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中。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了解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对于家长和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小儿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
一、手足口病的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5岁以下的儿童。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病程为1-2周。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
1. 发热:手足口病患者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发热可持续数天,部分患者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2. 皮疹: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多出现在手、足、口等部位。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一,部分皮疹可融合成片。皮疹多在发热后1-2天内出现,也可与发热同时出现。
3. 口腔溃疡:手足口病患者口腔黏膜易受病毒侵犯,导致口腔溃疡。溃疡多出现在舌、牙龈、颊黏膜等部位,表现为疼痛、红肿、渗出等症状。患者进食、说话时疼痛感明显。
4. 其他症状:部分手足口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三、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
1.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
2. 早期隔离: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患者应避免去公共场所,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3. 加强个人防护:家长和医护人员要佩戴医用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对患者的用品进行消毒,如玩具、餐具等。
4.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庭环境。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5. 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研发出手足口病疫苗,建议家长为适龄儿童接种,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为主。了解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家长和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努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
从小儿手足口病图片 看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及表现
现下又到了5月,每年5月-7月都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时节,尤其是3-5岁之间的幼儿,是很容易感染上此病的。所以,家长朋友们在这几个月里,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身体的各种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手、足、口、全身各部位,出现小红点或者红疹时,就要注意了,这有可能就是手足口病的前兆反应。
那么,小儿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表现?除了身上各处起小红点以外,还会不会有其它的不良反应呢?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这个疾病,以下就让我们从小儿手足口病的图片,来看看它有何初期症状的表现吧。
从小儿手足口病图片 看初期症状的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小儿手足口病通常会有3~4天潜伏期,有此抵抗力好的宝宝症状较轻并可自愈,抵抗力差的宝宝则会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患儿的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多数患儿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患儿会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先是出现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就会有部分皮疹形成卵圆形水疱,主要见于患儿的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
另外,患儿的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表现为吃东西疼痛、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出现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小儿手足口病初发症状有哪些
指导意见:
手足口病的症状首先是低烧、食欲不佳、神志萎靡。进一步的表现就是嘴巴 里面出现了咽喉的疼痛或者口腔的干燥,接着就逐渐在口腔粘膜面出现1—3毫米 大小的水泡,再过几个小时或者到24小时,这些水泡就会变成溃疡。最好到医院 检查治疗。
【儿童手足口病症状表现】小小儿手足口病症状有哪些
儿童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一:发烧,以低热为主
表现:宝宝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最为明显的就是发热,对于大多数轻症病例来说,以中等热度为主,通常体温在39℃以下。如果是重症病例,有可能烧到39℃以上,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家长要经常摸摸孩子的额头和身体,看有没有发热症状
护理:可口服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根据常用的降温方法进行降温,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儿童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二:手足臀,口腔出现疹子
表现:宝宝手足口病初期,发热1~2天后手掌,脚掌,以及臀部上同时会长出红色皮疹,一般像米粒或绿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一圈红晕,没有明显的瘙痒感,以及出现口腔疱疹,多分布在咽喉、扁桃体等处,很快会变成小溃疡。
护理:儿童手足口病出现疹子时,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口腔疱疹的,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食物不要太烫,饭后漱口,清洁口腔一天两次。出现口腔溃疡,用口腔炎喷雾剂或者养阴生肌散涂抹患处。
宝宝手足口病出疹子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只要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
儿童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三:厌食
宝宝手足口病初期出现口腔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建议:父母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流质食物,以免引起感染。
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少数患儿出现心肌炎、脑炎等合并症,可能性小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溼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 *** 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注释: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疾病?
手足口病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EV71),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现查明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普通患儿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应及时上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如何避免小孩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春季开学的高发病,很多5岁以下的儿童都会出现疾病症状,如何预防小孩得手足口病呢,父母日常生活要注意:
儿童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及时清洗孩子的玩具、奶瓶的奶嘴及一切孩子容易接触的东西;
教育宝宝自幼养成卫生习惯,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清洁环境;养成饭前、游戏后、便后一定彻底洗手的习惯;
预防儿童手足口病需多喂白开水,饮食方面卫生健康;
发现有手足口病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在家隔离治疗也要同其他孩子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以免传染其他儿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