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反复高烧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当孩子出现高烧症状时,家长们往往感到焦虑和无助。本文将针对儿童反复高烧39.5度的情况,从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棘手问题。
一、病因分析
1. 感染性疾病:儿童反复高烧39.5度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扁桃体炎、肺炎等。
2. 发热性疾病:如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儿童反复高烧。
3. 热性惊厥:儿童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体温过高,可能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称为热性惊厥。
4. 其他原因:如药物副作用、中暑、过敏等也可能导致儿童反复高烧。
二、症状表现
1. 发热:体温持续在39.5度以上,持续时间较长。
2. 精神萎靡:孩子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等。
3. 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4. 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5. 关节疼痛、皮疹等全身症状。
三、治疗方法
1. 降温措施: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冷敷等方法;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性疾病,需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性疾病、热性惊厥等,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支持性治疗:加强营养、保持充足睡眠,提高孩子抵抗力。
四、预防措施
1. 注重个人卫生: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减少感染机会。
2. 加强锻炼: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提高抵抗力。
4. 预防接种: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5. 关注气候变化:避免孩子中暑、受凉。
儿童反复高烧39.5度是家长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了解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棘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育儿知识水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岁男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6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幼儿反复高烧39度以上是什么原因
发烧39度时属于高烧,一般来说,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孩子发烧时家长不能盲目退烧,应到医院查明发烧的原因,根据结果做出相应治疗。因为发烧是一种身体的正常防御反应,感冒、白血病、乃至其他疾病都会表现出发烧的症状。
39度高烧的确严重,而一般人都会误以为高烧不退会烧坏头脑。其实高温烧坏头脑是和温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的关。只有在体温超过42度,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体的蛋白质才会开始变性,对脑部才会造成直接的伤害。
宝宝反复高烧39度以上可以采取:
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
服用退烧药。宝宝发烧超过38.5度时,医生会考虑使用口服剂或肛门塞剂来为宝宝退烧。或者以上物理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降温。
通风散热。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保证水分。多饮水,吃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脱掉过多的衣服。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其实一般宝宝发高烧,医生都会建议盖被子,吃药。其实这种方法有时候不是特别有效。不妨使用一下西方的物理降温方法,那样效果会比较好。
五岁儿子反复发高烧
你好.孩子的反复的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可以到医院做一下血常规的检查.同时注意咽喉有没有扁桃体的肿大等.
治疗的方法,是可以选择静脉输液青霉素和双黄连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来进行调理。
生活上多喝水,清淡饮食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