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17一定是病理性黄疸吗(黄疸超过17就是病理性黄疸吗)

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球黄染。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一种黄色色素,主要由红细胞破坏产生。当胆红素代谢或排泄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黄疸。临床上,将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高于17的胆红素水平一定是病理性黄疸吗?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胆红素水平与黄疸

1. 正常胆红素水平

正常成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7-17.1μ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为0-6.8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7-10.2μmol/L。

2. 胆红素水平与黄疸的关系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出现黄疸。根据胆红素水平的不同,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二、高于17的胆红素水平是否一定是病理性黄疸

1.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的黄疸,多因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所致。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是:黄疸程度较轻,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5-7天内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超过205μmol/L。

2.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或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过长、程度过重,或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多,如感染、溶血、肝胆疾病等。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17μmol/L时,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出现的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超过205μmol/L。

(2)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或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过长、程度过重,或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因此,高于17的胆红素水平并不一定是病理性黄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三、诊断与治疗

1. 诊断

诊断病理性黄疸,需进行以下检查:

(1)临床表现: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水平、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3)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以排除肝胆疾病。

2. 治疗

治疗病理性黄疸,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1)病因治疗:针对感染、溶血等病因进行治疗。

(2)支持治疗:保持新生儿体温、营养、水分平衡。

(3)光疗:通过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4)换血治疗:在必要时,可考虑换血治疗。

高于17的胆红素水平并不一定是病理性黄疸,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对于新生儿黄疸,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出生15天黄疸值17正常吗

新生儿出生后的健康检查至关重要。尽管宝妈们细心照料,但可能因经验不足导致检查不全面,例如,新生儿体内激素值异常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新生儿身体若有状况,会迅速表现出来,如停止喝母乳。其中,黄疸值是新生儿检查中的重要指标。

对于出生15天的宝宝,黄疸值17是否算正常呢?一般来说,新生儿黄疸值小于12可视为正常。若高于此值,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经皮测得的数据应小于10,而血中胆红素正常值应小于12mg/dl。30天正常婴儿的总胆红素值应在0.1~1.0mg/dl之间,直接胆红素为0~0.4mg/dl,间接胆红素为0.1~0.6mg/dl。为准确了解胆红素水平,需进行验血检查,因为经皮测胆红素可能受肤色、脂肪厚度等因素影响,仅用于动态观察黄疸变化或粗略估计黄疸程度。抽血检查肝功能更为准确。

预防新生儿黄疸,宝妈们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密切观察婴儿出生后的皮肤黄疸情况,注意黄疸过早出现、过迟消退、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其次,孕母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过食生冷、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如果曾生育过患有胎黄的婴儿,再次妊娠时需做好预防工作。此外,婴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一旦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情况。

宝宝是母亲怀胎十月的骨肉,他们的到来给母亲带来了无尽的幸福与喜悦。母亲们会细心地检查宝宝的身体状况,尽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担忧。但请相信,只要及时接受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宝宝们一定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以上是关于新生儿黄疸值及预防护理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对宝妈们有所帮助。

婴儿黄疸指数22严重吗

当婴儿的黄疸指数超过了17以后,其实就属于非常严重的情况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到妇幼院去给孩子医治。一般都是照激光灯,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黄疸也会有所下降。嵌进家长们不要掉以轻心,要时刻的关注孩子的黄疸,那么婴儿黄疸指数22严重吗?

婴儿黄疸指数22严重吗

黄疸在新生儿间是非常常见的,正常足月出生的宝宝血液中的黄疸指标一般不高于12.9,如果是早产的宝宝黄疸指标会略高一些,不过通常也不会超过15。如果宝宝的黄疸值已经高达22,那么就已经属于黄疸范畴了,一般生理性黄疸在两周之内会自己消退,这种不会危及孩子的健康;如果黄疸不消退的话,就是病理性黄疸,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核黄疸,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智力障碍、脑瘫、严重会导致患儿呼吸衰竭、终身致残。

1、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2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2周就要注意。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黄疸是容易出现在新生儿身上的一种症状,黄疸的出现会给新生儿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新生儿一旦发现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处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患儿裸睡于温箱中,以光线照射来改变血中胆红素的结构,促其变为对神经组织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同时可结合药物治疗,如静滴葡萄糖、白蛋白等,口服或肌注苯巴比妥等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极重度患儿需采用换血疗法。

如是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黄疸的颜色不能太深。平时多喝水、多晒下太阳。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

有些母乳也会引起黄疸,这是母乳质量有问题吗

有些母乳也会引起黄疸,这是母乳质量有问题吗?母乳性黄疸不一定是母乳问题。目前,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它是由肠肝循环增加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喂养方式、母乳和肠道微生物的原因。因此,母乳性黄疸不一定是母乳的问题。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1、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发生在生理性黄疸期间,血清总胆红素值高于220.6.5μMol/l(12.9mg/dl)或延迟,生理期后仍存在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值大于342μMol/l(20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和光疗同时进行。2、对于晚发性母乳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低于256.5μMol/l(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并加强监测。如果血清总胆红素高于256.5~342μMol/l(15~20mg/dl),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并结合光疗,可使用配方奶喂养。3、当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达到10 mg/dl(171.0μMol/l)时,应警惕并尽快干预。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母乳摄入不足,可能会减缓肠道蠕动。因此,它会导致胎粪排出延迟。同时,宝宝进食后会增加肝脏和肠道的循环,即肠道吸收的胆红素会增加。同时,在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血清胆红素会进一步升高,形成高胆红素血症,这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这种新生儿黄疸可能由于高胆红素而导致神经系统抑制状态。例如,我们会发现婴儿处于困倦状态,吮吸效果较差。人们常说,婴儿在喂食时会感到厌烦,食物量会减少,因此大便量会减少,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会进一步降低,血清胆红素会进一步升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是母乳不足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6082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