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收缩好的表现(产后子宫收缩好的表现图片)

产后子宫收缩是女性在分娩后必须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它关系到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殖功能。本文将从产后子宫收缩的表现、原因、影响及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广大女性了解和关注这一重要环节。

一、产后子宫收缩的表现

1. 子宫体积缩小:产后子宫逐渐恢复到孕前大小,这是子宫收缩的最直观表现。通常在分娩后2-3天内,子宫体积缩小到孕前大小。

2. 子宫下移:随着子宫收缩,子宫底逐渐下移,直至恢复到骨盆入口水平。

3. 子宫底高度下降:产后第一天,子宫底高度约为脐上2-3横指;产后第二天,子宫底高度降至脐平;产后第三天,子宫底高度降至耻骨联合上2-3横指;此后,子宫底高度每天下降1-2横指。

4. 子宫出血减少:产后子宫收缩有助于防止出血,使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正常情况下,产后出血量约为500毫升,如出血量过多,需及时就医。

5. 子宫轮廓清晰:子宫收缩后,子宫轮廓逐渐清晰,有助于医生观察子宫恢复情况。

二、产后子宫收缩的原因

1. 子宫肌纤维收缩:产后子宫收缩主要是由于子宫肌纤维的收缩,这种收缩有助于将胎盘、胎膜等组织排出体外,减少出血。

2. 激素作用:孕激素和雌激素在孕期对子宫肌纤维产生抑制作用,而产后这两种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肌纤维收缩。

3. 子宫胎盘剥离:产后子宫胎盘剥离,导致子宫收缩,将胎盘、胎膜等组织排出体外。

三、产后子宫收缩的影响

1. 影响子宫恢复: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可能导致子宫复旧不全,引起产后出血、子宫脱垂等并发症。

2. 影响生殖功能: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可能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生殖功能障碍。

3. 影响心理健康: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可能导致女性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产后子宫收缩的护理

1. 适当休息:产后女性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子宫收缩。

2. 适当运动:产后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子宫收缩和盆底肌恢复。

3. 饮食调理:产后饮食应多样化,摄入充足的营养,有助于子宫恢复。

4. 观察出血情况:产后女性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过多,应及时就医。

5. 保持会阴清洁:产后会阴部位容易感染,应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6. 遵医嘱:产后女性应遵医嘱,按时服用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产后子宫收缩是女性恢复健康的关键环节。了解产后子宫收缩的表现、原因、影响及护理,有助于女性关注自身健康,预防产后并发症,尽快恢复身心状态。在此过程中,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为女性的健康助力。

产后子宫恢复不好有什么表现症状

生完孩子后孕妇还需要休养很长一段时间,妈妈们要做好日常的子宫护理,避免以后落下病根。那么产后子宫恢复不好怎么办?产后子宫恢复过程是怎样的?产后子宫多久能恢复?怎样判断子宫恢复情况?产后子宫恢复有什么注意事项?产后子宫恢复吃什么好?下面我为你详细介绍。

产后子宫恢复不好怎么办 产后要坚持哺乳,母乳喂养对子宫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乳头和乳晕上有着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宝宝的吸吮刺激可以通过这些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脑部的垂体后叶,使催产素合成增加,并释放至血液循环后促进子宫肌肉的收缩,进而加速子宫的复旧。 产后按摩,生完宝宝后,新妈妈可以经常在小腹上顺时针地轻轻按摩,通过在按摩过程中对穴位的刺激,间接增强子宫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宫缩。此外,产后如果对骶尾部进行按摩,也可以促进盆腔肌肉的收缩,增强筋膜张力,有助子宫恢复。 产后运动,产后运动可以帮助子宫和骨盆的复原,生完宝宝七天左右就可以做些诸如抬腿,深呼吸,提臀这样的简单运动。 喝生化汤,生化汤的功效主要是活血化瘀,补血补气,在坐月子期间非常适合饮用。 产后子宫恢复过程

子宫体的恢复:胎盘娩出后,子宫会即刻收缩,可以摸到腹部呈球形很硬的子宫体,其最高处与肚脐水平同高。之后,子宫体高度每天会降1-2厘米,约在分娩后10-14天,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 子宫颈的恢复:生产刚结束后时,因为子宫颈充血水肿,而变得极其柔软,子宫颈壁很薄,7天后才能恢复原状。7-10日后子宫颈内口关闭,直到分娩后大约4周,子宫颈才能恢复正常大小。 子宫内膜的恢复:胎盘、胎膜与子宫壁相分离,经由母体排出后,会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长出新的子宫内膜。分娩后约10天,除了胎盘附着面,其余部分的子宫腔会完全被新生的内膜覆盖。刚生产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有手掌那么大,产后约2周,直径缩小到3-4厘米,直到产后6-8周愈合。 产后子宫多久能恢复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产妇在宝宝出生之后,大部分产妇的子宫需要4-6个星期逐渐的复原,子宫会逐渐复原,产后6-8个星期才能完全愈合。但是,如果产妇要想恢复得又快又好,这其中就有所学问,需要产妇们多加保养、多加注意了。

宝宝出生之后,妈妈要及时的排尿,切不可憋尿,以免因膀胱撑大了,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引发膀胱炎的发生,从而引发子宫的正常恢复,产妇也要尽量地下床活动,不能赖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子宫的收缩,利于恶露的排出,这利于产后子宫恢复的更好更快。

怎样判断子宫恢复情况

一般来说,妈妈在宝宝出生之后,子宫需要1个月左右时间来恢复正常,到了第6周,子宫就差不多愈合,妈妈可以通过两项外表的指标来判断。

第一、如果子宫恢复良好,检视刚生完的子宫底,从肚脐可以触摸得到,到约两个星期,子宫就无法摸到,如果触摸到硬块,那就要去医院检查,排查是否长子宫肌瘤。

第二、恶露的颜色从鲜红、暗红、深黑到淡红色,最后无色。

子宫的恢复的时间要经过6周左右,若是过了这段时间,肚子依然感觉胀鼓鼓的。那么就建议到医院检查,查明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产后子宫恢复注意事项

产后应及时排尿。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 坐月子期间,减少腹部压力:少提重物、少弯腰。 产后应该哺乳。因为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注意阴部卫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子宫尚未恢复正常时,应该避免性生活。 产后不要吃辛辣食物、不喝酒、以清淡营养丰富为主,多吃鱼、豆类、蔬菜。 产后子宫恢复吃什么好

红糖:红糖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产后食用红糖水能有效促进恶露的排除,帮助子宫快速收缩。但红糖水不宜过多食用,由于其具有活血的作用,多食反而会使恶露增多,对身体造成不利。 鸡蛋: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各种营养素,对于产后新妈妈的身体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快速恢复体力,并且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产妇的食欲。鸡蛋虽好,但不宜过度食用。 小米:女性在做月子中可多食用小米粥,不仅可帮助补充丰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还能帮助产妇快速恢复体力。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还能增加肠胃的蠕动,可减少产妇产后便秘。 山楂:山楂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具有收敛及化淤消滞作用,因此也具有非常好的收缩子宫的作用。山楂酸爽可口,还能帮助开胃解渴,对于产后大量进补后出现食欲不振有一定的帮助。 鸡汤:鸡汤营养丰富,可起到温补的作用,能有效帮助产妇快速恢复体力,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是产后恢复体力的首选食物。鸡汤虽然补,但油脂含量高,子宫汤中的脂肪如果摄入过多,易引起肥胖及便秘。

如何自检产后子宫恢复情况有什么好的办法

子宫是女性身体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养育胎儿的重任,甚至影响着产后女性的健康问题。

整个孕期是十个月,随着胎儿的增大,子宫也会被逐渐撑大,而当胎儿出生后,子宫要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就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

分娩前,子宫大小约1公斤,分娩后子宫缩小、肌细胞缩小,子宫底高度每天下降1-2㎝,产后10天进入骨盆,这时候从腹部是摸不到子宫的了,最后在产后6周左右,子宫恢复到孕前大小,大概是50-60克。

所以,产后坐月子就是女性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

那么,如何自检产后子宫恢复情况?

1、从恶露颜色判断

生孩子消耗体力也消耗气血,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还会有一段排恶露的时间,这个恶露其实是子宫蜕膜和附着物的脱落。

一般情况下,恶露从开始到干净需要3-5周的时间,也就是:

产后0-4天时,恶露呈暗红色,伴有血腥味;

产后5-8天时,恶露呈淡红色,血液减少,浆液增多;

产后2周后,恶露呈白带状或者淡黄色,无异味,持续一段时间后消失。

因此,产后通过恶露排出的这么一个过程可以看出子宫恢复的情况,如果子宫恢复得不错,恶露就正常,如果子宫恢复不好,恶露就不正常,可能会表现出恶露增多、恶露不尽,这时候就要及时就诊。

2、从疼痛感判断

正常来说,产后第1-2天,子宫会一阵阵收缩而引起腹部疼痛,这也被称为产后宫缩疼,常在喂奶时加剧,不过也很快能消退,大概2-3天就不再疼了。

对于产后宫缩,阿布提是记忆深刻,那时候是二胎剖腹产,当天晚上就出现宫缩疼了,那种疼就感觉下腹部的神经被抽出来一样,疼就算了,护士还时不时过来按压肚子,说是帮助子宫收缩排出恶露。

好在疼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不怎么疼了,有的只是像被蚂蚁咬的感觉。

如果子宫恢复不好,孕妈会在产后一段时间还感觉到腹部存在下坠、腹胀的感觉,时不时还有大姨妈要来时的那种感觉,这时候也需要及时去做个检查。

3、用手去感觉

在没有生育的情况下,女性的子宫大概就拳头大小,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也逐渐变大,到了孕晚期可以比怀孕前增大20倍。

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后子宫里哪怕没有了胎宝宝,它还不会恢复到孕前状态,这时候妈妈们看到自己的腹部并没有小很多,如果用手去摸腹部,还会摸到发硬的子宫呢。但是,产后2周时再摸的话,妈妈们会发现子宫又变小了,等到出了月子就基本摸不到了。

如果说,产后2周时还是看到肚子很大,而且子宫变小的速度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也就是子宫恢复不理想,再配合恶露、疼痛感来一起判断,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应该及时就诊。

学会了自检子宫恢复如何的方法,妈妈们还可以学习一些帮助子宫恢复的方法。

注意卫生:产后想要子宫恢复的好,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卫生,不能像老一辈那样,不给碰水洗澡,这么做其实容易让细菌滋生,对身体的恢复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每天要注意清洁身体、勤换内裤。

适当运动:坐月子期间不要天天躺床上,适当下床走动是可以帮助子宫收缩排出恶露的。如果妈妈们有时间,还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这样能够促进消化也能帮助子宫收缩排出瘀血。

母乳喂养:新生儿宝宝在吸吮母乳时,通过刺激妈妈身上的感觉神经而分泌催产素,从而促进子宫的收缩,也就帮助了恶露的排出。

注意保暖:月子期间保暖很重要,要是腹部着凉就容易引起不适,这对身体的恢复是没有帮助的,甚至还影响到子宫的恢复。

最后

产后子宫恢复得如何,在产后42天时我们可以去医院做个检查,这时候通过B超检查可以直观看到子宫恢复情况,所以妈妈们如果不知道如何自查也没关系,但出了月子一定要去做这个产后检查。

产后该如何判断,子宫恢复的好不好呢

产后恶露是每个新麻麻都会遇到的问题,那种上面流奶下面流血的酸爽,实在是折腾人。

尤其是产后42天的复诊过程中,很多新麻麻都跟我反映存在恶露异常的情况:

正常的产后恶露

正常情况下,产后恶露都会遵循三个阶段,一般1个月干净,还有少数人会持续到6-8周停止,出血量一般从多到少,伴随有血腥味,却不臭。

可能麻麻们对各个阶段的恶露情况还是不太清楚,下面做一个简单介绍。

● 血性恶露

含有大量血液,颜色鲜红,量多,有时有小血块。血性恶露持续3—4日,转变为浆液恶露。

● 浆液恶露

含较多浆液,颜色淡红。浆液恶露持续10日左右,浆液逐渐减少,变为白色恶露。

● 白色恶露

颜色比较白,质地黏稠,持续3周左右干净。

异常的产后恶露

产后恶露异常则多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其中以产褥期出血和感染最为常见。

1. 产后出血

产后24小时内,如果顺产出血量大于500ml,剖宫产出血量超过1000ml,这种情况属于产后出血,跟新麻麻子宫收缩不良、产道裂伤,胎盘残留及有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首位,不过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医院,只要医生及时处理,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2. 宫腔内有残留的胎盘

血性恶露持续时间长,量多,还伴有恶臭味,有时候还会排出来烂肉样或者胎膜样的东西,有可能就是子宫内残留有胎盘或者胎膜,甚至随时可能出现大出血,要立即去医院做检查。

3. 感染炎症的症状

如果有发热、小腹疼痛,子宫压痛,恶露增多,持续时间过长,反反复复,还有臭味,有可能是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等炎症感染。

4. 绒毛膜上皮癌

如果红色恶露越来越多或者反复出现,有可能是患上绒毛膜上皮癌。

绒毛膜上皮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肿,常出现在妊娠分娩后数日,检查红色恶露中的尿或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如果持续显示为阳性,就是极有可能是绒毛膜上皮癌。

所以,宝妈坐月子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坐月子事项,还应该关注恶露的变化,了解自己身体内子宫的残留物有没出现感染或者其它异常表现。

哪些原因会导致产后恶露

导致恶露异常的因素比较多,跟宝妈的身体状况有关,也跟宝妈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1. 子宫复旧不全

子宫复旧不全是产后恶露不尽的最大原因,影响子宫收缩复旧的原因,例如胎盘、胎膜残留、盆腔感染,都可能会引起恶露不尽或者异常。

2. 剖宫产

有研究表明剖宫产也会让恶露的时间延长,剖宫产由于宫口未开,血性恶露不能及早排出从而延长恶露时间;术前不良因素如胎膜早破、羊水浑浊等诱发的宫腔感染影响子宫复旧;术中纱布对宫腔反复擦拭的伤害及手术切口和缝合方式都会对子宫内膜基底层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恶露的排出和子宫复旧。

3. 年龄、分娩方式以及喂养方式

都是影响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恶露时间越长,采用纯母乳喂养的产妇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恶露异常怎么办?

在恶露期间,建议麻麻们日常这样做来护理:

恶露日常护理

1、每次大小便后,建议用清水清洗会阴,避免盆浴。

2、要坚持母乳喂养,这不仅对宝宝有好处,而且能帮助新麻麻身体的恢复,促进子宫收缩,利于恶露的排出。

3、产后一定要做好私密位置的卫生,勤换卫生巾,不要过早进行性生活,以免私密处受病菌感染。

麻麻恶露出现问题不要拖,坐月子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气味、流量,一旦出现异常问题就要及时去医院,因为有的新妈妈存在侥幸心理,以为恶露异常是吃了所谓的“凉”的,自己吃点药就好了,可能会因此耽搁病情。

还有42天后的复查一定要去,有新麻麻以为这是不重要的检查,所以偷懒不去,其实这个检查非常重要,能反应你身体的回复情况,所以一定要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2176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