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单独二孩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实施历程、影响等方面对单独二孩政策进行梳理,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解读。
一、政策背景
1.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8.1%,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2.人口性别比失衡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性别选择性堕胎现象,导致人口性别比失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0-14岁人口性别比为115.57,远高于正常水平。性别比失衡问题对我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家庭结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追求高质量生活,生育观念逐渐转变。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旨在满足这部分家庭的生育需求。
二、实施历程
1.政策提出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政策实施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根据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3.政策调整
2017年,我国进一步放宽生育政策,将单独二孩政策调整为全面二孩政策,即所有夫妇均可生育两个孩子。
三、影响
1.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37亿、1.62亿、1.65亿、1.55亿。虽然出生人口数量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优化人口结构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两个孩子,从而降低了性别比失衡的风险。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在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问题背景下,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也应看到,单独二孩政策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未来还需在政策调整、宣传教育等方面继续努力,以确保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9)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17)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单独二孩政策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法律分析:“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2013年11月15日,单独二胎正式开放,进展顺利,于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试行。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现行的计生条例,其中准许生育二胎的政策都包括六方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二孩政策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放开二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二胎开放时间是从2016年1月1日。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将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综合评估本地人口发展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政策实施风险,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确保政策平稳落地,生育水平不出现大幅波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第十七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第十九条 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第二十条 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单独二孩政策的开放时间是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时间如下: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单独二孩是指有两个孩子,计划生育针对的是孩子的数量,而不是胎次的数量。
从新生儿结构来看,二孩比例在不断上升,证明二孩政策红利仍在持续:在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中国二孩及以上的新生儿人口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38%增长至2022年的56%,并在2017年超过一孩占比,已育家庭比未育家庭更倾向于多生一个孩子。
中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
据统计,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23年以后,年均减少约8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单独两孩政策不会造成大的压力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大的压力。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总人口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
国家统计总局数据显示。
2002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出生的人口超过1600万,考虑自2010年起人口出生率呈现的上升趋势来推算,2013年出生人口应该仍然不少于这个数字。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年度人口变动调查数据推算,按照现行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惯性趋弱。2011年,15岁至49岁育龄妇女人数达到3.8亿的峰值,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达到1.1亿的“小高峰”,之后趋于减少。育龄妇女结构的变化,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影响,将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2014年中国共有20多个省将出台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经过测算,一年中国增加的新生儿将不会超过200万。中国有可能在2014年迎来1700~1800万新生儿。
生育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数量增加。预计政策调整后,今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将适当增加。2015年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超过13.9亿人的“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在未来的5到6年中,如果每年都会有不少于1700万的新生儿,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