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什么病(活动性佝偻病是什么病)

佝偻病,一个看似陌生的词汇,却与无数家庭息息相关。作为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佝偻病严重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和身体健康。本文将为您揭秘佝偻病,帮助家长了解这种疾病,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佝偻病是什么?

佝偻病,全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因维生素D缺乏而导致的骨骼软化、变形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婴幼儿。佝偻病不仅影响骨骼发育,还可能引发免疫力下降、贫血、肺炎等并发症。

二、佝偻病的原因

1. 维生素D摄入不足: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主要来源于日照、食物和补充剂。如果儿童长期缺乏维生素D,就可能导致佝偻病。

2. 饮食不合理:偏食、挑食、摄入不足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儿童维生素D摄入不足。

3. 生长发育过快:生长发育过快的儿童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较大,如果摄入不足,就可能引发佝偻病。

4. 患有某些疾病: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肠吸收不良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维生素D的代谢和吸收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佝偻病。

三、佝偻病的症状

1. 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等。

2. 骨质疏松:骨骼硬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3. 软骨发育不良: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4.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发烧、肺炎等。

四、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1. 增加日照时间:每天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让阳光直射皮肤,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2.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牛奶、奶酪、瘦肉等。

3. 补充维生素D:在医生指导下,给儿童适量补充维生素D。

4. 注意饮食平衡: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偏食、挑食。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佝偻病。

佝偻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隐形杀手,家长要重视儿童的营养摄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佝偻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秀兰,杨秀芳. 儿童佝偻病的防治[J]. 中国农村卫生,2018,34(2):45-47.

[2] 谢晓琴,陈丽丽,刘春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 护理研究,2017,31(11):1501-1503.

[3] 张丽华,李晓红,刘芳. 儿童佝偻病的护理体会[J]. 护理研究,2016,30(9):1304-1306.

什么是佝偻病

若是出现了佝偻病,对患者的生活会很大,而且还会出现在夜惊现象,而且还会出现缺钙,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什么是佝偻病。

1. 第一:夜惊,这种佝偻病的症状就是晚上睡觉是突然惊醒、哭闹、甚至尖叫。如果白天或清醒状态下出现的烦躁,那这种佝偻病就不是缺钙引起的。轻微佝偻病患者可能不表现惊醒,只是出现半夜睡不熟,哼哼唧唧、翻来覆去的。

2. 第二:枕突也是一大佝偻病的症状表现,就是宝宝的后脑勺,有一圈光突突的不毛之地。孩子在发生佝偻病后,早期表现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3. 第三:佝偻病的症状所引起的多汗是有特指的,不是所有的多汗都是缺钙,夜间睡觉是的多汗,特别是睡熟以后多汗,就是典型的缺钙。白天吃奶时或活动时出汗多是正常的,不是缺钙。这些佝偻病的症状是比较常见的。

注意事项

若是出现了这种疾病,患者会出现好哭,而且睡眠不沉,因此家长在发现之后,要给孩子积极的进行治疗。

什么是佝偻症

·摄入不足 母乳及其他乳类中维生素D含量不多,若孩子不及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容易患佝偻病。
·生长速度快 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量大。
·慢性消耗性疾病 婴儿患慢性腹泻以及肝胆和肾脏疾病时,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婴儿佝偻病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神经精神症状 早期,患儿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小儿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脱发。此外,患儿烦躁不安,睡眠时易惊醒。
·骨骼改变 3~6个月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即以手指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该处因按压而内陷,但随手指放松颅骨重又弹回,犹如按乒乓球,所以又被称为乒乓头。6个月以上的孩子前臂及小腿长骨的远端可扪及,甚至看到由肥厚的骨骼形成的环状隆起,似手镯或脚镯状。8、9个月以上的婴儿,其两侧额骨、顶骨骨膜下骨样组织堆积过多,可形成方颅。有的孩子出牙迟缓。有的肋骨内陷,以致胸骨体部向外突出,形成鸡胸,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则可形成漏斗胸。孩子走步后,下肢承受体重,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O形腿或X形腿。此外,患儿肌肉松弛,腹部隆起常呈蛙腹状。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最好的办法就是晒太阳,可以说,小儿佝偻病不仅仅是缺钙,还有缺“晒”。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使骨骼坚硬。具体情况应视季节而定,婴儿皮肤娇嫩,应注意保护。夏季可选择在树阴下或打把伞,或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春秋季节可常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冬季在风和日丽时可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以中午前后为佳。此外,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通常为400国际单位/天。早产儿应提早在出生后2个星期开始补充,足月儿则在满月后开始。生后3个月内可用到每天800国际单位,以后减至每天400国际单位。同时适量添加钙粉。2岁以后,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一般无需再服用维生素D。

佝偻病是什么病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患儿精神异常、睡眠不安、爱哭、容易出汗、枕秃、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那么,佝偻病是什么病?

1.软骨营养不良

是一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出生时即可见四肢短、头大、前额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凸。根据特殊的体态(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线作出诊断。

2.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本病多为性连锁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也有散发病例。为肾小管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

佝偻病的症状多发生于1岁以后,因而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血钙多正常,血磷明显降低,尿磷增加。对用一般治疗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无效时应与本病鉴别。

3.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为远曲小管泌氢不足,从尿中丢失大量钠、钾、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体征。患儿骨骼畸形显著,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碱性尿,除低血钙、低血磷之外,血钾亦低,血氨增高,并常有低血钾症状。

4.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二型:Ⅰ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变为1,25-OH2-D3发生障碍,血中25-OH-D3浓度正常;Ⅱ型为靶器官受体缺陷,血中1,25-OH2-D3浓度增高。

两型临床均有严重的佝偻病体征,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Ⅰ型患儿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型患儿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脱发。

5.肾性佝偻病

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低,血磷高,甲状旁腺继发性功能亢进,骨质普遍脱钙,骨骼呈佝偻病改变。多于幼儿后期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

佝偻病的主要表现是骨骼的变化。佝偻病是缺少维生素D造成的,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海洋鱼类的肝、禽畜的肝、蛋、奶。治疗佝偻病最简单疗效最显著的是:不穿衣服,不隔玻璃晒太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6729.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