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往往引起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关注。本文将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定义、病因、严重程度、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患者家庭提供有益参考。
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定义及病因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红细胞破坏导致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黄疸。其主要病因包括:
1. 母婴血型不合: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导致母婴之间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
2. 新生儿自身免疫性溶血:如新生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增加。
3. 新生儿感染:如新生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4. 新生儿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使红细胞易受氧化损伤。
二、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红细胞破坏程度:红细胞破坏程度越严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黄疸程度越重。
2. 胆红素代谢能力:胆红素代谢能力越差,黄疸程度越重。
3. 胆红素脑病风险:胆红素水平过高,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脑细胞损伤,引发胆红素脑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根据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
1. 轻度: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但未超过生理性黄疸上限,无胆红素脑病风险。
2. 中度: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生理性黄疸上限,有胆红素脑病风险。
3. 重度:血清胆红素水平极高,有胆红素脑病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三、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诊断方法
1. 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指标,了解红细胞破坏程度。
2. 血型鉴定:检测母婴血型,判断是否存在母婴血型不合。
3. 血清胆红素测定: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评估黄疸程度。
4. 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G6PD活性等,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四、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措施
1.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促进胆红素排泄。
2. 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肝素等,以改善胆红素代谢。
3. 输血治疗:在严重病例中,可考虑输血治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4. 免疫抑制治疗:在母婴血型不合的情况下,可给予免疫抑制治疗,降低母婴免疫反应。
五、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预防策略
1. 妊娠期预防: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型鉴定,了解母婴血型是否不合,及时进行干预。
2. 产前咨询:对于存在母婴血型不合的孕妇,应进行产前咨询,了解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法。
3. 产后监测: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监测黄疸程度,及时进行干预。
4. 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认识,了解预防和治疗方法。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了解其严重程度、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防策略,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认识,对预防和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导语: 不少的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会出现黄疸的情况,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治疗怎么样的呢,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症状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溶血性黄疸的症状主要就是由于胎儿在妈妈体内的时候对目前的血液产生了抗体,会破坏胎儿的红血球,还会导致孩子出现贫血的情况。 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严重吗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很多的宝宝都是有的,而且尤其是对于早产儿而言,更是容易出现黄疸的情况,而且病理性的’新生儿黄疸会在宝宝出生后的两到三天后出现。
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或反复发作则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有新生儿溶血引起的黄疸,爸爸妈妈们都会问医生有溶血性黄疸这种病严重吗?其实溶血性黄疸不可怕,可怕的是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健康哦。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
如果妈妈的血型是b型,可是宝宝的血型却是A或者是AB型的话就是比较少见的情况的,这个时候的黄疸症状是比较轻的,而且不是所有的ABO型血都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的情况的。
除了ABO溶血性黄疸外,还有其他引起溶血性黄疸的病因是
(1)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所以出现黄疸。
(2)脾脏机能亢进时破坏了红细胞,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红细胞受外在因素所损害,受损红细胞可在网状内皮系统内提早破坏,或直接在血管内破坏。所以表现为皮肤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中,一般病情较轻的可用光疗、药物治疗,光疗以蓝光为最好光源,其次绿光、日光灯或太阳光也有一定的疗效。
重症黄疸可考虑用白蛋白或血浆,以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或者采用换血治疗,以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只要及时治疗溶血性黄疸,宝宝就很容易恢复健康的。
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宝宝一旦发生溶血性黄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光疗
将宝宝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他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宝宝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
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宝宝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2、输血
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如何诊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1、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
2、血清胆红素增加凡登伯试验呈间接反应。
3、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
4、血清铁含量增加。
5、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结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新生儿溶血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也是知道怎么回事了吧,对于宝宝出现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时候,父母们也不要惊慌失措,及时的给予宝宝治疗就好了。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相关文章: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一 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危害,其一是由于溶血产生的胆红素容易侵犯脑部,造成胆红素脑病。
症状表现:
1、新生儿会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偶有尖叫和呕吐。
2、一般持续约12-24小时。这是轻者,如果继续加重,病情就会演变到痉挛期,该期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的症状。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二 水肿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危害,其二是全身水肿。
症状表现:
新生儿由严重溶血所致,存活儿可全身水肿,皮肤苍白,胸腹腔积液,并有心力衰竭表现,如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呼吸困难等。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三 贫血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危害,其三是贫血。
症状表现:
1、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轻者不易察觉,重者可因贫血引起心力衰竭。
2、ABO溶血早期少有血红蛋白低于120g/L,而Rh溶血者出生后48小时内常降至120g/L以下,大部分Rh溶血及少数ABO溶血者可在出生后3~6周出现后期贫血。
相关百科推荐>>>>>>>>>>>>>>婴儿贫血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四 肝脾肿大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危害,其四是肝脾肿大。
症状表现:
新生儿发生在较大量溶血时,由髓外造血增生所致,以Rh溶血较常见。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五 全身表现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危害,其五是全身都有表现。
症状表现:
新生儿溶血重者可有精神萎靡、嗜睡、吃奶少、少哭。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如何治疗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治疗主要有输血和光疗。
1、光疗
(1)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2)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 *** 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
(3)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2、输血
(1)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
(2)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相关文章推荐>>>>>>>>>>>>>>新生儿黄疸溶血怎么办
相关百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相关文章:
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
说起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比较陌生,但是说起新生儿黄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其实新生儿溶血症就是跟新生儿黄疸紧密相关的,也可以叫溶血性黄疸,患了溶血性黄疸家长也是要特别注意的。那么, 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
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
1、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
(3)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滴速,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兕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3、合理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4、病情观察: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家长一定要紧绷神经,按照医生叮嘱按时对新生儿进行喂养、合理喂养;时刻注意观察患儿,一旦出现病情反复要及时向医生反映;如果患儿出现排便不畅、便秘,可以给患儿灌肠,通过辅助方式帮助患儿排便。
新生儿黄疸偏方
偏方一
主治:治黄疸。
用法: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 又方 : 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偏方二
材料: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偏方三
主治:( 内热、大热型) 。
用法: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又方 : 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偏方四
主治:( 湿热型) 。
用法: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又方 : 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偏方五
用法:用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共研为末。另取黄瓜一个,挖去瓤子,把药放进去。瓜外用面裹一层,煨熟,剥掉面层,捣烂药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大小酌给药量,温水送下。
精彩推荐: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 婴儿打嗝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溶血性黄疸能吃母乳吗 宝宝拉肚子屁股红怎么办 新生儿能睡摇篮吗 怎样选择宝宝按摩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