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病症,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中医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以其安全、简便、有效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帮助家长们掌握这一传统中医智慧,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一、小儿积食的成因及表现
1. 成因
小儿积食的主要原因是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食物停滞于胃肠。常见原因有:
(1)饮食不节: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导致脾胃负担过重。
(2)饮食不洁:食物不干净,导致胃肠道感染,影响脾胃功能。
(3)情志因素:情绪波动、过度紧张等,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2. 表现
小儿积食的主要表现为:
(1)食欲不振:对食物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
(2)腹胀:腹部胀满,按压时有疼痛感。
(3)便秘: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4)夜啼:夜间哭闹不安,难以入睡。
二、小儿积食推拿手法
1. 揉板门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板门,方向为顺时针,力度适中,每次揉100次左右。
作用:健脾胃,消食导滞。
2. 推三关
手法:用拇指指端沿前臂掌侧正中,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力度适中,每次推100次左右。
作用:温中散寒,消食导滞。
3. 按揉足三里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足三里穴,力度适中,每次按揉100次左右。
作用:健脾胃,调和气血。
4. 揉板门与推三关相结合
手法:将揉板门与推三关手法相结合,先揉板门100次,再推三关100次。
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消食导滞。
5. 按揉天枢穴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天枢穴,力度适中,每次按揉100次左右。
作用:调理肠胃,促进消化。
三、注意事项
1. 推拿时间:最好在宝宝空腹或饭后1-2小时进行,避免影响宝宝进食。
2. 推拿力度:力度适中,避免过重导致宝宝不适。
3. 推拿频率:每天1-2次,每次5-10分钟。
4. 适当调整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保证宝宝营养均衡。
小儿积食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特点。家长们可以通过学习小儿积食推拿手法,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宝宝的饮食营养,共同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积食如何推拿
宝宝积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饮食和护理不当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并且做好护理工作,那么宝宝积食如何推拿?宝宝积食推拿手法?宝宝及时可以通过一些推拿方法来缓解,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的推拿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内容吧。
1、补脾经
位置: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为:进行推拿时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功效: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积食等症状。
2、推大肠
位置: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的桡侧缘,从指尖开始到指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上。
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食指固定,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端沿着穴位推,注意推的时候应当向从指尖推向指根部100次,然后再从指根部推向指尖处100次。
功效:推大肠可以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调理小儿肠道功能。
3、揉板门
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
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揉大鱼际处50次。
功效: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积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在小儿掌心周围的。
推拿方法为:按摩时需托起小儿四指,使掌心朝上,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手掌心四周内八卦穴运按50次。
功效:可以开胸利膈,消食除胀,推拿刺激此处可以帮助消化,调节胃肠功能,改善小儿积食的症状。
5、推三关
位置:三关穴位于小儿前臂前臂桡侧端,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形成一条直线型穴位。
推拿方法为:将掌心向内用左将小儿前臂固定后,再将右手的食指、中指并拢,沿着小儿的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功效:推三关可以补虚扶弱,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节,有利小儿消化功能的恢复。
6、小儿积食推拿注意事项
1、以上各动作每次重复100~30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
2、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症状轻重适当增减次数。
3、按摩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按摩油涂抹双手,以免损伤孩子皮肤。
4、按摩力度适中,不要太大、太猛。饭后半小时内不可进行推拿按摩。
7、宝宝积食症状
1、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2、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3、宝宝常说自己肚子涨、肚子疼。
4、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
家长们时常面对孩子积食的困扰,为了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这里为您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推拿手法,以促进孩子的胃肠蠕动,缓解积食症状。
首先,您可以尝试顺、逆时针揉肚子。让孩子平躺在床上,轻轻地将手放在孩子的肚子上,先呈逆时针方向揉一分钟,随后再呈顺时针方向揉一分钟。这种反复的操作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有助于缓解积食。
其次,按摩大鱼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鱼际位于大拇指的根部,即手掌上突起的部分,此处为胃经穴。经常按摩此穴位有助于消化,您可以用拇指轻轻按摩三分钟,效果更佳。
此外,捏脊也是一种有效的推拿方法。从孩子的尾骨处开始,向颈椎的方向捏去,两只手交替进行六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便秘的孩子可以使用此方法促进消化,但经常发生便秘的孩子应谨慎使用。
除了上述推拿手法外,家长们在喂养孩子时也应格外注意。避免让孩子喝过多的牛奶或吃过多的肉食、油炸食物。如果孩子没有饥饿感,切勿强行喂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总之,通过合理的推拿手法和科学的喂养方式,家长们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积食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有哪些
小孩子积食推拿治疗有三个比较好用的穴位。
举措建议
清胃经
1. 就是清胃经,胃经是在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拇指指根到腕横纹的的地方,清胃经是离心的方向,从上往下清。
揉板门
2. 揉板门,揉板门是在手掌面大鱼际的顶端,揉板门有助于调节孩子的脾胃的功能的。
捏脊
3. 是捏脊,也就是从孩子的龟尾一直捏到大椎穴。
小儿积食推拿治疗手法可以通过清大肠经的位置,用食指侧面形成虎口按摩,还可以采用抠板门的方式进行推拿。
小儿积食的推拿方法:
1.通过清大肠经的位置,用食指侧面形成虎口进行按摩。
2.采用抠板门的方式进行推拿。在做推拿的时候一定要找准穴位进行按摩,手法要正确,最好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积食主要是会出现食欲不振、口臭、厌食、肚子胀。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吃的过多不能消化导致。
建议患者不能在晚上吃的过多,最好是以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同时不要吃过多油腻、油炸食物。
扩展资料
一、小儿积食是由于食物过多地积聚在体内,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导致的一种现象。小儿推拿在治疗积食方面,手法上的主要是以泻为主。但由于小儿本身脾常不足,所以在清的同时又要有补的成分,所以临床上有时候要清补兼施,具体来说可以选择以下一些穴位:
1. 清补脾,拇指的外侧缘来回的推。
2. 揉板门,在大鱼际这一侧。
3. 运内八卦,以手心为中心的2/3的圆,在手掌心,要顺运内八卦。
4. 退六腑,六腑穴在前臂的内侧缘,要以清为主退六腑,由肘横纹推向腕横纹。
5. 非常的重要,也是在积食时必做的一个穴位也就是摩腹,摩腹要顺时针方向按揉整个的腹部。在此同时,可以按摩腹部周围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穴位,比如胃腕、天枢,也可以顺便按摩一下。
6. 七节骨,七节骨对于积食的孩子来说,以清为主,也就是要下推七节骨。
第七、捏脊,如果积食比较严重可以倒捏脊,如果不太严重,这时候正常捏脊就可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