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更容易受到感染。成人也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受害者。本文将通过分析成人手足口病的症状图片,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探讨有效的防控策略。
一、手足口病的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的疱疹。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唾液、粪便中,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为常见。成人手足口病与儿童手足口病症状相似,但病情相对较轻。
二、成人手足口病的症状图片解析
1. 口腔疱疹
口腔疱疹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口腔内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周围伴有红晕,疼痛明显。严重者,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影响进食和说话。
2. 手部疱疹
手部疱疹主要出现在手指、手掌、手指甲周围。水疱呈圆形,透明,伴有瘙痒感。患者需注意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抓挠。
3. 足部疱疹
足部疱疹与手部疱疹症状相似,多出现在脚趾、脚掌、脚踝等部位。患者行走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影响正常活动。
4. 其他症状
成人手足口病除口腔、手、足部疱疹外,还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头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多分布于躯干部位。
三、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
1. 个人防护
(1)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2)不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牙刷等。
(3)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
2. 环境卫生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2)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及时处理。
(3)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消毒。
3. 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已批准手足口病疫苗上市。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4. 医疗救治
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成人也可能成为受害者。通过了解成人手足口病的症状图片,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为预防手足口病,我们要加强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慧芳,刘晓峰,王丽丽. 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5(2):85-88.
[2] 肖红,李晓东,张敏. 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及防控策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10):2521-2524.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图片
1、不要担心,不要瞎怀疑,如果您所在的地区没有出现病例,一般而言,可能性极小,即使出现,也不是发烧就是。
2、以下提供一些资料,您可以对照看一下,如果不放心,去医院看看吧。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专家提醒,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卫生;饭前便后让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猛吃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食品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家长怎么判断是不是手足口病图片!
手足口病终结版——让你明明白白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目录
1.我家孩子是手足口病吗?
2.什么是手足口病?具体表现如何?
3.手足上没有皮疹,为什么诊断手足口病了?
4.手足口是怎么引起的?怎么传染的?
5.我家孩子是重症手足口病吗?
6.听说还会指甲脱落和蜕皮?
7.今年会是大流行年(高峰)吗?
8.听说手足口病和小儿麻痹症有联系?
9.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也是一家子?
10.手足口病用什么药治疗?
11.手足口病后,怎么饮食和饮水?
12.手足口病的疹子怎么处理?能洗澡吗?怕风吗?
13.得了手足口,怎么隔离,隔离多久,其他孩子怎么办,家里怎么消毒?
14.疫苗只能防一型病毒,还有必要接种吗?
15.以前患过手足口病了,还会再患手足口病吗?还要接种疫苗吗?
16.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
1.我家孩子是手足口病吗?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处出现了疱疹或溃疡,比如下图所示,那就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了。出现该病时,除了以上表现,孩子还可能伴有乏力、咽喉疼痛等表现。
上图是手部疱疹表现
上图是足部疱疹表现
上面2个图片是口腔疱疹表现。
2.什么是手足口病?具体表现如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
●好发年龄: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在3岁以内更常见,考虑和6月龄之后,母亲经过胎盘传给孩子的抗体逐渐消退,孩子自己的免疫力弱抵挡不住病毒侵袭有关。
●好发季节: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在北方地区夏秋高发,但有逐渐提早的趋势。在南方地区以春夏为主高峰,秋冬季节为次高峰。目前进入5月,南方地区开始进入高峰期,北方病历逐渐开始增多。该病流行季节可能和肠道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有关。
●手足口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38.3摄氏度。
?口腔疱疹最多见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鄂,口周也会出现。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在2-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浅的灰白-黄色基底,红斑围绕的溃疡,这时孩子会说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
图片来自
?手足处表现为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多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在5天左右吸收,7-10天完全消失。
图片来自梅奥诊所
?但是某些病毒,比如柯萨奇病毒A6型导致的手足口病,斑丘疹会出现疼痛表现。
?除了手足口外,臀部也是皮疹的高发区,多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样,如下图所示。
大约1%-1.6%的手足口病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咱们在第5条里详细讲解。
3.手足上没有皮疹,为什么诊断手足口病了?
是的,这也可以诊断手足口的。在手足口病时,不是严格的只有手足口臀处出现皮疹。皮疹出在哪些部位,和病毒的毒力、复制多少,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有关。
皮疹通常出现在典型部位,但有一些孩子可能仅仅有口腔内的疱疹,有的孩子仅仅是屁股上有斑丘疹。
那是不是病毒不厉害的,孩子免疫系统厉害的,就皮疹少呢?不是的,目前认为,皮疹的多少和症状的轻重没有关系。有些重症手足口病,反而没有几个皮疹。当然,也不要认为疹子发不出来的都是重症的,多数疹子不多的手足口病还是轻型的。
另外,病毒随着血液循环,能到达全身各处,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皮疹。所以,在其他部位,比如四肢处出现皮疹时,也可能是手足口病哦,如下图。
上图来自:Dermatological Spectrum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rom Classical to Generalized Exanthema
4.手足口是怎么引起的?怎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有100多种,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感染过,最常见的就是导致孩子腹泻,小年龄的宝宝拉几天水状稀便多是肠道病毒引起的。
导致手足口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在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其中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毒。
病毒在患者的口咽、鼻咽,肠道复制,在皮肤起的疱疹里面也有。所以,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这些含有病毒的物质接触过的地面、墙壁、玩具可能有病毒附着,当然也有传染性。
当健康的孩子经口摄入这些病毒,比如玩了有病毒的玩具之后吃手;或者患病的小朋友拥抱时,碰到了皮肤上的疱疹,之后吃手;或者直接舔到有病毒附着的玩具、墙面等,都会导致发病。
另外,部分病毒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患儿打喷嚏时,健康的孩子正好吸入了病毒,也会导致得病。
5.我家孩子是重症手足口病吗?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 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神经系统异常: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
●心衰前表现: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
重症手足口病先出现发热和神经系统异常,之后再出现心衰前表现。所以,可以简单记忆为:
只要孩子38.5℃大于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就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行了
。
为什么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呢?因为如果到了心衰前表现了,不经治疗的话,在几个小时就会出现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很快死亡,所以,一定要在心衰表现前送去医院治疗。
再强调一下:手足口病时,皮疹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皮疹定轻重。有些孩子身上就几个皮疹,但是在2-3天快速死亡;有的孩子身上皮疹又多又典型,可是几天后疹子一退,啥事都没有。
讲完了怎么识别重症手足口,下面把重症手足口的原因和病理简单说说:
大约1%-1.6%的手足口病,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并且会有0.03-0.05%死亡率。在我国,导致重症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毒是肠道病毒71型。2017年一项基于全国手足口病监测点的数据分析得出,在1212名重症手足口患者中,642名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占了52.8%,柯萨奇A16型占了3%,其他肠道病毒占了21.5%。
病毒侵入人体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导致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头痛、呕吐等表现),继发性的引起心率、血压升高,并且引发肺水肿和心衰,严重导致死亡。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疾病进展非常快,2-4天左右就能形成重症手足口,一旦救治不及时,很快导致死亡。再次提醒,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症状哦。
6.听说还会指甲脱落和蜕皮?
对于柯萨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发病后1-2月可能会出现指(趾)甲脱落的表现,这是因为甲板周围炎症导致的,如下图所示。之后在2-3月左右能恢复正常。
另外,柯萨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发病1-3周后,会出现手掌和脚掌的蜕皮表现,遇到也不用紧张,自己能恢复。
以上出现脱甲和蜕皮,也不是病情轻重的指示,因为出现这些问题时,该病都好了,呵呵。
7.今年会是大流行年(高峰)吗?
有研究认为,手足口病每隔2-3年会爆发流行一次。卫健委在3月9号的发布会上说,今年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预计2018年是手足口病高峰年,流行强度将高于去年。
如果仅仅根据3月比2月份高2倍就作出这个结论,那是有待商榷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手足口病项目中提供的中国数据,可以看到2018年前3月,手足口发病率比之前是降低的。
上图红线是今年的发病人数,可见比之前所有年份都低,另外大家仔细看下图片,在之前,基本都是一年高,一年低的趋势。
看完国家整体数据,在看下北京地区的数据,到2018年04月22日,手足口在2018年的发病率是比近3年平均水平和2017年同时间降低的,见下图。
图片来自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疫情报告,截止到2018年04月22日。
从上面数据中,还不能说明今年是个手足口病高峰年,家长们做好预防即可,无需恐慌。
8.听说手足口病和小儿麻痹症有联系?
哈哈,有点联系,但是不紧密,不用害怕。
它们的联系是,导致这两个病的病毒都属于肠道病毒。导致小儿麻痹症的是肠道病毒里面“臭名昭著”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就这么点关系,二者发病的表现大不相同,并且病毒之间也不会有什么交叉传染,不用担心啦。
目前我国已经消灭的脊髓灰质炎,但是手足口病每年大约仍有200万左右患者(仅仅是上报到国家疾控的,没上报的应该还有),发病率约为150/10万。
9.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也是一家子?
是的,这两个的关系非常近。近到导致这两个病的病毒都基本是相同的,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片,红色字体的是可以引起这两个疾病的病毒。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疾病其实就是一个疾病,只是临床表现有些不同,被分开了而已。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如下:
1.疱疹只出现在嘴巴里面,其他地方没有,不像手足口看着这么吓人。另外,疱疹最常见的位置是腭舌弓、软腭、扁桃体和悬雍垂,和手足口的舌头、嘴唇也有区别。
上图中黑色箭头所示的,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图片来自网络。
2.发热迅速,温度高,多在39-40摄氏度左右,手足口病一般没有这么高,多在38摄氏度左右。
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区别了。所以,他们俩的关系真的很近,是一个妈的亲兄弟。
10.手足口病用什么药治疗?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那我不用抗生素,就用些抗病毒药行吗?答案是不行的,因为目前没有抗肠道病毒的药,所以不要使用诸如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等,对孩子有害无益。
当然,更没有必要使用豉翘退热颗粒、柴桂退热颗粒等口服药或者静脉注射喜炎平、炎琥宁等中药了,同样没有效果,反而有因注射这两种中药导致孩子死亡的病历。
那怎么办呢?其实家长们不要惊慌,手足口病绝大多数(98%以上)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的。所以,我们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
而对于重症的手足口病,家长识别出来症状后,立即送医院,之后用药由医生根据孩子病情进行,也不用家长们操心了。
11.手足口病后,怎么饮食和饮水?
饮食清软糯为主:
孩子口腔疱疹在发病2-5天后会破裂形成溃疡,这时孩子会觉得嘴巴疼痛,尤其是吃东西的时候,所以进食就有讲究了。
●建议给宝宝吃偏凉一些的食品,能缓解孩子的疼痛,国外一些医生会让孩子吃些冰淇淋,如果妈妈们不能接受,也最多给孩子吃些温的食品,不能是热的。
●在性状上,要选择软糯的食品,硬的、干的、膨化的的食品就不要给宝宝吃了,否则越吃越疼。
●味道上以不刺激的食品为主,过于酸的、辣的食品不能吃。
●以上食品综合一下,凉了的八宝粥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另外,如果孩子确实疼痛的厉害,什么都吃不进去,可以请医生给开些止痛的漱口水,选择喝进去也没啥副作用的类型,在孩子吃饭前10-15分钟使用,能让孩子吃个安稳饭。
及时补水:
孩子生病后,本来就不愿意喝水,再加上嘴巴疼痛,喝水更少。体内缺水后,身体机能会降低,疾病恢复就慢,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所以生病后,一定要保证孩子饮水量足够,评价的标准就是孩子小便次数不减少,颜色透明或者淡黄色。
●孩子一次喝水不多,那就少量多次的喝;
●不愿意用杯子喝,那就用勺子喝;
●不愿意自己喝,那就全家一起喝;
●不愿意喝白水,那可以喝奶、豆汁,也可以喝果汁,但要选择刺激性小的,比如西瓜汁喝,不要喝橙汁、山楂汁等特酸的哦。
12.手足口病的疹子怎么处理?能洗澡吗?怕风吗?
一个字,等其自行恢复。
上面讲了,普通手足口病时,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对孩子没啥影响,所以不用特殊处理。给孩子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就够了。
皮疹不用避水,该洗澡就洗澡,也不怕见风,家里该通风就通风。但是别出去传染别的小朋友哦。
13.得了手足口,怎么隔离,隔离多久,其他孩子怎么办,家里怎么消毒?
14.疫苗只能防一型病毒,还有必要接种吗?
非常有必要接种哦。
目前,我国研制出了世界上唯一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准确的说是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疫苗,对预防重症手足口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月龄之上,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接种该疫苗,一共2针,间隔至少1月。
该疫苗只对肠道病毒71型有预防效果,保护效率为90%左右,对于其他20余种肠道病毒没有预防效果,所以,大家也不要以为接种了这个疫苗就不患手足口病了。
那只能预防一种肠道病毒,效果这么差,就不要给宝宝接种了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虽然只针对一个类型,但这个类型是最关键的类型啊。在我国,至少一半的重症手足口病是这一型引起的,大约90%以上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是由于这一型导致的,所以接种非常有必要哦。
另外,我们建议越早接种对孩子的保护作用越好,最好在1岁前完成接种,因为越小的孩子,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越大。
15.以前患过手足口病了,还会再患手足口病吗?还要接种疫苗吗?
1.可能还会再次患病,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个型号呢,每种型号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所以,上次是一种病毒感染了,这次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病毒感染,所以还是会患病的,但是运气这么不好的孩子也不多见哦。
2.之前患过手足口病了,不知道是哪种肠道病毒导致的,建议还是要接种疫苗的,因为可能之前患的不是EV71型的。
即使以前感染的是EV71型的,但是EV71里面还有A基因型,B基因型(B1-B5),C基因型(C1-C5等等)各种亚型,一种亚型感染后,产生针对自己的抗体,对别的亚型应该是没有保护作用。
EV71主要根据VP1基因序列不同,分为A,B,C三型。
目前因为国内感染的EV71最多的是C4型,疫苗也是C4型的。所以,如果上次患的EV71不是C4型的,也建议再次接种。但是在医院里,即使检测出是EV71感染,也不会细分到哪个亚型,所以,不用管这么多,如果没有接种过,那就直接接种就行了,还是安全第一,即使多接种了就当加强一下了,没什么危险。
另外,国内的科兴和昆明所的疫苗说明书上都写了,接种疫苗后,对于EV71其他亚型也有保护作用(第3家疫苗厂家,中生集团的我没找到说明书)。哈哈,真牛,原理我不太清楚,那这样太好了。
16.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
与其生病后治疗,不如做好预防不生病,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鼻涕)、口水、大便、皮肤的疱疹里面都有病毒,并且排毒期非常长,所以得好好预防。
病人感染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但经呼吸道排毒时间有2-3周,经粪便排毒可长达2-3月之久,地面、墙壁、玩具上也有病毒附着。
该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以上物品,另外,还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做好以下下措施,能大大降低手足口的发病率,减少宝宝痛苦。
●避免接触病人:避免亲密接触生病的病人,不要拥抱、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从而避免感染。
●洗手: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孩子们喜欢到处乱摸,手上就会有肠道病毒,之后手抓食品时,或者孩子吃手玩时,就会感染生病。建议在饭前,便后,孩子在外游玩回家后都要洗手,并且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哦,平时使用肥皂洗手就行,在怀疑接触病人后,因为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不要使用酒精基的洗手液,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
●注意食品卫生:被粪便污染的蔬菜、水果、肉类上会含有肠道病毒,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再吃;不要给孩子吃生的蔬菜;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不要乱舔东西:小宝宝都喜欢舔玩具,而留在玩具上病毒可能存活数天,健康宝宝舔到有病毒的玩具时,就非常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了,所以不要让宝宝舔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哦,自己的玩具可以舔。
●生病后要隔离:不仅要预防孩子感染,当孩子生病时,也不要出去感染别的小朋友,建议把生病的孩子限制在家里面,至少等到身上的疱疹里面的液体都干了(大约1周)才能出门,等孩子完全恢复正常后1周再出门更好(大约2周)。
●大人回家洗脸、洗手后接触孩子
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多是无症状感染,但是有传染性,病毒在大人呼吸道、手上存留着,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另外,再强调一点,家长们给孩子换完尿布后,也一定要洗手后再去照顾别的孩子,准备饮食哦。
●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的密度也高,所以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一定不要凑热闹,别带孩子去拥挤处玩耍。
手足口的图片症状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手、足、口有出疹的症状。即皮疹表现在手指、脚趾、手掌面、手背、脚掌、脚背,或者在口腔里面会有类似口腔溃疡的红疹。表现为口腔内一个一个红起来的红疹,可认为是手足口病。出现手足口病时,作为家长要护理好,因为手足口病的患者多数是5岁以内的小孩,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孩,重症病例会较多,家长要关注小孩有没有重症倾向。大人也会出现重的症状,比如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但大人会表述,会及时就医,而3岁以内的小孩往往不会表达,家长就要密切观察,具体观察事项如下:
1、持续高热,或者小孩精神状态不太好。一般持续高热不退的,美林一类的退烧药,在发烧以后,比如38.5℃以上的热度,按照个人用量使用用美林后,一般可以退2-3个小时,但是这种毒性强的手足口病毒感染,造成了重症的倾向,病症会出现持续高热,用了退热药都可能仅仅是退半度,0.5-1个小时后就会回弹,回弹回原来的体温,甚至比原来的体温还要高,同时小孩子的精神状态差,或者出现懒言,不想玩,原来很调皮、叽叽喳喳,突然不想玩,又不想讲话,逗他的时候显得很不烦躁,这个时候要注意重症倾向。发烧的时候,家长还要关注有没有手脚的冰凉。
2、神经系统方面:要注意有没有肢体抖动,有手指不自主抖动的症状。因为1岁以内的小孩,特别是半岁以内的小孩,有些时候是很自然的本能的抖动,比如受到惊吓时也会抖动的,家长要注意区别,不能一概地认为是小孩本能受到惊吓而出现的抖动,要观察他抖动的程度,及小孩子受惊吓的场景。比如我们轻轻敲一下,或者轻轻制造一点轻轻的噪音,小孩子表现出很明显的手指抖动,或者人都会弹起来的情况,加上小孩子又在持续高热,我们要注意手足口病可能是重症感染,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病变,要及时就医,在就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看到的症状告诉就诊的医生。在大医院的就诊医生,会有这方面的诊治经验,最怕的是一些个体诊所,或者是农村的地方,没有经验的医生或者他没看过手足口病,可能对这方面的诊治验缺乏经验,可能不会向家长询问其相关表现,造成漏诊会延误治疗,即很可能会延误病情,而手足口病再危重起来,真正发作时会导致死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