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认识,本文将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症状、预防及护理方法。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
1. 发热:手足口病发病初期,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
2. 口腔疱疹:口腔内黏膜、舌、硬腭、颊黏膜等处出现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会出现疼痛、流涎等症状。
3. 手足皮疹:患儿的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皮疹数量不等。
4. 乏力:患儿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颈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通风换气。
2.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减少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尤其是儿童。
3. 提高免疫力: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4. 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有手足口病疫苗,家长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为孩子接种。
5. 食物安全:确保食物新鲜、卫生,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
三、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1. 休息:患儿发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给予患儿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过硬、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溃疡。
3.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
4. 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疹,防止感染。
5. 预防并发症: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家长和社会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预防及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发病率,保障儿童健康。在此,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手足口病。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丽君,杨晓燕,刘晓丽. 小儿手足口病病原学、临床表现及治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6(4):15-16.
[2] 赵宇,李丹,张晓红.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7(2):12-13.
[3] 王丽华,陈晓霞,赵敏. 小儿手足口病病原学、预防及护理[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5(10):18-19.
从小儿手足口病图片 看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及表现
现下又到了5月,每年5月-7月都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时节,尤其是3-5岁之间的幼儿,是很容易感染上此病的。所以,家长朋友们在这几个月里,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身体的各种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手、足、口、全身各部位,出现小红点或者红疹时,就要注意了,这有可能就是手足口病的前兆反应。
那么,小儿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表现?除了身上各处起小红点以外,还会不会有其它的不良反应呢?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这个疾病,以下就让我们从小儿手足口病的图片,来看看它有何初期症状的表现吧。
从小儿手足口病图片 看初期症状的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小儿手足口病通常会有3~4天潜伏期,有此抵抗力好的宝宝症状较轻并可自愈,抵抗力差的宝宝则会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多数患儿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患儿会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先是出现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就会有部分皮疹形成卵圆形水疱,主要见于患儿的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另外,患儿的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表现为吃东西疼痛、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出现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怎样检查小儿手足口病的图片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特征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特征:“从番禺区的患儿在送医两小时后即宣告死亡,以及安徽阜阳的死亡病例来判断,手足口病的重症患儿出现发病加快的趋势”,昨日上午,广州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专家组组长邓力在广州出现首例死亡病例后向记者表示道。据其透露,作为广东省三家收治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广州市儿童医院业已收治了数例重症患儿,虽然病情已有控制,但仍处于重点观察当中。从门诊情况来看,儿童医院的患儿人数并未明显增加,通过网络直报的人数反而略有下降。
重症患儿白细胞多骤增
邓力表示,目前发生的重症手足口病大多出现了从发烧至超高烧,继而出现精神萎靡、发呆木讷,肢体抖动、抽搐的神经系统受到侵犯的症状。在发现这类症状时,患儿家长应立即将其送往相应资质的医院进行治疗。“我们根据从包括佛山高明两例死亡病历在内的多份死亡病例中了解的情况来看,患者在出现这类症状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白细胞激增的现象。假如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发烧、抽搐等系列症状,同时又伴随着白细胞猛增的话,临床医生应尤其引起注意”。邓力说,目前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患儿也大多呈现这样的特性,在经过专家组医疗人员的精心救治后,这些重症患儿的病情已得到了控制但仍未表明脱离危险,需进一步进行观察。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与预防
现在正值夏秋交替之时,手足口病又到了高发季节,这个时候我们要多多了解关于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做好预防工作,积极地预防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下面就为各位讲解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的相关知识。
手足口病症状
1、一般症状表现
(1)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伴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急性起病。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部分手足口病的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以自愈,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
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
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引起的原因
病毒(25%)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免疫力(20%)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口蹄疫病毒(25%)
属于小RNA病毒科,现称为口疱病毒(aphoviruses),呈球状颗粒,直径为22~30nm,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即A,O,C,SATI,SATZ,SAT3 和亚洲-1型,至少有63个亚型,各流行区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从人类分离到的几乎都是O型,偶有C型,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人与人之间很难相互传染。
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严格按照上述的原则操作,我们是可以向手足口病说不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