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0到18岁)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儿童的成长,尤其是身高体重的增长,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作为一种科学育儿工具,为家长提供了孩子生长发育的参考依据。本文将从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的概念、意义、如何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概述

1. 概念

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数据,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的一个比例关系。该比例表通常以体重为横坐标,身高为纵坐标,形成一系列的数据点,用以展示儿童生长发育的趋势。

2. 意义

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具有以下意义:

(1)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正常:通过对比孩子身高体重比例表中的数据,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根据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育儿。

(3)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科学育儿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如何运用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

1. 选择合适的比例表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家长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权威机构发布的比例表:如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2)根据孩子的性别、年龄选择对应的比例表。

2. 对比孩子身高体重比例

家长应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体重,并将测量结果与比例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若发现孩子的身高体重比例与表格中的数据相差较大,应及时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必要时咨询医生。

3. 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

根据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如:

(1)婴儿期:以体重增长为主,身高增长相对较慢。

(2)幼儿期:身高、体重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3)学龄前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体重增长相对稳定。

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是科学育儿的重要工具,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家长还需结合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育儿计划,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刘晓燕.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1):812-815.

[2] 胡丽芳,刘晓东.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 世界卫生组织. 5-19岁儿童生长标准(2007版)[R]. 世界卫生组织,2007.

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

每个孩子的身高和体重都是有差异的,除了和遗传有关外,还和饮食、运动、外在环境也有紧密的关联。其实,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值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无异常病症,家长不必过分担心。接下来,小编介绍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

儿童身高体重比例表

身高、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将小儿正常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方法介绍如下: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影响儿童身高体重的因素

1、营养: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

3、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1. 依据儿童体格发育的调研数据,我国宏兆卫生部妇社司组织专家团队,于2009年6月2日公布了一份《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这份标准由国家宏兆卫生部妇社司制定,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个关于儿童成长发育的参考。

2. 家长们可以通过查看下方的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了解男女孩在各个年龄段应有的正常身高和体重范围。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 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

– 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

– 7岁以下男童体重标准值(kg)

– 7岁以下女童体重标准值(kg)

说明:中位数代表的是处于人群平均水平的数值。处于“-1sd~中位数~+1sd”即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内的儿童,被定义为“正常范围”,覆盖了68%的儿童。处于“(-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内的儿童,被定义为“偏矮(高)”,覆盖了27.4%的儿童。处于“(-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数上下三个标准差范围内的儿童,被定义为“矮(高)”,覆盖了4.6%的儿童。极少数儿童的身高体重值在三个标准差之外(比例小于0.5%)。

依据这些数据,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身高体重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位于正常范围。然而,这些数据并非绝对标准,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值在正常范围内,且身体健康无异常,家长就没有必要过分担忧。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2020

表1: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

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

表2: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

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

表3:7岁以下男童体重标准值(kg)

表4:7岁以下女童体重标准值(kg)

说明:

– “中位数”代表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

– 处于“-1sd~中位数~+1sd”即: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属于“正常范围”,覆盖了68%的儿童。

– 处于“(-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则定义为“偏矮(高)”,覆盖了27.4%的儿童。

– 处于“(-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内,则定义为“矮(高)”,覆盖了4.6%的儿童。

– 极少儿童在三个标准差(+3sd)之外(比例小于0.5%)。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因此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

– 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

– 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27391.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