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失独家庭指的是因独生子女意外去世,导致夫妻双方均失去唯一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在承受丧子之痛的还面临着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的诸多困境。为了帮助这些家庭走出困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失独家庭政策。本文将从政策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失独家庭政策进行梳理。
一、政策背景
1. 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近年来,独生子女意外去世事件频发,导致大量失独家庭的出现。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户,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2.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失独家庭在面临丧子之痛的还面临着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困境。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失独家庭在应对这些困境时显得力不从心。
3. 社会舆论关注
近年来,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呼吁政府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二、失独家庭政策主要内容
1. 经济补偿
* 一次性经济补偿: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一次性经济补偿,以缓解其生活压力。具体补偿标准根据地区、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
* 长期经济补贴: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长期经济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
2. 医疗保障
* 免费医疗: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免费医疗,包括门诊、住院等。
* 重大疾病救助: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重大疾病救助,减轻其医疗负担。
3. 养老保障
* 养老机构入住: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养老机构入住资格,保障其晚年生活。
* 居家养老补贴: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居家养老补贴,鼓励其居家养老。
4. 心理疏导
* 心理咨询服务:政府为失独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 志愿者服务:政府组织志愿者为失独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失独家庭政策实施效果
1. 缓解失独家庭生活压力
通过经济补偿、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政策,失独家庭的生活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据调查,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医疗状况、养老状况等均有明显改善。
2. 提高失独家庭幸福感
政府出台的失独家庭政策,让失独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据调查,失独家庭的幸福感指数逐年上升。
3.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失独家庭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失独家庭得到了社会的关爱,有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
四、失独家庭政策展望
1. 完善政策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失独家庭政策体系,确保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应加大失独家庭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失独家庭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红利。
3. 创新服务模式
政府应创新服务模式,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失独家庭政策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应继续关注失独家庭,不断完善政策,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助力他们走出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以下为表格形式的政策对比:
| 政策项目 | 经济补偿 | 医疗保障 | 养老保障 | 心理疏导 |
|---|---|---|---|---|
| 一次性经济补偿 | √ | √ | √ | √ |
| 长期经济补贴 | √ | √ | √ | √ |
| 免费医疗 | √ | √ | √ | √ |
| 重大疾病救助 | √ | √ | √ | √ |
| 养老机构入住 | √ | √ | √ | √ |
| 居家养老补贴 | √ | √ | √ | √ |
| 心理咨询服务 | √ | √ | √ | √ |
| 志愿者服务 | √ | √ | √ | √ |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失独家庭政策在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希望这些政策能够为失独家庭带来温暖和希望,助力他们度过难关,迎接美好的未来。
2021年失独家庭有什么新政策
一、经济扶助:
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元(死亡),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中央财政按照不同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
二、保障房优先安排:
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对生活贫困、住房困难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申请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要优先给予安排;对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要按照有关规定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三、城乡医疗
四、养老保障
优先入住养老机构
失独家庭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温暖,省财政厅,省卫计委日前共同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政策的通知》,从2017年1月1日起,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金城乡统一标准,每户一次性补助3万元,其中精神慰藉费1万元,生活补助费2万元。同时,将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夫妇扶助金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
对失独家庭的最新政策
国家对失独家庭的政策内容如下:
1、经济救助。提高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标准,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2、养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失独家庭成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按照规定给予参保缴费补贴。
3、就医保障。建立医疗保险补贴优惠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给予相应医疗救助,并全额补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亲情关怀。开展再生育技术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女方年龄在49周岁以下有生育愿望且具备再生育条件的失独家庭实现再生育。
5、组织帮扶。建立志愿者队伍,发挥计生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
失独家庭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未残疾(三级以上)。
2、享受补贴政策:
(1)2022年子女伤残,失独家庭对象每人每月800元,城乡统一。年标准:9600元。
(2)失独家庭年满60周岁500元人/月护理补贴,每增长10岁每月增100元。一次性扶助金3000元,退休职工独生子女死亡,一次性补助6000元。特扶对象死亡的一次性补助10000元。
综上所述,针对于在高龄失独之后,国家会对其相关的养老政策以及保障房问题进行优先安排。每月给予一定的保障金,具体保证金需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来进行确定,不会让老人老无所依。政府会尽量对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进行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
失独家庭享受哪些国家政策
失独可享受的政策有:从2017年1月1日起,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金城乡统一标准,每户一次性补助3万元,其中精神慰藉费1万元,生活补助费2万元。同时,将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夫妇扶助金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
失独家庭可以享受一次性补助金城乡统一标准,每户一次性补助3万元,其中精神慰藉费1万元,生活补助费2万元。“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失独家庭中的老人即被称为“失独老人”。独生子女,是指一对夫妻生育的唯一孩子,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亲兄弟姐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规律。但亲兄弟姐妹关系会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一定作用。独生子女除了有亲子关系外,没有亲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带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能学会交朋友。独生子女政策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而实施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一项政策。再婚夫妻,双方各有一个子女,原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育子女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可以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生育子女的一方可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未生育子女一方可享受规定的奖励。
补助政策:
1。特别抚恤金:国家每年向符合条件的失独家庭发放特别抚恤金,金额根据当地物价水平和家庭特殊情况而定。
2。丧葬补助金:失独家庭在其成员s亡时,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丧葬补助金。
3。生活补贴:针对经济困难的失独家庭,国家提供生活补贴来帮助其维持生活开支。
4。教育补助:国家对失独家庭子女的教育实行免费政策,并提供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资助,以保障失独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补助政策和标准可能因为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建议咨询当地民政部门或相关机构。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政策的通知》第一条
统一计划生育失独家庭扶助标准
(一)从2017年1月1日起,将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金统一调整为城乡一个标准,每户一次性补助3万元,其中精神慰藉费1万元、生活补助费2万元。资金来源渠道和发放方式不变。
(二)从2017年1月1日起,将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夫妇扶助金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资金来源渠道和发放方式不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