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易受病毒、细菌感染,导致体温升高,引发惊厥。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家长们往往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帮助家长们掌握这一关键技能,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及症状
1. 病因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手足口病、脑膜炎等。
(2)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炎、脑膜炎等。
(3)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2. 症状
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1)突然意识丧失,失去对周围环境的反应。
(2)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眼球上翻或斜视。
(3)呼吸不规则,面色发青。
(4)意识恢复后,可能出现头痛、乏力、呕吐等症状。
二、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
1. 保持冷静
当宝宝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慌张,以免加重宝宝病情。
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发现宝宝出现高热惊厥,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助。
3. 安全防护
将宝宝平放在床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在宝宝口中放入牙垫或布条,防止舌头咬伤。
4. 物理降温
可用冷毛巾敷在宝宝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帮助降温。可用温水擦拭宝宝身体,促进散热。
5.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宝宝出现呼吸困难,可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宝宝排出呼吸道异物。
6. 观察病情变化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密切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如抽搐时间、意识恢复情况等。
7. 遵医嘱用药
急救人员到来后,根据医生建议,为宝宝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性疾病。
2. 增强宝宝免疫力,适量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 及时为宝宝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4.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宝宝受凉。
5. 严密观察宝宝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突发性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急救方法,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家长们能够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技巧,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预防措施也不可忽视,从源头上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
高热惊厥又称“热性惊厥”,俗称“抽风”,小儿感染致38.5 以上的发热时,中枢兴奋性增高、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惊厥,称为小儿高热惊厥。小儿常见危急症之一,尤以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病因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抑制能力差,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发生惊厥。
临床表现
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在发热开始后12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38.5 以上),出现惊厥发作,伴有意识障碍。发作时,眼球固定、上翻、斜视,牙关紧闭,抽搐,意识丧失,严重者角弓反张,发作可自行停止。
遇到小儿高热惊厥首先应拨打120,就医前可给予以下急救措施:
1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部及呼吸道分泌物,去枕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松解胸前衣领及腰带。抽搐或牙关紧闭时不可用力撬开,防止损伤牙齿。
2急救措施—降温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发热小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的关键,发生惊厥后,及时控制惊厥及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尽快送医院就诊。
a物理降温
脱去患儿外衣外裤,可用清水或酒精擦洗颈部两侧、腋窝、股动脉、腘窝处,擦浴时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天冷时注意手足保暖。
b多喝水
多饮水。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要及时更换湿的衣裤。
c急救措施—穴位止痉退热
退热方面针刺穴位,是有效的止痉退热方法。
常用穴位: 人中、十宣、涌泉、合谷、内关 。具体操作上也可指代针,以拇指指尖适当掐揉,注意不要太用力,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人中 ,又名水沟,位于鼻柱下,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作用:具有醒神开窍、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等功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穴。
刺法:针尖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2寸,泻法,1分钟为度,不留针。可以指代针,掐按之。
十宣 ,位于十根手指尖,距手指甲边缘0.1寸,左右两边加起来共十个穴。
作用:用于急救:热病,癫痫,小儿惊风,失眠,昏厥昏迷、中暑、癔病、惊厥等。
刺法:用三棱针或血糖针点刺出血。
涌泉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作用: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2.头痛,头晕;3.咽喉肿痛。
刺法:直刺0.5寸,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为度,不留针。可以指代针,以拇指尖掐按之。
合谷 ,别名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作用:镇静止痛、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刺法:直刺人中穴0.5-1寸,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为度,不留针。可以指代针,掐按之。
内关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止痛。可用于癫痫等神志病证。
刺法:直刺0.5-1寸,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为度,不留针。可以指代针,掐按之。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措施有哪些
1.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解松衣领,裤带,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用包好的牙舌板放入口腔内以防舌咬伤,如果没有可就地取材,用裹有纱布的竹板或小木片垫在上下齿之间。牙关紧咬者,不可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2. 掐人中,刺百会、合谷、内关,一般仅需1个~2个穴位,惊厥停止.
3. 迅速降温: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室内保持通风,空气新鲜,热天可放些冷水、冰块,或用电扇、空调降低室温。有条件者可用冰袋或冰枕置于头部,同时用温水或30%~50%的酒精轻擦四肢、颈部、腋窝、大腿根部,遇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加重诱发肺炎。对小婴儿和高热伴有寒颤、四肢冷、口唇青紫的患儿不宜用酒精擦浴,可采用温水浴,即用32 ℃~34 ℃温水全身擦浴15 min。浴后30 min再测体温,使体温控制在38.5 ℃左右。在擦浴过程中,还应注意观察神志、面色、脉搏、呼吸等病情变化。如发现小儿高热不退,惊厥不止,抽搐后神志不清等严重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就近医院诊治,护送途中仍按上述方法进行急救处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
1、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
第一步: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防窒息)。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冷敷———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2、如何预防高温惊厥
2.1、减少原发病的发生。高热惊厥,几乎都出现在孩子呼吸道感染后的体温升高期,很容易被家长忽略。增强孩子的体质,少感冒是预防的关键。
2.2、预防用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许多医学研究者提倡用长期连续用药预防,主要用药为苯巴 比妥,少数人用丙戊酸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访资料证明,大多数该病患儿呈良性经过,出现癫痫发作或者神经发育异常的比例极低;反之,长期应用苯巴 比妥预防可以导致一些患儿精神发育异常和行为异常,以及困倦、有睡眠障碍、有攻击行为、多动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而长期服用丙戊酸钠,除了可导致患儿出现行为异常外,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
2.3、间歇用药预防。间歇用药一般都选用安定,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每次0.5毫克,首次使用8小时后再重复使用第2次,就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若24小时后患儿仍有发热(>38℃),可以第三次给药。
3、高温惊厥的药物退热
3.1、阿苯片:阿苯片又称阿鲁片,由2种药物组成,阿司匹林是解热止痛的常用药物:苯巴 比妥纳是镇静安神、止抽定惊的`常用药。阿苯片适于l-5岁的小儿。8-9个月的小儿服半片;1岁半服1片;3岁服1片半4—5岁服2片。应注意在服用退热药时,体温应在38.5℃以上才是适用症。若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可每4小时应用1次。服药后应多喝水,因发热的小儿,只有在出汗以后,体温才会有所下降。
3.2、中药牛黄清热散、紫雪散、救急散均为退热定惊良药,并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可以在家庭中给高热患儿服用。但此类药物为苦寒泻下之品,适用于有高热、面红、口臭、大便秘结症状者。若虽有发热,但大便不成形者,不宜使用。在应用时,应见效即止 不必服完。也就是说不可久服,久服会影响小儿食欲。
什么是高温惊厥
惊厥的患者,禁食含有脂肪等厚味的食品,应以素食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适当酌加富有营养的食品,如鸡蛋、牛奶、藕粉等。根据季节变化,夏季时给予西瓜汁、番茄汁 口举汁,冬季可饮鲜橘水、苹果泥。痰多时可予白萝卜汁,或荸荠汁。
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两种。各年龄期(除新生儿期)小儿均可发生,以6个月至4岁多见,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性高热惊厥预后则较差。
婴儿惊厥的表现
婴儿的惊厥若是频繁的发作或持续状态,会危及到婴儿的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婴儿的惊厥表现为无定型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有时仅表现为口角、眼角抽动,一侧肢体抽动或双侧肢体交替抽动,一般表现为全身性抽动的新生儿很少,多是以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脸色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
惊厥在发作前少数有先兆,小孩会表现出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