
1、准备磨牙工具
可以作为孩子磨牙工具的有牙胶、磨牙棒,要注意经常清洗消毒保持干净。用妈妈干净的手指包裹纱布放在孩子的牙龈处摩擦也能缓解不适。
2、冷敷牙龈
可以给孩子吃比较清凉的食物,这不但能缓解牙龈的肿痛,还可以让宝宝的注意力得到转移,让他忘记不舒适的感觉。用冰凉的纱布进行擦拭也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3、转移注意力
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或者做游戏,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方面,不再注意专注于自己的牙龈。
4、注意口腔周围的护理
在缓解孩子牙龈的不适之外,还要注意孩子皮肤的护理。由于出牙时口水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患上“口水疹”。
建议妈妈要针对这种情况使用口水巾擦拭,避免口水长时间地浸泡。
5、注意口腔卫生
孩子在长牙之后,需要开始尝试刷牙。可以用纱布和手指套蘸取温水、淡盐水进行擦拭,做好牙齿的清洁工作。同时,在孩子吃奶后喝上一些温水,及时冲洗口腔内存在的食物残渣,让口腔保持卫生。
宝宝长牙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图片
经常有朋友问关于宝宝出牙换牙的顺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重温一下宝宝换牙的那些知识。当儿童到了差不多要换牙齿的年龄,爸爸妈妈会尤其关注儿童换牙顺序,根据宝宝换牙顺序图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儿童在哪个年龄阶段要开始换那颗牙齿,随意留意看是否能拔掉,保证牙齿长得整齐。
一般情况下,儿童换牙是按照牙齿上下排左右对称,先下后上的原则。儿童换牙顺序为:
1、在儿童6-8岁时开始长第一颗恒牙,即中切牙,第一磨牙也慢慢长出;
2、当儿童长到8-9岁时,开始长出侧切牙;10-12岁的儿童的双尖牙开始长出,首先会长第一双尖牙,即在侧牙旁边;
3、儿童在11-12岁的时候,上下排的尖牙已经逐渐长出;
4、12-13岁的儿童开始长第二磨牙;
5、最后的第三磨牙,即智齿,要到儿童17岁后才开始长出,而且维持生长的时间会到21岁,因人而异。
儿童换牙顺序图如下:
小儿换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如果是提前换牙家长须得注意是不是乳牙损坏、脱落甚至是牙周炎,这些都不容小觑。一旦发现问题及早就医,以免发生咬合功能受损,影响恒牙及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宝宝要长牙的症状有哪些你觉得该注意什么
引言:宝宝在快要长牙时的症状有很多,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么,宝宝要长牙的症状有哪些?你觉得该注意什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
一、宝宝长牙的症状
1 .婴儿喜欢抠牙龈,咀嚼。 2 .食欲下降,轻微腹泻。 3 .又哭又闹,比平时更容易生气。 4 .口腔内有点红肿,硬块凸起。 5 .容易流口水。 6 .轻微发烧:这是因为牙齿从口腔粘膜出来的过程中,会发生正常的炎症反应。 7、注意异常症状:如情绪起伏过大,又有腹泻、发烧超过38.5、脱水、出疹子和肠胃不适等症状,先去儿科就诊,排除他感染的情况。
二、如何护理
婴儿在流口水时可以用棉布或医用纱布,蘸温水给宝宝擦口水,防止注意力下降。 如果发现流口水的位置崩溃了,一定要去看医生。不吃母乳时要给宝宝提供牙膏棒,使用牙膏棒时要消毒,防止口腔感染。还可以给纱布蘸点水擦宝宝的牙龈,只擦牙龈就可以了,但是当发现孩子堵着嘴的时候,通过分散注意力来缓解也是有效的。给孩子做点清淡的食物,拒绝吸的话可以用勺子喂。 稍微凉快一点的食物可以缓解宝宝的心情。孩子发烧期间,家长应关注温度,如发烧超过3天,有温度上升迹象,应及时就医,避免炎症。 腹泻次数超过10次,有脱水症状,必须马上就诊。
因为牙龈疼痛,宝宝会胃口不好,不爱吃东西。这个时候,父母要对宝宝有耐心,可以用杯子或勺子帮他吃饭。孩子长出第一颗牙的时候,可能会很痛,甚至睡觉的时候也会痛醒。这时,父母应该尽力安抚孩子。所以,妈妈千万不要骂孩子不听话。宝宝的出牙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宝宝需要父母的关心和陪伴才能长出一口好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