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癫痫发作,实则并非癫痫的患者,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性痫性发作。本文将从假性痫性发作的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假性痫性发作的症状
1. 发作形式
假性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全面性发作:患者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肌张力降低、眼球上翻等表现,持续时间较短。
(2)部分性发作:患者表现为局部肌肉抽搐、语言障碍、意识模糊等。
(3)非特异性发作:患者表现为突然的情绪波动、焦虑、恐惧等。
2. 发作频率
假性痫性发作的频率不一,有的患者可表现为每天发作,有的则数月甚至数年发作一次。
3. 发作诱因
假性痫性发作的诱因众多,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二、假性痫性发作的诊断
1.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频率、诱因、家族史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为假性痫性发作。
2.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患者的发作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3.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脑电图(EEG)等检查,排除癫痫发作。
4. 其他辅助检查
如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
三、假性痫性发作的治疗
1.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因素导致的假性痫性发作,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2. 生理治疗
针对生理因素导致的假性痫性发作,如睡眠障碍、电解质紊乱等,进行相应的生理治疗。
3. 环境因素调整
针对环境因素导致的假性痫性发作,如噪音、光线等,进行相应的环境调整。
4. 药物治疗
对于部分假性痫性发作,可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假性痫性发作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现象,其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临床医生需提高对假性痫性发作的认识,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春波,刘宏伟,王永平. 假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 中国神经病杂志,2016,49(4):289-291.
[2] 王立平,李晓光,刘宏伟. 假性癫痫发作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27(3):376-379.
[3] 张晓峰,赵明,李春波. 假性癫痫发作的病因、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3):26-29.
宝宝抽搐一定是癫痫吗该如何鉴别是假性癫痫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就是“发作",而发作时的情况,医师往往不在场,无法观察到,只凭患者或家属的述说。在儿科这种情况更突出。婴幼儿只能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描述其发作时情况当前我国许多小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往往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过度关心和呵护,把一些正常孩子(或其他疾病)的动作视为“异常”,甚至疑为癫痫发作。当问及“你怎么想到他是癫痫"时,他会说“我在网上查的癫痫可能有这种表现”。这时医师应对家长提供的病史仔细地进行判断。医师应对些非癫痫性的“发作”有所了解,注意与真正的癫痫区别。
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些需要和癫痫鉴别的发作有以下一些情况。
1.新生儿时期的“颤动"
指的是神经紧张、恐惧之意,此处根据其临床表现称为“颤动",是新生儿唤醒刺激的一种过度反应,往往在打开襁褓、换尿布或洗澡前出现。表现为下颌及肢体有频率较低的、振幅较大的抖动。此时如成人用手掌轻轻按压小儿手臂时,抖动可减轻或终止,此点与癫痫发作明显不同。抖动发作时不伴有眼球异常运动,无呼吸暂停,不伴有面色改变,脑电图正常。
2.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新生儿期起病,多数出现在NREM期睡眠,少数可见于REM期。单个肢体或双侧同时发生,也可累及面部、躯干、腹部。肌阵挛可单个出现或有节律地成串连续出现,成串的肌阵挛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査及脑电图检査均正常。出生2个月以后减轻,6个月前消失,不需治疗。
3.良性新生儿惊厥
多发生于足月新生儿。约占新生儿惊厥的2%-7%,发病高峰在生后第5天又称为“五日风”( Fifth day's fits)。表现为多灶性肌阵挛发作,发作时EEG有棘波,发作间期为非特异性异常。发作期可记录到节律性棘波、慢波。神经系统正常,惊厥多在生后2周内停止。不需抗癫痫治疗。
4.屏气发作
首次发作多见于6个月ー1岁半之间,多有明显诱因,均在清醒时出现。啼哭一两声后呼吸停止,呼吸停止在呼气相,出现紫绀。有时呈角弓反张,意识丧失,甚至抽动两三下。脑电图在发作间期正常,发作期有节律性慢波。
5.点头痉挛
3-8个月小儿最多见,头部直立位时出现,缓缓地作点头状动作,头部常呈倾斜位。眼球震颤为本病特点,多为双侧性,频率快,振幅不大,可为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眼震。持续4个月至数年自然缓解,不遗留后遗症。需与先天性眼震区别。
6.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
婴儿期发生,起始年龄2–11月,平均6个月。发作均在清醒时,咬牙、头部战果,头微微后仰或前伸,两臂抬起,屈时握拳,全身用力战栗持续数秒钟,偶尔发出“哼哼”声,整个过程神智始终清楚,有时可被语言或姿势所诱发。发作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状态。发作间期及发作时脑电图均正常。1976年 Vanasse曾报导颤抖发作( shuddering attacks),其表现与本发作类似,但其发病年龄可到3岁,且有些病儿5岁才停止发作,此点与我国经验不同。
7.婴儿早期良性肌阵挛
本病又称为良性非癫痫性婴儿痉挛( binion nonepileptic infantile spams)。 90%在生后3-9个月之间发病。表现为点头,身体前屈,上肢抬起。连续数下成串样发作,符合强直痉挛样发作,非常像West综合征。发作时意识清楚,表情不痛苦,不伴有哭叫。有时在喂食或摩擦面颈部时可诱发。
8.小儿良性阵发性强直性向上注视
7-20个月间起病,突然出现双眼阵发性强直性向上凝视,发作持续2-8秒,可在数分钟内成簇出现,神智清楚,当用玩具在面前逗引时,会出现低头姿势去注视玩具。常伴有共济失调。发作时EEG正常。发作在1-2岁后消失。
9. 婴儿一过性阵发性肌张力不全
起病年龄在2-8个月,表现为肌张力不全,肢体或躯干扭转,有时甚至呈角弓反张状,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发作频繁从一日数次数月。
每次不等。有些婴儿表现为阵发性斜颈,称为婴儿一过性阵发性斜颈,头向侧倾斜并且面部向对侧扭转,持续时间长短不等,脑电图正常
10. 情感 性交叉擦腿动作
又称“手淫样发作”( masturbation- like episodes),常见于1-3小儿,也有1岁以内发病的报道。女孩发生比男孩明显为多,“发作”均在清醒状态,两眼凝视,大腿内收,下肢和躯干做节律性伸屈动作,面色潮红、出汗等。发作过程中神智始终清楚,当改变其体位时能终止。智力低下小儿往往持续到较大年龄。
11.过度惊吓症
新生儿期起病,当有突然外界刺激时出现异常的惊吓反应。基因定位在5q335。突然的声音或轻触其鼻尖引起病儿强烈的惊吓反应。持续约10-15秒,然后逐渐缓解。婴儿期导致运动发育落后,步态不稳,常表现精神紧张和恐惧感。脑电图在发作期间呈正常,肌电图及CT检查正常。
12. 眼球阵挛一肌阵挛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在1-2岁之间,主要表现为眼球阵挛,表现为不自主、无节律、大幅度、多方向、持续性、杂乱的眼球动作,追视物体时明显,当眼球已固定于注视目标后,异常运动减轻。患儿同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肌阵挛,共济失调及行为改变、睡眠障碍等。有时合并神经母细胞瘤。本病脑电图正常,ACTH治疗有效。容易复发且神经系统后遗症明显。
13.刻板性运动
常见于有神经系统损伤、智力低下、孤独症、Ret综合征等患儿,其行为障碍表现为重复刻板的动作,如拍头、撞头、节律性摇头、晃动身体、凝视、过度通气、拍手、搓手等动作,录像EEG可与癫痫发作鉴别。
癫痫发作与假性癫痫发作的鉴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A
假性癫痫发作又称癔症样发作,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心理障碍而非脑电紊乱引起的脑部功能异常。可有运动、感觉和意识模糊等类似癫痫发作症状。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相应的痫性放点和抗癫痫治疗无效是鉴别的关键。
故本题答案为A。
如何识别假性癫痫的发作
癫痫的反复发作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甚至可能影响患者智力的正常发育。及时识别癫痫症状,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癫痫的不良影响,但有些时候癔症的一些表现常被当作癫痫发作,导致两种疾病都未能得到有效治疗。那么该如何识别假性癫痫的发作呢? 癫痫与癔症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以是运动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警觉程度的变化。 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小儿癔病性发作与癫痫的区别: ① 小儿癔病性发作多见于年长儿,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② 癔病性抽搐杂乱无规律,不伴意识丧失和二便失禁。 ③ 癔病性昏厥缓慢倒下,并不受伤,面色改变,瞳孔反射正常,发作后能回忆。 ④ 癔病性发作与周围环境有关,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周围有人时发作加重。 ⑤ 暗示疗法可终止癔病性发作。 ⑥ 癔病发作时脑电图正常。 有效的识别假性癫痫发作可以帮助患儿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消除发作症状,同时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癫痫的发作存在一定的器质性基础,因此在治疗上较癔症复杂些。如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癫痫发作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如经确诊,则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专业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