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穴位图(三伏贴位置图解)

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在于利用夏季三伏天阳气旺盛之际,通过穴位敷贴药物,激发人体正气,以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三伏贴穴位图,带您领略中医养生的独特魅力。

一、三伏贴的起源与发展

三伏贴起源于我国古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据《黄帝内经》记载:“夏至之后,阴气始生,阳气始衰,故病生于夏。”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也是进行穴位敷贴的最佳时机。经过千年的发展,三伏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二、三伏贴穴位图解析

1. 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背部,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穴是肺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三伏贴敷于此穴,可缓解咳嗽、气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2. 膀胱俞穴

膀胱俞穴位于腰部,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俞穴是膀胱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三伏贴敷于此穴,可缓解尿路感染、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病。

3.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位于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穴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强身健体的功效。三伏贴敷于此穴,可缓解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4.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部,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具有疏风清热、明目止痛的功效。三伏贴敷于此穴,可缓解头痛、颈项强直、视力模糊等疾病。

5. 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部,位于第4跖骨粗隆前下方凹陷中。足临泣穴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的功效。三伏贴敷于此穴,可缓解肝胆湿热、乳腺增生等疾病。

三、三伏贴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1. 应用

三伏贴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炎、腹泻、尿路感染等。对于亚健康人群,三伏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 注意事项

(1)三伏贴敷贴时间:每年三伏天,即农历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至第4个庚日之间,持续30天左右。具体敷贴时间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2)敷贴部位:根据不同疾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敷贴。

(3)敷贴方法:将药物敷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次敷贴时间为2-4小时。

(4)敷贴期间,注意保持敷贴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汗湿、摩擦。

三伏贴穴位图是我国传统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效果。通过本文的解析,相信大家对三伏贴穴位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传承和发扬这一养生智慧,为健康保驾护航。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三伏贴贴敷的五大主穴穴位如下: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

/iknow-pic.cdn.bcebos.com/86d6277f9e2f070863d0a093e724b899a801f24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6d6277f9e2f070863d0a093e724b899a801f24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三伏贴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冬病夏治”与“春夏养阳”等理论为依据,利用夏季穴位开阖、经络疏松的原理在三伏天达到养阳的目的。

儿童每次贴2~4小时,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少数病人因皮肤太敏感,和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可外敷消炎药膏以防感染。如果水疱较大,要到医院处理。

儿童三伏贴穴位图

儿童三伏贴应该找专业医生贴,因为可能会出现过敏,还有个别小孩不宜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田建东表示,孩子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贴“三伏贴”较成人疗效更佳,尤其是2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更应抓住每年一次的时机,及早调整好身体。

然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两岁以上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贴敷,但是两周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使用。未满岁的孩子皮肤非常的嫩,而中药比较有刺激性。而且贴敷后,需要孩子处于安静的状态,但一到两周岁的孩子在这方面往往会做得差一些。

通常情况下,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和小儿体虚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是孩子在秋冬季节的常见病,贴“三伏贴”治疗效果较佳。

孩子年龄不同,贴敷时间不同,应按年龄逐渐加长。6岁以下宝宝贴药时间为2~4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宝宝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宝宝的体质和耐受能力,宝宝如感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家长可自行取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可以继续贴敷,以便巩固或提高疗效。

扩展资料:

体质不同可辨证施贴:传统贴适合平时易感冒、咳嗽,患有鼻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的孩子;寒性体质贴适合畏寒怕冷、面色白、易感冒、流清涕、大便稀或先干后稀的患儿使用;热性体质贴适合喜冷怕热、手足心热、面色红、感冒时流浊涕、吐黄痰、舌质红、苔黄、大便干。

易食积贴适合平时易感冒、咳嗽,患有鼻炎、咽炎、气管炎、肺炎以及经常反复呼吸道感染,而且面色黄、饮食差、易腹胀、口气重、大便不调的孩子。一般,1~3岁孩子贴0.5~1小时,3岁以上贴2小时以内,以儿童皮肤承受度为限。若皮肤出现过敏情况,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儿童可以贴“三伏贴”吗?

人民网-三伏贴,小儿也能用

冬病夏治,常用的三伏贴穴位介绍

三伏贴是人们在盛夏酷暑之时常用的保健养生理疗方法,是趁着一年之中阳气最重的三伏天将药物贴敷到人体特定穴位以治病防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专业中医师指出,贴三伏贴认准穴位最关键,针对不同的病症,贴敷的穴位也不同,一般建议还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一起来稍微了解一下。

肺俞穴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属膀胱经。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

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要治疗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膻中穴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此穴适用于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可益气壮阳。

膏肓穴每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病入膏肓”。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中医一对重要的穴位。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等。常灸此穴有强身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配肺俞主治久咳;配肩井主治肩背痛;配百劳主治虚劳。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25496.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