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直拉肚子但是精神很好(9个月宝宝拉稀但状态好)

家长们对宝宝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宝宝拉肚子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家长对此表示担忧,但有时却发现宝宝虽然拉肚子,却依然精神饱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揭秘健康育儿之道。

一、宝宝拉肚子的原因

1. 食物不洁

食物不洁是导致宝宝拉肚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水果等,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腹泻症状。

2.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宝宝拉肚子的重要病因。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都会导致宝宝出现腹泻。

3.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宝宝的肠胃功能。如夏季高温,宝宝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而导致拉肚子。

4.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拉肚子。

二、宝宝拉肚子却精神饱满的原因

1. 免疫力强

宝宝拉肚子却精神饱满,说明其免疫力较强。良好的免疫力可以帮助宝宝抵御外界病毒、细菌的侵袭,即使出现腹泻症状,也能迅速恢复。

2. 营养均衡

宝宝拉肚子期间,家长应注重饮食调理,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营养。营养均衡有助于宝宝恢复健康,保持精神饱满。

3. 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保持家庭氛围和谐,有助于宝宝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 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宝宝保持身体健康。如定时作息、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预防腹泻。

三、健康育儿之道

1. 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确保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预防腹泻。

2.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不挑食等,有助于宝宝保持健康的肠胃功能。

3. 增强宝宝免疫力

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宝宝提高免疫力。

(2)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宝宝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3)补充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

4. 关注宝宝情绪

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有助于宝宝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宝宝拉肚子却精神饱满,并非罕见现象。家长应学会正确面对宝宝腹泻,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确保宝宝健康成长。在育儿过程中,关注宝宝的整体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位家长应尽的责任。让我们一起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宝宝拉肚子,精神很好,食欲也好怎么回事

可能是母乳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预防:妈妈要少吃虾蟹类食物及各种生冷食物。

护理: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换尿布和清洗臀部,可能会引起红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湿了就得换,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还应先清洗臀部,必要时抹护臀霜,以保护局部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生理性腹泻会不治自愈,一般不必用药。

宝宝腹泻一直不好怎么办 这些方法很好用!

1 为什么宝宝腹泻迟迟不好

这是因为治疗不当或者饮食没注意。

关于腹泻宝宝的护理方法:

1.宝宝腹泻期间肠胃功能会特别弱,平时可能能消化的食物这时候都消化不了,大多数会随着便便拉出来。麻麻在处理食材的时候尽量细腻,随时观察便便。

2.腹泻时一定要补水,补充足够的水分或者服用电解质水,如果没有电解质水,可以喝大米汤代替。

3.腹泻期间多喝温水,注意腹部和脚的保暖,平时在家不爱穿鞋子的孩子,腹泻期间我们都要求穿鞋子的。

4.最好同时服用益生菌,具体服用哪种益生菌还是问医生比较好。

5.食疗的话推荐焦米汤,或者焦米糊(焦米磨成粉煮成糊糊状),苹果小米粥、蒸苹果、大米汤,这些是十分养胃同时止泻的。

6.腹泻期间不要吃高蛋白食物和凉性的蔬菜水果。建议麻麻们可以整理出方便给宝宝食用的菜单。

7.尽量不要吃油荤食品,以好消化的粥和面汤为主。

8.吃稀饭。当宝宝拉肚子时,多给宝宝喝稀饭,既容易消化,又有营养。宝宝拉肚子时不要吃过硬的食物。在熬稀饭时要熬的烂一些比较好。

9.腹泻完了之后也要持续清淡好消化的饮食持续3-5天,无需大补,慢慢加回原来的辅食即可。

10.母乳宝宝停掉辅食,但继续母乳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在腹泻期间要停掉难以消化的辅食,坚持吃母乳,孩子要吃就给吃,不要减少次数。

11.配方奶粉宝宝可换腹泻奶粉

因为普通奶粉中的乳糖会加重腹泻,所以对于腹泻严重的宝宝,可以将配方奶粉换成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这样既不增加肠道负担,又能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

12.腹泻时不可不吃或少吃

最初宝宝腹泻时,很多人说奶粉要稀释后喝,并且比平时量少。结果腹泻反而更重了。这是因为如果不吃的话,排泄就会减少,病毒自然也排不出去,反而不容易好,所以排泄比吃止泻药更重要。

2 宝宝腹泻吃什么比较好

1、煮苹果:煮透的苹果有收敛的作用,每天给宝宝吃一个,有助于缓解宝宝拉肚子的情况。煮苹果时要隔水煮,或者加些冰糖,这样宝宝比较喜欢吃。

2、蛋黄膳: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和蛋白,用蛋黄放在锅内小火熬炼取油,1岁内婴儿每天一个蛋黄油,分2—3次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腹泻,并有补脾益胃止泻作用。

3、焦米汤: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4、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粘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

5、栗糊膳:用3—5个栗子,去壳捣烂,加水煮成糊状,加糖调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温中止泻作用。另外还有桔枣茶、胡萝卜汤等均有健脾止泻作用。

6、稀饭。当宝宝拉肚子时,多给宝宝喝稀饭,既容易消化,又有营养。宝宝拉肚子时不要吃过硬的食物。在熬稀饭时要熬的烂一些比较好。

3 严密观察宝宝精神状况和病情发展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如果精神好的话,可以继续观察治疗,如果精神不好的话就要赶紧就医。

另外,还可以观察孩子的尿量,如果孩子的尿量比较正常的话可以继续观察治疗;

如果宝宝正常补水,但是烦躁不安加重,囟门和眼窝出现凹陷,哭时眼泪少,看上去口干舌燥,并且,用手捏起大腿内侧的皮肤然后马上松手时,皮肤皱褶变平的时间超过2秒,这种情况表明宝宝的身体脱水已经较重了;

或在家已经治疗了3天,但病情总不见好转,出现频繁的大量水样便,呕吐、口渴加剧,不能正常进食进水,补液后尿仍很少,宝宝发烧及便中带血等症状,则需赶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治。

温馨提示:不要随便给腹泻患儿用抗生素,最好听从医生的指导。

4 如何预防夏季宝宝腹泻

1、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营养丰富,易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免疫球蛋白,能阻止细菌侵入肠粘膜,具有抗感染能力。另外,母乳喂养也较卫生,不易受到细菌污染。

2、混合专业的防腹泻奶粉。如果平时不吃母乳的宝宝,一定要混合专业的防腹泻奶粉使用,以抵抗季节性的腹泻。

3、每天煮沸消毒食具,消毒好的奶具要加罩。最好改用碗勺喂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彻底洗清消毒,特别是奶嘴。

4、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

5、空调温度不能过低,以27℃-28℃为宜,宝宝房间尽量不要开空调,可以通过隔壁的房间开空调降温,另外在摆放一台对着墙面吹的风扇,形成流动的空气。夏季怎么开空调,请戳文章夏季宝宝吹空调不受凉,你需要看这里!

6、不要总是把宝宝吃剩的食品放在冰箱内。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仍有变质和受细菌污染的可能,取出食用前要加热。

宝宝一直拉肚子不见好是怎么回事

宝宝一直拉肚子不见好是怎么回事?下面请跟随我一起来了解吧。

在未明确病因前,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统称为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腹泻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每年至少10亿人次发生腹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每天大约1万人死于腹泻。在我国,腹泻病同样是儿童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的年发病率为201%,平均每年每个儿童年发病3.5次,其死亡率为0.51%。因此,对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根据病程腹泻病分为:急性腹泻病(acute diarrheal disease):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 diarrheal disease)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chronic diarrheal disease):病程在2个月以上。按病情分为: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轻度至中度脱水或有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如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等;非感染性,包括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如过敏性腹泻;其他腹泻病如乳糖不耐症、糖原性腹泻等。

症状体征

1.消化道症状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2~4次呈糊状,也不是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其他可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

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为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有时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4.脱水 由于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使体内保留水分的能力减低;严重呕吐、禁食、食欲减低或拒食,使食物和液体摄入量均减少;患儿发热、呼吸加快、酸中毒者呼吸加深,使不显性失水增加。根据水、电解质损失的量及性质不同分为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大多数急性腹泻患儿为等渗性脱水。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或苍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眶凹陷,黏膜干燥,眼泪减少,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按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脱水的评估(表1)。

5.代谢性酸中毒 脱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产生原因为:大量的碱性物质随粪便丢失;脱水时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体内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摄入热量不足,脂肪氧化增加,代谢不全,致酮体堆积且不能及时被肾脏排出;严重脱水者组织灌溶不足,组织缺氧,乳酸堆积。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长呈叹息状,口唇樱红,严重者意识不清、新生儿及小婴儿呼吸代偿功能差,呼吸节律改变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嗜睡、面色苍白、拒食、衰弱等,应注意早期发现。

6.低钾血症 腹泻时水样便中钾浓度约在20~50mmol/L。吐泻丢失过多以及摄入不足、钾不能补偿等可导致低血钾发生。其症状多在脱水与酸中毒纠正,尿量增多时出现。

(1)脱水、酸中毒纠正时常出现低钾原因:

①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的进入细胞内,与K交换,故细胞内K下降,而血清钾不降低。脱水时肾功能低下,钾由尿液排出减少。在补液后,尤其是输入不含钾的溶液,血清钾被稀释并随尿排出增多,酸中毒纠正后钾又从细胞外转至细胞内,此时易出现低钾血症。

②病程在1周以上时逐渐出现低钾血症。

③营养不良者出现较早且较重。在脱水未纠正前,因血液浓缩、酸中毒、尿少等原因,血钾浓度尚可维持正常,此时很少出现低钾血症。而随着脱水和酸中毒逐步纠正和尿量的增多,再加补给钾含量不足从而逐渐出现。

(2)低钾血症表现:血清钾低于3.5mmol/L以下,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昏迷、肠麻痹、呼吸肌麻痹,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可危及生命。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T波压低、平坦、双相、倒置,出现U波,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

7.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一般不会出现。腹泻持久,原有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当酸中毒纠正后,血清结合钙增多,离子钙减少,可出现低血钙症状。表现烦躁,手足搐搦或惊厥。低镁血症一般在低钠、低钾、低钙纠正后出现。原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更易出现,少数患儿可出现低镁血症,表现为手足震颤,舞蹈病样不随意运动,易受刺激,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补充钙剂后症状无改善。

8.几种常见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

(1)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好发于秋冬季,呈散发或小流行,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以及呼吸道传播。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潜伏期1~3天,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急,病初即有呕吐,然后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化汤样,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每天数次至10余次。常伴脱水和酸中毒。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少数较长,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病程1~3天内大量病毒从大便排出,最长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3周后上升,病毒较难分离,免疫电镜、ELISA或核酸电泳等均有助于诊断。

(2)诺沃克病毒肠炎:多见于较大儿童及成年人,临床表现与轮状病毒肠炎相似。

(3)大肠埃希杆菌肠炎(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常发生于5~8月份,病情轻重不一。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蛋花汤样,腥臭,有较多的黏液,偶见血丝或黏胨便,常伴有呕吐,多无发热和全身症状。主要表现水、电解质紊乱。病程1~2周。产毒素性大肠埃希杆菌肠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无白细胞,常发生明显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程5~10天。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急,高热,腹泻频繁,大便呈黏胨状,带脓血,常伴恶心、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时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甚至休克。临床症状与细菌性痢疾较难区别,需作大便培养鉴别。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肠炎,大便次数增多,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伴腹痛。可伴发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空肠弯曲菌肠炎(Campylobacter jejuni enteritis):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季。可散发或暴发流行。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家畜、家禽是主要的感染源,经粪-口途径,动物→人或人→人传播。潜伏期2~11天。起病急,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发热、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或脓血便,有恶臭味。产毒菌株感染可引起水样便,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可并发严重的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

(5)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以婴幼儿多见。潜伏期10天左右。无明显前驱症状。临床症状与年龄有关。5岁以下患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粪便为水样、黏液样、脓样或带血。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多伴腹痛、发热、恶心和呕吐。5岁以上及青少年,以下腹痛、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为主要表现,酷似急性阑尾炎。本病可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节性红斑、反应性关节炎、败血症、心肌炎、急性肝炎、肝脓肿、结膜炎、脑膜炎、尿道炎或急性肾炎等。病程1~3周。

(6)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全年发病,以4~9月发病率最高。多数为2岁以下婴幼儿,易在儿科病房发生流行。经口传播。潜伏期8~24h。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喷射”样腹泻,大便次数可达30次以上,呈黄色或墨绿色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及不同数量的红细胞,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及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休克,也可引起败血症,脑脊髓膜炎。一般病程2~4周。带菌率高,部分患儿病后排菌2个月以上。

(7)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很少为原发性,多继发于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或继发于慢性疾病基础上。起病急,中毒症状重。表现为发热、呕吐、频泻。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发生休克。病初大便为黄绿色,3~4天后多转变为腥臭,海水样便,黏液多。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及革兰阳性菌。大便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8)假膜性肠炎:多见长期使用抗生素后,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坏死毒素所致。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呈黄稀水样或黏液便,少数带血,有假膜排出(肠管状),伴有发热、腹胀、腹痛。腹痛常先于腹泻或与腹泻同时出现。常伴显著的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全身软弱呈慢性消耗状。轻型患儿一般于停药后5~8天腹泻停止,严重者发生脱水、休克至死亡。如果患儿腹泻发生于停药后,或腹泻出现后持续用抗生素,则病程常迁延。(9)白色念珠菌肠炎(candida alicans enteritis):多发生于体弱、营养不良小儿,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口腔内常伴有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色稀黄或发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大便在镜下可见真菌孢子和假菌丝,作粪便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

9.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包括感染、过敏、先天性消化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畸形等,其中以感染后腹泻最为常见。对慢性腹泻患儿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结果表明,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持续损害或正常修复机制受损,是小儿腹泻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1)有急性腹泻史:急性感染性腹泻多为一过性的。但如宿主不能产生正常免疫反应,反复接触感染病原,或因感染严重损伤肠黏液,则急性腹泻可转为慢性腹泻。多数因黏膜持续损伤致腹泻迁延不愈,少数为感染原持续作用。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变薄,肠绒毛萎缩,肠细胞溢出、脱落增加,微绒毛变性,使得上皮细胞更新加速,这可能与肠黏膜表面微生物的黏附有关。由于黏膜再生时间不足,这些新生的上皮细胞类似于隐窝细胞,故功能低下。双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以及刷状缘肽酶活性降低,加上有效吸收面积的减少,引起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良。另外,肠黏膜损伤增加了对病原因子和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使黏膜对外来抗原致敏。

(2)营养不良患儿:腹泻时小肠上段所有细菌都显著增多,十二指肠内厌氧菌和酵母菌过度繁殖。由于大量细菌对胆酸的脱结合作用,使游离胆酸浓度大为增高。高浓度游离胆酸有损害小肠细胞的作用,还阻碍脂肪微粒的形成。严重营养不良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分泌型抗体,吞噬细胞功能和补体水平降低,因而增加了对病原及食物蛋白抗原的易感性。总之,持续腹泻易发生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易使腹泻迁延不愈,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小儿腹泻病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苹果红糖泥

原料:新鲜苹果1个

调料: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将苹果削皮,切片备用。

2、将苹果片放在碗中,隔水蒸至熟烂,然后加入红糖调拌成糊状即可。

适宜人群:本品适宜6个月左右的腹泻小儿食用。温馨提示:将削皮的苹果浸泡在凉开水里,可防止氧化,保持苹果清脆。

2、淮山药粥

原料:大米50克、淮山药细粉20克

制作方法:

1、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备用。2、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加入大米烧开,再加入淮山药细粉,一起煮成粥即可。

温馨提示:1、此粥有健脾的功效,适宜于小儿慢性腹泻者食用。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2、新鲜山药切开始会有很多粘液,不容易切,用清水加少许醋清洗,课减少粘液。

【伤食型】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块,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患儿。

食疗方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铁锅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时加水适量,烧汤服。

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

【湿热型】表现大便呈蛋花汤样,有少量粘液,伴有发热,口干,尿深黄而少。此型在秋季腹泻较多见。

食疗方葛根黄芩粥:取葛根10克,黄芩10克,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加糯米50克,煮粥,加红糖少许服用。乌梅车前草汤:取乌挴10只,车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代茶饮。

【脾虚型】腹泻久而不愈,大便稀薄,带有白色奶块,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多见秋季腹泻后期或久泻不愈者。

食疗方山药蛋黄粥:取山药500克去皮捣碎,加适量水,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煮10分钟,再调入鸡蛋黄2只,再煮3分钟即可。分数次食用。

八宝粥:取茯苓、太子参、白术、扁豆各10克,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加芡实、山药、莲肉、炒苡仁各10克,糯米50克,煮粥食用。

扁豆茯芩车榴汤:取扁豆30克,茯苓50克,车前子12克用布包,石馏皮15克,以上四味共入砂锅,加适量水,煎汤服用。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盐,煎汤代茶饮。凡大于1岁的小儿可吃苹果泥。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味少,伴有肠鸣腹痛。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食疗方姜茶饮:取生姜10克,绿茶3克,加水150毫升,煮沸,加红糖少许,饮用。

扁豆干姜萝卜仔饮: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萝卜仔6克。以上加水适量煎汤。煎成后加红糖少许,再煎3分钟,取汁分数次饮用。

小儿腹泻后的饮食:

1、焦米汤。这在民间广为采用,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米粉产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成淡黄色,闻到焦米香味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食用时间焦米粉(米粉产品)加水5%煮,边煮边搅拌,直到煮开。然后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产品)炒黄后,淀粉变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对婴儿腹泻较为适宜。

2、甜淡茶水。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后,将茶叶除去,按3%加入白糖即成。茶叶有收敛的功效,对婴儿腹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3、胡萝卜汤。将胡萝卜500克洗涤干净,捣烂使成泥状,加水煮数10分钟,用细筛将其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4、苹果泥汤。将成熟的苹果500克洗涤干净,削皮去核后捣烂成泥状,加入淡甜茶水即成。苹果不同于其它水果,其纤维比较细腻,对肠道很少刺激。苹果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并能吸附毒素,故适合于小儿腹泻、痢疾后食用。

小儿腹泻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1.腹泻发生后,短期禁食(6–8小时)以减轻胃肠负担,可口服少量5%葡萄糖盐水。

2.禁食后母乳喂养儿,先哺喂少量温开水后再哺以少量母奶,每次喂奶5–8分钟,间隔5–6小时一次,5–7天后恢复正常哺喂。

3.人工喂养儿:可喂少量米汤,每次100毫升,逐渐采用5%米汤稀释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哺喂,先每日3–4次,后再酌情增加次数,减少米汤量,增加奶量,直至正常。

小儿腹泻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 ,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初出生至 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 ,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 ,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 ,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以上是我为您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www.shdoqs.com/yuer/1208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