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腹泻和拉肚子的区别)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腹泻不仅给患儿带来不适,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因此,了解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家长科学应对小儿腹泻。

一、病因及症状

1. 病因

小儿腹泻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如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腹泻:由饮食不当、过敏、药物等因素引起。

2. 症状

小儿腹泻的主要症状有:

(1)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糊状或稀便。

(2)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3)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二、治疗方法

1. 休息与饮食调整

(1)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烂糊状食物等。

2.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1)腹泻会导致患儿大量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可选用口服补液盐(ORS)或淡盐水。

(2)注意补充电解质,如钾、钠、钙等,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3. 抗菌治疗

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

4. 药物治疗

(1)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可减轻腹泻症状。

(2)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可缓解恶心、呕吐。

(3)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可针对病毒性腹泻进行治疗。

5.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有关,可选用以下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如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

(2)针灸治疗:通过针灸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腹泻症状。

三、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2.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

3. 加强婴幼儿的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

4.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腹泻患者等。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了解其治疗方法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补充水分与电解质、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小儿腹泻症状,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家长还需重视预防措施,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生率。

小儿腹泻的治疗

治疗原则:继续进食,合理调配,维持营养;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1.饮食治疗(1)继续母乳喂养,鼓励进食。(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可继续喂养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3)腹泻严重或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禁食时间≤6小时,应尽早恢复饮食。2.液体治疗(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人工喂养儿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2)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3)中重度脱水者需要住院给予静脉补液。头24小时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三部分。补充累积损失量:1)液体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m1/kg;重度100~120m1/kg。2)液体种类根据脱水的性质,等渗性补1/3~1/2张,低渗性补2/3张,高渗性补l/3~1/5张。3)具体方案可参见表3。轻度脱水和中度脱水不伴循环障碍者如吐泻严重则必须静脉补液,输液速度应于8~12小时内补入。中度脱水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脱水者应分两步骤:①扩容阶段给予2﹕1等张液,按20ml/kg,于30~60分钟内快速滴入,适用于任何脱水性质的患儿。②补充累积损失量,扩容后根据脱水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液体,并扣除扩容量后静脉滴注,7~11小时内补入。表3不同程度脱水补液方案程度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轻度脱水量:30~50ml/kg速度:8~12小时内补入种类:1/2张或ORS丢多少补多少或每日30ml/kg12~16小时内补入1/2张3﹕2﹕1液或ORS(稀释后)每日60~80ml/kg口服或输液12~16小时补入1/5张,4﹕1液中度脱水量:50~100ml/kg速度:8~12小时内补入种类:1/2张或ORS同上同上重度脱水扩容:量20ml/kg;速度:30~60分钟;种类:等张液(2﹕1等张液);量100~120ml/kg(扣除扩容);速度、种类:同中度脱水静脉补液同上同上补充继续损失量:根据腹泻或呕吐中丢失水分的量补充,原则是丢多少补多少,一般是每日10~40ml/kg。给1/2~1/3张液体,在12~16小时内补入。补充生理维持量:液体为每日60~80ml/kg。尽量口服,如不够,则给予1/5张生理维持液静脉输入。在12~16小时内补入。(4)纠正酸中毒轻、中度酸中毒无须另行纠正。重度酸中毒或酸中毒程度重于脱水程度可按血气BE值或CO2CP纠正,计算公式:所需5%碳酸氢钠的mmol数=(BE–3)×0.3×体重(kg)或(22–CO2CP)×0.5×体重(kg)。5%碳酸钠1ml=0.6mmol。稀释3.5倍成等张液后静点;如无条件查血气或CO2CP,可按5%碳酸氢钠5ml/kg提高CO2CP5mmol给予。(5)补钾每日需要量3~5mmol/kg。应见尿补钾,静脉滴注浓度<0.3%,24小时均匀输入,营养不良儿、长期腹泻儿及重度脱水儿尤其应注意补钾。(6)低钙和低镁的纠正一般无须常规补充,但合并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时应给予注意,补液中如出现抽搐可给予10%葡萄酸钙每次5~10ml加等量葡萄糖静脉缓注,每日2~3次,如无效应考虑低镁的可能,可给25%硫酸镁每次0.1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7)第二天的补液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补钾和供给热量,尽量口服,不足者可静脉补液。3.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不需用抗生素。细菌性肠炎根据病原,选择抗生素,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大肠杆菌选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口服片、多粘菌素E,重症用三代头孢菌素。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羟氨苄青霉素,重症用三代头孢菌素。空肠弯曲菌用大环内酯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用新青Ⅱ、万古霉素。真菌性肠炎停用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4.对症治疗(1)止泻蒙脱石散剂,小于1岁每次1g,1~2岁2g,>2岁3g,冲水20~50ml口服,每日三次。(2)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以应用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微生态制剂。(3)其他助消化:可用胃酶合剂、多酶片等。止吐:吗叮啉,每日三次。减轻腹胀:应明确原因后对症处理,可用肛管排气方法;中毒性肠麻痹所致腹胀可用酚妥拉明,静注,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5.补锌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大于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含元素锌20mg,小于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共10~14天。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mg。6.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因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调。(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积极营养补给1)继续母乳喂养2)人工喂养儿应调整饮食小于6个月婴儿用牛奶加等量米汤或水稀释,或用发酵奶(即酸奶),也可用奶-谷类混合物,每天喂6次,以保证足够热卡。大于6个月的婴儿可用已习惯的平常饮食,如选用加有少量熟植物油、蔬菜、鱼肉末或肉末的稠粥、面条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3)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也称糖原性腹泻)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豆浆(每100ml鲜豆浆加5~10g葡萄糖),酸奶,或者低乳糖或不含乳糖的奶粉。4)过敏性腹泻有些患儿在应用无双糖饮食后腹泻仍不改善时,需考虑蛋白质过敏(如牛奶或大豆蛋白过敏)的可能性,应改用其他饮食。5)要素饮食是肠黏膜受损的患儿最理想的饮食,由氨基酸、葡萄糖、中链甘油三酯、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即使在严重肠黏膜受损和消化酶缺乏情况下仍能吸收与耐受,应用浓度和量根据患儿临床状态而定。6)静脉营养少数严重患儿不能耐受口服者,可采用静脉营养。推荐方案:脂肪乳每日2~3g/kg,复方氨基酸每日2~2.5g/kg,葡萄糖每日12~15g/kg,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适量,液体每日120~150ml/kg,热卡每日209~376J/kg(50~90cal/kg)。通过外周静脉输入(最好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好转后改为口服。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专家指出,小儿腹泻的治疗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综合疗法。主要治疗方法如下:一、控制饮食:为了减轻消化道负担,呕吐频繁者可禁食6-12小时,然后喂米汤,后加乳,由少到多,逐步恢复至正常量。二、控制感染: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采用适当的抗菌素及其他制剂。三、中医治疗:本症各型均以腹泻为主,中医统称为“泄泻”。祖国医学认为“泄泻”,病机与脾胃有关,多由于乳食不节,感受外邪(寒、暑、湿等),伤及脾胃而致病。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而呕吐。脾失运化,不能利湿,湿盛则发生腹泻。全球医院网温馨提示:对轻症病儿,要注意调节饮食,减轻消化道负担,促使其功能的恢复。对重症病儿,则首先应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改善循环及肾功能,同时要进行病因治疗。对迁延病久者,重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治疗应根据病儿的不同情况,具体对待。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孩子拉肚子次数不多,精神好,可以在家观察一下。并给予以下的处理。1.暂禁饮食一顿,让胃肠休息一下。2.补充水分:给予淡淡的茶水中少加一点盐和糖、频频喂服。3.饮食给予脱脂牛奶、粥及少量酱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需注意:不要自行给予抗菌素,以免影响病原体的检出。也不要随便给予止泻药,以阻止病原体及毒素的排出。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送医院就诊:1.大便次数每日超过7~8次。2.大便为大量的稀水便或量少但含有脓血及粘液。3.伴有发热。4.有口渴、烦燥哭闹、唇舌干燥、囟门及眼窝凹陷、皮肤提起放下后缓慢展平等脱水现象。5.如有小孩精神萎糜不振、嗜睡,尽管大便次数不多也不伴有发热也需立即送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拉肚子呢?1.因为夏秋季小孩的胃肠功能差,所以饮食要富有营养但易消化,定时定量。2.多饮水,勿食生冷油腻食物。注意食品及饮水卫生,防止污染。3.注意肚腹部的保暖。

观察婴幼儿的大便性状可以了解其消化情况。

如果婴儿大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喂食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小儿腹泻的护理

◆非母乳性食品应选择容易消化、符合孩子口味的不要选择需很长时间才能消化的食物,选择以米粥或菜粥等淀粉类为主的食品,并做得软一些。但如果婴儿不愿意吃的时候也不要勉强,在一段时间内孩子不进食非母乳性食品也没有大问题。

若母乳喂养的孩子发生腹泻时,不要轻易断奶。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母亲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孩子哺乳。

◆用孩子喜欢吃的饮品来补充水分

因腹泻而失水时,补充更多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找一些孩子喜欢喝的饮品,如开水、果汁、蔬菜汁等。当腹泻严重,并伴有呕吐情况时,更应频繁地补充水分。

◆当腹泻恢复正常后,也需慢慢地增加非母乳食品的量当持续严重腹泻后,虽然腹泻已经停止了,但消化机能在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正常,不能马上恢复吃原来的非母乳食品,应该先喂添加辅食初期的粘稠状食物,过几天再慢慢的恢复。同时,需持续服用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一段时间,直到宝宝肠到完全恢复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nfu/2374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