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优化人口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单独二孩政策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影响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单独二孩政策的历史背景
1.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生育观念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转变。一方面,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就业机会增多,生育观念逐渐理性化;另一方面,生活成本上升,抚养孩子压力增大,使得部分家庭选择不生育或生育较少的孩子。
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过程
1. 政策出台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2. 政策实施
自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出台配套措施,确保政策顺利实施。例如,简化生育登记手续、放宽户籍迁移限制、提高生育保险待遇等。
3. 政策效果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优化了人口结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较2015年增加131万人。
三、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
1. 人口结构优化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人口结构逐渐优化,性别比例趋于平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较2015年下降0.02。
2. 家庭生育观念转变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部分家庭开始重新审视生育观念,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家庭对生育的投入也相应增加。
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加大对生育保险、育儿补贴等方面的投入,减轻家庭生育负担。
四、单独二孩政策的未来展望
1. 继续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鉴于单独二孩政策取得的成效,我国将继续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2. 完善配套措施
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提高生育保险待遇、加大育儿补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以减轻家庭生育负担。
3. 调整生育政策
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生育政策,以适应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人口政策调整提供了有益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将继续深化人口政策改革,以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单独二孩政策的开放时间是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时间如下: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单独二孩是指有两个孩子,计划生育针对的是孩子的数量,而不是胎次的数量。
从新生儿结构来看,二孩比例在不断上升,证明二孩政策红利仍在持续:在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中国二孩及以上的新生儿人口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38%增长至2022年的56%,并在2017年超过一孩占比,已育家庭比未育家庭更倾向于多生一个孩子。
中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
据统计,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23年以后,年均减少约8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单独两孩政策不会造成大的压力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大的压力。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总人口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
国家统计总局数据显示。
2002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出生的人口超过1600万,考虑自2010年起人口出生率呈现的上升趋势来推算,2013年出生人口应该仍然不少于这个数字。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年度人口变动调查数据推算,按照现行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惯性趋弱。2011年,15岁至49岁育龄妇女人数达到3.8亿的峰值,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达到1.1亿的“小高峰”,之后趋于减少。育龄妇女结构的变化,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的影响,将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2014年中国共有20多个省将出台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经过测算,一年中国增加的新生儿将不会超过200万。中国有可能在2014年迎来1700~1800万新生儿。
生育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数量增加。预计政策调整后,今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将适当增加。2015年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超过13.9亿人的“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在未来的5到6年中,如果每年都会有不少于1700万的新生儿,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单独二孩政策的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时间是在2015年10月下旬。
一、根据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全面二孩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这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适用社会的发展,我国生育政策不再像以前那样提倡只生一个好,而是实施二孩政策。二孩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因为是二孩政策,故第一胎为多孩时,不可生第二胎。2017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
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至此,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扩展资料:单独二孩,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一项政策,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子女。经夫妻双方申请,办理再生育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那么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时间?
法律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二孩政策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放开二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二胎开放时间是从2016年1月1日。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将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综合评估本地人口发展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政策实施风险,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确保政策平稳落地,生育水平不出现大幅波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第十七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十八条 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第十九条 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第二十条 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