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疗法在缓解各种疾病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中,退烧穴位更是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三大退烧穴位,助您在夏日炎炎之际,轻松应对高温带来的不适。
一、大椎穴——退烧神器
大椎穴位于人体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它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清热解毒、退烧止痛的功效。当人体出现高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时,按摩大椎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中医典籍《针灸甲乙经》记载:“大椎主头痛、项强、热病。”由此可见,大椎穴在退烧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以下是大椎穴的按摩方法:
1. 用拇指指腹按住大椎穴,轻轻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揉2-3分钟。
2. 可在按摩的配合颈部活动,如缓慢转动颈部,以增强按摩效果。
二、曲池穴——清热解毒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肱骨外上髁与肘横纹外侧端连线中点。它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清热解毒、退烧止痛的作用。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记载:“曲池主热病、头痛、目赤、耳聋。”以下为曲池穴的按摩方法:
1. 用拇指指腹按住曲池穴,轻轻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揉2-3分钟。
2. 可在按摩的配合手臂的伸展和弯曲,以增强按摩效果。
三、合谷穴——解热止痛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它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解热止痛、退烧的功效。
中医典籍《针灸甲乙经》记载:“合谷主头痛、目赤、耳聋、热病。”以下为合谷穴的按摩方法:
1. 用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揉2-3分钟。
2. 可在按摩的配合手指的伸展和弯曲,以增强按摩效果。
注意事项:
1. 在按摩退烧穴位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局部损伤。
2. 按摩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寻求医生帮助。
3. 退烧穴位按摩并非万能,如体温过高,应及时就医。
三大退烧穴位——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具有显著的退烧功效。在夏日炎炎之际,学会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注重饮食、休息等方面的调整,以保持身体健康。
发烧不吃药 4个穴位帮你退烧
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大人小孩发烧怎么退烧 教你5个穴位退烧法
导读:发烧是夏季经常都会发生的病症,一旦体温过高、上火、受寒都会引起发烧。那么发烧怎么退烧好呢?严重发高烧容易影响大脑细胞组织,不利于大脑的发育与正常运作。今天哈秀健康小编和大家分享5个穴位退烧的方法,教大家发烧不吃药怎么退烧。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人之所以会发热,多是因为机体的正气和外来侵入的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但是如果发高烧的话(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的时候,人体内环境就会失衡,脏腑功能紊乱。那么就需要搭配退烧穴位来灵活运用了。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的地方,是督脉在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汇点,而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位。在大椎穴为,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同时加上拔火罐效果会更好。另外,也可以针对大椎穴进行按摩,搭配推脊柱,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或者掌根,从上而下地由大椎穴推到尾骨,一般每次推100-300次。
发烧怎么办 4个退烧的穴位你要知道
1 大椎穴
大椎穴是督脉与人体6条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胃经、胆经、膀胱经)交汇之处,6条阳经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因此大椎穴可以总督一身之阳气。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低头,颈后最高点,会摸到两个椎骨,上方的是颈椎,下面的是胸椎,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大椎穴所处位置。
刮拭长度:大椎穴上方5cm刮至下方5cm 力度稍大,速度快一点的泄刮。 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刮拭部位微微发热即可。
2 大肠经
大肠经全名手阳明大肠经,手臂上阳气最盛的条经络,邪热必刮经络。重点刮拭手臂部分:可以分三段进行刮拭:上臂、肘窝、下臂和手,每段刮拭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微微发热即可。
3 曲池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手肘关节连接点凹陷处。曲池穴可解表热、泻内火。
4 合谷穴
又名“虎口”,是大肠经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
位置:处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对应的凹陷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