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图片(小儿疝气图片大全)

小儿疝气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小儿患有此病。由于该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小儿疝气、掌握预防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小儿疝气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广大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小儿疝气的概念及病因

1. 概念

小儿疝气是指腹壁肌肉或筋膜发育不全,导致腹内脏器(如小肠、大肠、网膜等)通过薄弱的腹壁缺损突出至体表,形成可复性或不可复性肿块的一种疾病。

2. 病因

(1)遗传因素:家族中如有小儿疝气病史,其子女患病几率较高。

(2)解剖因素:腹壁肌肉和筋膜发育不全,导致腹壁薄弱。

(3)生理因素:婴儿出生时腹压较高,容易导致腹内脏器通过薄弱的腹壁缺损突出。

(4)其他因素:如孕妇腹部压力增大、婴儿啼哭、咳嗽等。

二、小儿疝气的症状及诊断

1. 症状

(1)可复性疝气:肿块可自行回纳,无疼痛感。

(2)不可复性疝气:肿块无法自行回纳,伴有疼痛、不适感。

(3)嵌顿性疝气:肿块无法回纳,发生肠梗阻,引起剧烈疼痛。

2. 诊断

(1)病史询问:了解家族病史、婴儿出生情况等。

(2)体格检查:观察肿块位置、大小、质地等。

(3)辅助检查:B超、CT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小儿疝气的治疗

1. 保守治疗

(1)避免剧烈咳嗽、啼哭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2)适当增加营养,增强腹壁肌肉。

(3)穿戴疝气带,减轻腹压。

2. 手术治疗

对于嵌顿性疝气或反复发作的可复性疝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疝修补术、疝成形术等。

四、小儿疝气的预防

1. 增强腹壁肌肉:婴儿期适当进行腹部按摩,增强腹壁肌肉。

2. 避免剧烈咳嗽、啼哭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3. 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识,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在此,提醒广大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疝气,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加强预防措施,降低小儿疝气的发病率,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伟,李晓峰. 小儿疝气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6(10):9-10.

[2] 王磊,张晓峰,陈晓东. 小儿疝气的手术治疗[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3.

[3] 刘洋,陈晓东,赵晓峰. 小儿疝气的保守治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5(5):1-2.

小儿疝气图片男孩图片

小儿疝气是小孩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和先天性发育不良有非常大的关联。小儿疝气假如无法得到立即的医治,非常容易引起肠梗阻和肠坏死,乃至会影响到小孩的生育功能,促使小孩的一生都遭受影响。小儿疝气有什么症状呢?小孩疝气应当如何预防呢?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儿疝气有什么症状?小儿疝气只亲睐男孩子吗?不一定!

小儿疝气有什么症状?

1、腹部或是肚脐眼周边摸见肿块

这类病症也是许多 父母用于分辨小儿疝气的方式,因为它充足具备广泛性。假如摸见小孩的腹股位置或是小孩的肚脐眼位置,会出现断断续续的包快。这种肿块在小孩情绪激动、痛哭、便秘、健身运动的情况下会更为显著,父母在小孩这种情况下摸会更为的有机会。

2、疼痛

当小孩得了小儿疝气的情况下,会出现不适感的病症,换句话说会十分的疼痛。一些小朋友还不会聊天,不可以表述自身心里的体会,因此就用又哭又闹来表述人体上的不适感,而一些小孩子早已可以表述了,便会给父母说肚子痛。这时候父母千万别心存侥幸,融合肿块等病症,来综合性做一个基本的分辨。

3、腹胀

小儿疝气包含腹股沟疝气和脐疝二种,在其中腹股沟疝气会影响到小孩的消化道,会使小孩出现例如腹胀、便秘等不适感的病症。当小孩出现这种病症的情况下,诸位父母不必随便的就做出分辨,觉得小孩是消化道出现了问题。

小儿疝气有什么症状?小儿疝气只亲睐男孩子吗?不一定!

父母应当保证如何预防小儿疝气?

1、尽可能不必让小孩痛哭

小孩假如常常用劲的又哭又闹,非常容易造成小儿疝气,因此父母一定要留意恢复小孩的心态,不必让小孩过度兴奋。

2、女生也不可以心存侥幸

一些父母觉得男孩儿才会得小儿疝气,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小姑娘也一样有可能会出现。因此有小姑娘的父母,也应当细心的掌握疝气的相关内容,搞好对疝气的防止。

3、不必给腹部工作压力

平常里饮食搭配一定要留意给孩子摄取较多的膳食纤维素,防止孩子便秘,不然孩子便秘大便的情况下便会十分的用劲,腹部工作压力也会上升。此外,也不必给孩子穿的太紧,尤其是不必给孩子腹部包得过紧,那样也会提升腹部工作压力,都是提升得小儿疝气的可能性。

小儿疝气有什么症状?小儿疝气只亲睐男孩子吗?不一定!

小儿疝气十分的普遍,因此诸位有小孩的父母,要留意保证早发现、早医治。不可以直到造成严重危害了才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要保证防范于未然。

自制脐疝带方法及图片

准备材料

A. 尿不湿(纸尿裤)

B. 当年怀宝宝最后几个月进行胎心监测的胎监带。(没有的话,一般宽的松紧带也可,5-8cm的那种)。

c.细纱布一块。

D. 中药丸吃过后剩下的塑料药丸壳(去掉蜡层)。

E.剪刀针线。

第一步:把纸尿布上用来粘贴的魔术贴撕剪下来备用!(现代家庭很少自己动手做针线活了,所以很多材料都没备,如果出去买,就买那么一点点,商家也懒得卖给你, 做时自己灵机一动,就用了纸尿裤上自带的魔术贴来替代(我用的是帮宝适),既安全(纸质的)又环保!(宝宝用过的都没问题),而且粘性相当给力哦!

3.第二步:把药丸壳用剪刀修剪小,大小根据肚脐鼓出的大小相似,一般为一元硬币大小。(如果没有药丸壳,纽扣或者乒乓球等带弧线的皆可,药丸壳挺软,不用担心硌到宝宝,再说太软的材料没一点硬度也不能把肚脐压下去啊!)

4.第三步:把修剪好的药丸壳包裹在纱布里,层层包裹后,用针缝好,做成略有凸出弧度的压脐包。(包裹纱布可以稍厚点,保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5.第四步:把胎监带根据宝宝腹围尺寸裁好,一般要预留长点出来,因宝宝要长大呢,不能勒到肚子。(胎监带的最大好处是有很多孔,一侧还有纽扣,这样根据宝宝腹围可以随意固定松紧,超好用。没有胎监带的妈妈就再撕剪一套纸尿裤的魔术贴缝在两端方便固定即可,就不上图示范啦。)

6.第五步:把撕下来的魔术贴修剪好大小,用针线分别缝在胎监带(或松紧带)上以及压脐包凹面上。(这里注意魔术贴固定在胎监带大约三分之一处,主要是敷在宝宝肚脐上时,纽扣连接点在宝宝的腰侧,防止连接点硌到宝宝后背。)

7.第六步:做好后,把压脐包粘在胎监带的魔术贴处,给宝宝在每天洗澡后戴上,松紧调整好,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很快你就会发现凸起的肚脐慢慢下去了!这是我家宝宝目前的肚脐情况,原来肚脐高出1厘米呢,现在凹进去了,好看多了。

脐疝带:脐疝带是治疗小孩儿脐疝的一种有效方法,比较安全疗效也很好,属于保守疗法范畴,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小,适用于小儿疝气的治疗。

脐疝带的优点:观察婴儿脐疝的非手术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1~2006年9月收治的42例婴儿脐疝经非手术法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婴儿脐疝经非手术方法治愈39例,治愈率93%,3例未愈者经手术方法治愈,占7%.结论 婴儿脐疝早期采用非手术疗法,经济方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疝气是什么病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临床表现

临床上较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平卧后可回复。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发现。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在腹股沟区出现,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等现象,可表现易哭、不安等。

检查

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岁以下患儿可暂不手术,因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疝气带压住深环。

2.手术治疗

疝气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症状加重,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患者生命,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以免自己上当受骗。首先要看看医院的资质,是否是正规医院,是否具备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医生资质如何,临床经验是否丰富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10259.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