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其中,最让家长们头疼的莫过于宝宝身上的各种小毛病了,而小儿皮疹就是其中之一。什么是小儿皮疹?它有哪些类型?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小儿皮疹?
小儿皮疹是指发生在宝宝皮肤上的各种红色或粉红色的斑丘疹。这些斑丘疹可能是由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等原因造成的。
二、小儿皮疹的类型
小儿皮疹的类型有很多,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类型:
类型 | 症状特点 |
---|---|
痒疹 | 斑丘疹,瘙痒感,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
红斑性丘疹 | 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表面光滑,不痒 |
疱疹 | 充满液体的小水疱,易破溃,伴有瘙痒感 |
药疹 | 药物引起的皮疹,分布均匀,大小不一,伴有瘙痒感 |
红斑狼疮 | 皮肤出现环形红斑,伴有关节痛、发热等症状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腔出现水疱,伴有发热、厌食等症状 |
白喉 | 咽部、口腔、皮肤出现白色膜状物,伴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
三、小儿皮疹的预防
预防小儿皮疹,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每天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干净,避免细菌、病毒滋生。
2. 合理喂养:给宝宝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宝宝抵抗力。
3. 注意卫生:避免宝宝接触生病的动物和病人,减少感染机会。
4. 接种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按时给宝宝接种各种疫苗。
四、小儿皮疹的治疗
治疗小儿皮疹,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皮疹的治疗方法:
1.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如水痘、手足口病等,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2. 抗过敏治疗:对于过敏引起的皮疹,如荨麻疹、药物疹等,可以采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等。
3. 局部治疗:对于轻度皮疹,可以在局部涂抹药膏,如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等。
4. 抗寄生虫治疗:对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皮疹,如蛔虫、钩虫等,需要采用驱虫药物治疗。
五、小儿皮疹的护理
护理小儿皮疹,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每天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皮疹加重。
2. 避免抓挠: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挠皮疹,导致感染。
3. 穿着宽松衣物:给宝宝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衣物摩擦皮疹。
4.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宝宝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小儿皮疹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小毛病,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及时治疗和护理,宝宝就能战胜这个小难题。希望本文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守护宝宝的健康成长!
小儿皮疹是什么
小儿皮疹
就一些常见的皮疹疾病加以介绍。
什么样的疹子是危险的?
皮疹的形状是千变万化的,很难单看形状去诊断出引起皮疹的原因及其潜在的危险性。主要的原则就是注意小朋友的生理状况及精神状态,是否和平常有何不一样之处。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红色的皮疹,只要是小朋友的活力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一般而言,多数是所谓的病毒疹,就比较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合并有高烧、扁桃腺及化脓红肿,就必须要小心是不是感染了猩红热。其实,疹子本身并不危险,但是引起疹子的原因,是有可能会造成危险的!
少数的疹子,因为深具特色使人一看就知道。而在平日门诊最常见引起的疹子的原因,不外乎是水痘、玫瑰疹、猩红热、手足口病、荨麻疹、川崎症等,本期先就水痘、玫瑰疹、猩红热作介绍,下一期再介绍手足口病、荨麻疹与川崎症。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但任何年纪都有可能会被感染,包括新生儿。它通常是传染皮肤、口腔及喉咙,潜伏期为7~21天。
不可使用阿司匹林退烧药
水痘的症状包括:
1.水痘的特征是会很痒,且全身会有红色丘疹并伴有透明水泡,一般的疹子比较不会长到头皮黏膜处及口腔内、甚至是生殖器上,但若是水痘,这些地方则会有皮疹的发生。
2.3~4天内小水泡变为脓泡,并干涸成黑色痂皮。但是陆续会有新的皮疹出现,整个病程须约一星期。痂皮脱落后会有痕迹留下,但是会在几个月内逐渐消退。嘴巴、眼睛或生殖器四周的疹子会特别痛。
小心水痘的并发症
1.一般会有轻微发烧、倦怠,约7~10天就会恢复。若持续发烧或有胸痛、头痛,要小心有并发症发生。
2.不可使用阿司匹林退烧药,因为可能造成雷氏Reye's症候群,对生命造成危险。
玫瑰疹
玫瑰疹是由人类疹病毒(Humanherpesviruss6;HHV-6)所引起,约有75%的玫瑰疹是由此病毒所致,其余25%则可能由其它常见之病毒感染引起。其传染方式可能是经由飞沫、唾液等口腔分泌物所传染。是一种婴幼儿非常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三至十八个月大的幼儿,尤以六到十二个月大的孩子为多。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见,不过流行季节为春、秋两季。
玫瑰疹的症状包括:
1.感染玫瑰疹时最主要的症状便是发高烧(摄氏39度以上),偶有食欲不振、呕吐、惊厥、不安、昏睡,高烧时有点倦怠,一般持续3~5天,烧退后,恢复活力,潜伏期约为5至15天。
2.除了典型的发高烧及烧退才出疹等症状外,也可能有一些其它的症状,如拉肚子、咳嗽、哭闹不安、厌食、眼皮浮肿、头部淋巴结肿大等。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婴幼儿头顶上的前囱门会鼓起来,某些会因发高烧而引起热性痉挛,须予血液常规检查、小便检查、血液培养等,和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以免将严重的疾病视为玫瑰疹。
3.当高烧减退时则进入发疹期,疹子(约2~3mm)最先出现在躯干及脸部,再慢慢向四周扩散,手脚末端的疹子最少。至于疹子的形状,从小红丘疹到较大斑疹都有可能。但疹子不会痒,且无着色或脱皮现象,约二到三天后就消退。
猩红热
猩红热是法定传染病之一,经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发之全身性反应症状,主要经由上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感染发病。一般最常见的便是链球菌咽炎。而猩红热则是在咽部感染后,细菌本身制造出的毒素引发全身性反应如发烧、倦怠、恶心、呕吐、头痛、淋巴腺肿大以及全身性皮疹。此病好发于二至十岁的小孩,潜伏期短,感染后二至四天内便会有发烧及咽痛的症状,全身性反应也会陆续出现。
猩红热的急性病程多于一周内消失,而且,引起并发症者亦不多。如能及早诊断并给予盘尼西林类的抗生素治疗,病程还会缩短更多。
猩红热疹子粗糙
猩红热症状包括:
1.突然发高烧、呕吐、喉痛、腹痛与头痛,并会畏寒。
2.扁桃腺肿大有分泌物,口腔内可见咽部潮红、扁桃腺肿大,并有分泌物,而舌头表层乳突会变红变大,如草莓般泛红并突起有如草莓舌。
3.通常皮疹会在发烧后一至二天内出现,并在三十六小时内由脖子迅速扩散到躯干、四肢,其特征是全身泛红,并伴有许多的细小丘疹;摸起来有如砂纸一般粗糙(脸上及手、脚掌例外)。
4.皮肤的红斑与丘疹多半在四、五天内会消失,但是较轻微的病患可能皮疹不明显而且很快便消失。不过猩红热的皮疹有一特色,便是在红斑退去时会有持续性一至二星期的大量脱皮现象,足以与其它皮疹作鉴别诊断。
有人担心猩红热会并发急性肾丝球炎,事实上,任何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皆有可能会引起此并发症,猩红热引起的比例并不特别高。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麻疹病原:麻疹病毒。
好发年龄: 6个月以上至5岁以下。
全身症状:
麻疹患儿有发热、咳嗽、流涕,眼部症状突出,表现为结膜炎、畏光、流泪,发热第2-3天在口腔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可见麻疹黏膜斑,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期体温更高。
皮疹特点: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颈–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风疹病原:风疹病毒。
好发年龄:好发于1~5岁宝宝,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较轻,典型表现为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一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出疹时可伴有低热,持续1-3天。
皮疹特点:
出疹顺序自面部→颈→躯干→四肢,多为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皮肤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幼儿急疹病原:人疱疹病毒6型。
好发年龄: 1~10岁。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主要见于婴幼儿,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皮疹特点: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一天出齐,次日即开始消退。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猩红热病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好发年龄:学龄前及学龄期。
全身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热、咽峡炎、杨梅舌、口周苍白圈、扁桃体炎,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体温高,少数患者在病后2-3周发生风溼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要加以注意。
皮疹特点:
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全身皮肤均可受累,疹退后伴脱皮。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肠道感染病原:埃可病毒、科萨奇病毒。
好发年龄: 5岁以下,婴幼儿居多。
全身症状:
某些肠道感染可伴有皮疹。患者可有发热、咽痛、结膜炎、腹泻、淋巴结肿大,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
皮疹特点: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水痘病原:未知
好发年龄: 2~6岁。
全身症状:
前驱期很短,感冒样症状,发热;24小时即出疹。
皮疹特点:
初为红色斑丘疹,尖端有小水疱,疱液透亮清澈,24小时后变为混浊,周围有红晕,有痒感,皮疹躯干较多,面部、四肢较少;皮疹分批出现,同一时期既有新出皮疹,也有混浊水疱疹和结痂皮疹。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药物疹病原:有发热及服药史。
好发年龄:未知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为原发病症状,有近期服药史。
皮疹特点:
皮疹与所用药有关,有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皮疹有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
小儿患皮疹有哪些症状
皮疹分布特点为向心性,以躯干、头、腰及头皮部多见,四肢较稀少,偶见于足心、手掌,尤在受压受刺激的部位如腰、臀或扎袜带之下,皮疹往往比较密集。皮疹初为丘疹或红色小斑疹,稀疏分散;数小时至1日后大多转变成椭圆形的、表浅而有薄膜包围的、四周还有红色浸润的“露珠”状疱疹。其大小不等。几天后,疱疹逐渐变干,中心微凹陷,然后结痂。再经数日至1~3周脱落,不遗留疤痕;如经过搔破或污染,以后可留轻度凹痕。皮疹轻重不一,轻者可只见10个左右的小疱疹,重者范围很广,可在起病后3~6天陆续出现,一般2~3批,多达5批者偶见。
粘膜部位也可出疹,如口、咽、结膜,早期出现小红丘疹,以后很快变成疱疹,破裂后成溃疡,很快愈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