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其中,“皮革奶”事件更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剖析“皮革奶”的真相、危害以及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什么是“皮革奶”
“皮革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将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皮革废料、毛发等物质添加到牛奶中,从而制成的“牛奶”。这种牛奶不仅口感差,而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二、“皮革奶”的危害
1. 重金属中毒:皮革废料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铬、铅等。长期食用“皮革奶”可能导致重金属中毒,引发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激素影响:部分“皮革奶”中可能含有激素,长期食用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成人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3. 化学物质中毒:皮革废料中可能含有甲醛、苯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
4. 过敏反应:部分消费者对皮革成分过敏,食用“皮革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
三、如何辨别“皮革奶”
1. 看包装:正规牛奶包装上应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若包装信息不全或模糊不清,则可能为“皮革奶”。
2. 闻气味:正规牛奶气味清新,若牛奶有异味或酸臭味,则可能为“皮革奶”。
3. 尝口感:正规牛奶口感纯正,若牛奶口感涩、酸或苦,则可能为“皮革奶”。
4. 查成分:正规牛奶成分表中应仅有生牛乳、添加剂等成分。若成分表中出现皮革、毛发等非牛奶成分,则可能为“皮革奶”。
四、应对策略
1. 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皮革奶”等违法行为。
2. 提高消费者意识: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真假牛奶,避免购买到“皮革奶”。
3. 选择正规渠道:消费者在购买牛奶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如超市、专卖店等,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4. 合理饮食: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食用乳制品,降低摄入“皮革奶”的风险。
五、总结
“皮革奶”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 序号 | 内容 |
|---|---|
| 1 |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皮革奶”等违法行为。 |
| 2 |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真假牛奶。 |
| 3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牛奶,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
| 4 |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食用乳制品,降低摄入“皮革奶”的风险。 |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食品安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皮革奶”是什么奶
何为“皮革奶”?简单点说,就是用皮革水解蛋白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这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加入到乳制品中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蛋白含量。
“皮革奶”的毒害就出在这个“皮革水解蛋白”上,它是利用皮革厂制作服装、皮鞋之后剩下的下脚料甚至是动物毛发等物质,经过水解提炼而成的一种粉状物,因其蛋白含量较高,故而被称为“皮革水解蛋白粉”。
但问题是,这种皮革水解物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六价铬有毒化合物,因此只能用于生产工业明胶,不能用于加工食用明胶。不法厂商利用这种皮革水解物,加入浓缩鲜奶精、香兰素精和甜味素等物质,经过喷雾改造后生产假冒乳制品。长期食用,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将在人体内慢慢累积,最后导致人体中毒,关节疏松肿大,甚至死亡。
关于重金属六价铬,早在几年前“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中,就有专业人士怀疑,导致患儿脑水肿、死亡的罪魁祸首并非假奶粉所致的营养不良,而是重金属中毒。不过,此前,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还有一种叫“皮革水解蛋白”的物质。
近年来,皮革水解蛋白若隐若现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一些专业人士这才恍然大悟,他们怀疑不法厂商当时就在假奶粉中使用了皮革水解蛋白。
经历了“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以及“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一次次受到伤害的我们曾善良地认为,包括晨园在内的所有乳企,这下总算应该产生深刻的危机意识了吧,这下总该以三鹿为鉴,加强行业自律,注重食品质量安全了吧。
然而,我们终究又被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作案的晨园狠狠一击。
呜呼,不法厂商道德沦丧、人性泯灭以至如此地步,令人咋舌!
就在《新民周刊》刊发此稿之际,奶业又曝“解抗奶”——卫生、农业、工商、质检等六部委突然叫停“无抗奶”,据报,很大程度上是防止企业在牛奶及奶制品中使用“解抗剂”。
何谓“解抗剂”?其学名为“β-内酰胺酶”,可以用来分解和掩蔽鲜奶及奶制品中的残存抗生素,使牛奶顺利通过检测,冒充“无抗奶”坑骗消费者。
呜呼,中国乳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晨园”丑闻
三鹿奶粉事件,首先披露内幕的是媒体记者,而非监管部门,这一次,如果不是“深喉”举报,“晨园”的黑幕也不知何时才能揭晓。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感谢这位至今仍未浮出水面的“深喉”,不管他是良心发现的晨园“皮革奶”共犯,还是偶然发现“天机”的晨园员工,或者是晨园负责人事后诬蔑的那位“眼红晨园业绩的同行”。
今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接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称,浙江金华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一种“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质,以提高产品蛋白质含量。3月5日,金华市质监局、兰溪市质监局配合浙江省质监局对位于兰溪市赤山湖绿色农庄内的这家乳制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获3包20公斤装无标签白色粉末,经浙江省质监局鉴定为皮革水解蛋白粉。
3月18日,浙江省质监局抽样检测晨园乳业8个批次的含乳饮料成品、半成品,结果其中3批次成品、2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之后,质监部门根据公司销售出库单紧急展开省内清查、省外协查,在浙江省的嘉善、海宁、龙游、诸暨四地检测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的晨园乳业产品1298箱,并就地封存。此外,晨园乳业还从慈溪、诸暨等地还召回含乳饮料760箱,其中576箱检测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晨园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根据相关部门的信息显示,晨园乳业有限公司2001年7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230万元,2005年3月取得乳制品(巴氏杀菌乳、酸乳)及饮料类(含乳饮料)生产许可证,2007年5月完成换证。
不过,据本刊记者调查,该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为“晨园”系列的含乳饮料,至于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情况,目前的证据显示,最早可以追溯至2008年10月20日——监管部门从当天生产的含乳饮料中检测出了这种皮革水解物。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与三鹿奶粉事件如出一辙,晨园乳业的负责人在事情刚败露时仍然对前来采访的媒体信誓旦旦,矢口否认添加过皮革水解蛋白。对于被举报添加皮革水解蛋白,“晨园”的解释是,该公司日生产能力70吨,年销售额18 20万元,在当地乳品行业中是排得上号的,可能是同行眼红,设计诬陷。
为洗清嫌疑,这名负责人还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晨园乳业公司吸取同行教训,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购置了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FOSS120多功能全自动鲜奶检测设备,加强对鲜奶质量的有效管理。
什么是皮革奶
皮革奶,顾名思义,是指在乳制品中非法添加了“皮革水解蛋白”的产品。这种添加物源于皮革废料和动物毛发的水解产物,尽管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六价铬重金属有毒化合物,使其在法律上只能用于工业明胶,而非食用明胶。不法厂商会利用这种皮革水解物,结合浓缩鲜奶精、香兰素和甜味素等,通过喷雾技术伪装成真正的乳制品。后果严重,长期食用会导致重金属在体内积累,引发中毒症状,如关节问题和健康风险,甚至威胁生命。事实上,卫生部门已明确禁止将这类水解蛋白用于乳制品的生产加工。
因此,皮革奶的存在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一种潜在威胁,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应谨慎选择,并确保产品来源合法,以确保食品安全。
国家有关于“皮革奶”的相关规定吗
2004年5月27日,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0号,明令禁止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禁止以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明胶、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儿童食品和其他食品。
2009年3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卫监督发[2009]21号)的通知。其中,打击添加皮革水解物是乳及乳制品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明确要求,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后,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围,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从2011年3月1日起,国务院办公厅对未重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停止生产。根据新规定,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对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食品添加剂等64项指标进行自检。据估计,企业需要投入二、三百万元购置设备,行业约两成企业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农业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中,将“皮革奶”列入监测黑名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