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集团(三鹿集团现在叫什么名)

三鹿奶粉事件,是我国乳品行业历史上一次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自2008年9月爆发以来,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乳品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将从事件背景、原因分析、行业反思以及监管升级等方面,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全面剖析。

一、事件背景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在2008年,当时正值奥运会前夕,我国乳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繁荣的背后,暗藏着诸多隐患。三鹿集团作为国内知名乳品企业,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众多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甚至死亡。

二、事件原因分析

1. 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三鹿集团内部管理混乱,对产品质量把控不严。据报道,三鹿奶粉中含有超标的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是从奶源采购到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中掺入的。

2. 监管缺失与失职

在此次事件中,监管部门存在严重失职现象。相关部门在接到举报后,未及时进行调查,导致问题奶粉得以流入市场,造成严重后果。

3. 市场竞争激烈

当时,我国乳品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在这种背景下,三鹿集团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产品质量严重下滑。

三、行业反思

1. 提高产品质量意识

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我国乳品行业在产品质量方面的不足。企业应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严格把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2. 完善监管制度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乳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消费者权益,切实保障产品质量。

四、监管升级

1. 加大处罚力度

对违法违规企业,监管部门应依法予以严厉处罚,以警示其他企业。

2. 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乳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3. 加强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食品安全组织的合作,共同维护全球食品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是我国乳品行业的一次重大挫折,也是一次深刻的反思。通过此次事件,我国乳品行业应吸取教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管制度,提高产品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乳制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放心消费。

什么是三鹿集团

三鹿集团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由18家饲养户共45名社员组织起来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股43%。三鹿产品有9大系列278个品种,是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

三鹿集团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30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盘活资产18亿元以上。现饲养奶牛80万余头,日产鲜奶6800吨,奶牛饲养辐射130个县(市、区),5500多个村。

三鹿集团与国际知名乳品制造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经过长期谈判,于2005年12月1日签署了合资协议,恒天然集团注资8.64亿元人民币,认购了三鹿43%的股份。2006年6月15日,合资公司正式运营,标志着三鹿向着 “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成立于2001年,是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出口商,由当时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公司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而成,是新西兰当地最大的公司。产品出口至全球140个国家,年收入为120.3亿元新西兰币(约85亿美元)。恒天然集团在乳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是世界知名企业,90%的恒天然产品用于出口。

在2008年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发生之前,舆论对三鹿的正面报道较多。

1983年,三鹿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规模化生产配方奶粉的企业。2006年,位居《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三鹿不少产品都属于“国家免检”。

2007年,三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特别节目“中国制造”首集《1100道检测关的背后》,报道了三鹿奶粉出厂前要经过1100道检测检验。

在2008年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一举夺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中国乳业界20年来空缺国家科技大奖的局面。

三鹿集团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保持中国全国第一,市场份额达18%。

三鹿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向四川灾区捐赠价值100万元的乳制品。后来的几天内三鹿集团和各地的代理商加工厂共向灾区捐款500多万元。5月18日,三鹿集团再次向灾区捐赠价值880万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6月25日北京航天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新闻发布会宣布:三鹿成为中国航天乳饮料唯一生产企业。

2008年9月份毒奶粉事件曝光后,国务院责成河北省对三鹿作出停产的命令。国家全面调查三鹿奶粉污染事件。

2008年9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撤销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检资格和名牌产品称号。公告称,鉴于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现决定撤销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乳粉、灭菌奶免检产品资格和名牌产品称号。

2009年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民事裁定书,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三鹿集团的理念

三鹿诠释:

鹿,善良智慧、机制灵动、矫健神勇、吉祥和美,很久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关于鹿的传说也有很多。

在石家庄市的东面有束鹿,西面有获鹿,南面有巨鹿。而且,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石家庄位于三鹿中央,集三鹿之精华,取萨鲁之灵气,三鹿集团亦借三鹿之精灵而得名。

另据《史记 淮阴侯列传》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得鹿者得天下。

企业宗旨:为了大众的营养健康而不懈地进取。

企业核心价值观:诚信、和谐、创新、责任,诚是立身之本,信是兴业之本。诚信是三鹿的基本准则,也是三鹿人的基本信念和处事态度。

企业精神:勤俭奉公图大业,务实创新争一流。

企业目标: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企业作风:务实创新、联系实际、精益求精、快速反应。

企业格言: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最重要的是毅力和勤奋。

三鹿集团的历程

石家庄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由18家饲养户共45名社员组织起来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1960年,合作社有了奶牛场、奶羊场,后几经更名,成为石家庄市最大的奶牛养殖场。在此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农牧业生产,产品几乎都是鲜奶。 1964年,奶牛场成功研制出“新石家庄”全脂甜奶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部颁标准,填写了石家庄乳业空白。

1973年,通过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完整的喷粉生产线,使奶粉生产量翻了一番,同时奶粉质量显著提高,企业得以更大的发展,同年,奶牛场更名为“石家庄牛奶厂”。1974年,曾为企业创下了高额利润的新产品—-麦乳精研制成功。企业实现了由饲养业为主向乳制品加工业为主的转变。

1980年试制生产强化麦乳精、颗粒麦乳精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三鹿”成为全国关注的品牌。1983年6月,原轻工部召开母乳化奶粉专业会议,牛奶厂努力争取,成为母乳化奶粉的试点企业之一,同年11月,试验取得成功,并生产出了合格产品,企业被列为原轻工部“母乳化奶粉”定点生产企业。

1980年至1985年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六年。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企业初具现代化规模,初步形成了从奶牛饲养到乳制品加工综合性一条龙生产。1984年,牛奶厂经批准更名为“石家庄市乳业公司”。

1986年以石家庄乳业公司为龙头的横向经济联合组织“石家庄冀中乳业联合总公司”成立,并逐步迈出了“奶牛下乡,牛奶进城”的第一步,三鹿开创的“奶牛+农户”的饲养管理模式。

1993年,三鹿奶粉的产销量已跃居全国第一位。1993年起,先后对多家经营困难、缺乏规模的企业进行联合,扩大了生产规模。1995年,三鹿在同行业率先组建了企业集团,同年4月,三鹿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1996年,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股份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1999年,第一个专职生产液体奶的石家庄三鹿乳品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三鹿开始正式进军国内液体奶市场,2002年,河南三鹿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成立。

三鹿集团在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安徽等省市共有企业30余家,成为我国乳品企业中干乳制品、谷物食品、液体乳、酸牛乳、乳饮料五大类,“七五”以来,三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率达30%以上。

三鹿集团与国际知名乳品制造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经过长期谈判,于2005年12月1日签署了合资协议,恒天然集团注资8.64亿元人民币,认购了三鹿43%的股份,2006年6月15日,合资公司正式运营。

三鹿集团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确保配方奶粉、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及乳饮料保持前三位,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做大做强三鹿,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

三鹿是国企吗

三鹿不是国企。三鹿一般指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

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早期发展良好,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后期利益熏心,在奶粉中掺加三聚氰胺,导致全国暴发婴儿肾结石,最终于2009年2月12日宣布破产。

三鹿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创造了令人振奋的三鹿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8月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乳业界20年来空缺国家科技大奖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三鹿集团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一举夺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8年9月17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责成各有关认证机构按照相关程序撤销该企业及其产品相关认证证书。

2009年3月4日,三元集团以6.1650亿元成功拍得三鹿资产,该资产包起拍价为6亿元。现已被三元集团收购。

三鹿集团改名为什么

1.三鹿事件背景

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三鹿奶粉事件”。当时,三鹿集团的奶粉被爆出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很多婴儿患上了肾结石、尿毒症等疾病,甚至有婴儿因此而死亡。此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数以万计的家庭受到了影响。

2.三鹿更名为什么

3年之后的2011年,三鹿集团因此事件而被国家政府宣布为“死亡企业”,并被责令停产、整顿、变更等,最终下决心进行重新起步。在国家政府的引导下,三鹿集团进行了众多的改革和整顿,包括更名、资产重组、人员调整、质量监测等等。在此过程中,三鹿集团更名为“伊利集团”。

3.伊利集团介绍

伊利集团是中国著名的乳制品企业,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牛奶、酸奶、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伊利集团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中国五大乳制品品牌之一。

4.伊利集团的发展历程

伊利集团成立伊始,一直致力于打造品牌、提高产品质量、保持社会责任,他们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在三鹿事件后,伊利集团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稳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计划,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同时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如教育、环保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5.伊利集团的市场地位

伊利集团一直保持着市场的领先地位,他们不仅在中国国内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同时还在海外市场开展了广泛的业务拓展。据统计,伊利集团占据了中国乳制品市场的近20%份额。在2017年发布的“BRANDZ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伊利集团位列第四,成为中国唯一入选全球品牌价值100强的乳业企业。

6.总结

三鹿事件让中国乳制品行业、中国企业与中国消费者吸取了惨痛的教训,也让伊利集团获得了难得的契机。伊利集团自求稳健发展,始终坚持“诚信、品质、创新”三大核心价值。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伊利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也使伊利集团跻身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导者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4788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