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疫苗,我们可能会想到流感疫苗、新冠疫苗,但提到天花疫苗和卡介苗,你是否会有疑问:它们是同一种疫苗吗?这篇文章将带您揭开这个谜团,让您对这两种疫苗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天花疫苗与卡介苗的渊源
1. 天花疫苗的起源
天花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疫苗,由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在1796年发明。他发现,接种牛痘(一种牛的皮肤疾病)可以预防天花。这种疫苗被称为“牛痘疫苗”,后来发展为天花疫苗。
2. 卡介苗的起源
卡介苗是由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和介鲁特在1921年发明。他们发现,接种牛痘疫苗的婴儿可以预防结核病。这种疫苗被称为“卡介苗”,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
二、天花疫苗与卡介苗的区别
1. 疫苗成分
天花疫苗:主要成分是牛痘病毒,用于预防天花。
卡介苗:主要成分是牛痘疫苗的减毒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2. 接种目的
天花疫苗:用于预防天花。
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
3. 接种人群
天花疫苗:主要针对儿童接种。
卡介苗:主要针对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
三、天花疫苗与卡介苗的关联
1. 疫苗来源
天花疫苗和卡介苗的来源都是牛痘疫苗。牛痘疫苗是一种减毒疫苗,通过减少病毒的致病性,使其成为一种安全的疫苗。
2. 免疫机制
天花疫苗和卡介苗都通过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力来预防疾病。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抵御病原体。
四、天花疫苗与卡介苗的应用
1. 天花疫苗
天花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基本消灭。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被彻底消灭。
2. 卡介苗
卡介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用于预防结核病。我国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进行卡介苗接种。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天花疫苗和卡介苗不是同一种疫苗。天花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天花,而卡介苗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两者虽然都来源于牛痘疫苗,但接种目的、接种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
表格:天花疫苗与卡介苗对比
项目 | 天花疫苗 | 卡介苗 |
---|---|---|
疫苗成分 | 牛痘病毒 | 牛痘疫苗减毒株 |
接种目的 | 预防天花 | 预防结核病 |
接种人群 | 儿童 | 新生儿和婴幼儿 |
应用现状 | 已基本消灭天花 | 广泛用于预防结核病 |
了解天花疫苗和卡介苗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两种疫苗,为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疫苗。
古代有疫苗吗古代人是怎么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
说到疫苗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疫苗是人们研制出的一种预防疾病的产品,当然了,疫苗说白了其实就是以毒攻毒,让人的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来以后遇到了类似的疾病就不会生病了。那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都知道儿童是接种疫苗最多的人群,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那么,在古代有疫苗吗?古代人是怎么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一起来看看吧!
70后,手臂上都有一块疤,那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来的。年轻的80后,胳膊上就没有这个疤了,因为1977年全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被治愈之后,天花病毒已灭绝(实验室除外)。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剿灭。当然,现在小朋友的手臂上也有一块小疤痕,不过那不是接种天花疫苗,而是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的疫苗。
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3000年的时间(有文字可考的天花瘟疫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致死率高达30%。在18世纪末,每年大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生命。天花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中国人称之为痘疮。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在中国的一次爆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而天花疫苗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疫苗,可以追溯到11世纪,是宋代中国人发明的疫苗,叫做痘苗。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焉。这也是史料记载的最早一次天花疫苗接种。不过朱纯嘏将宋真宗时误记成了宋仁宗时。
清代的官编医书《御纂医宗金鉴》也说: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究其所源,云自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
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一种痘法也叫做人痘法,跟后来的牛痘法相区别。作为痘苗的痂或脓汁,叫做时苗,跟后来的熟苗也不一样。
可以想象,用时苗接种的人痘法,一开始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跟被自然传染了天花几乎没什么差异,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接种的致死率约20%。后来,医生发现,如果对痘苗加以筛选,选育六七代之后,痘苗的毒力就会大大降低,几乎不再致死。这种选育出来的痘苗,就是熟苗。清代医书《种痘心法》称: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若时苗能连种七次,精加选炼,即为熟苗。
熟苗的安全性如何?另一本清代医书《种痘新书》提供了一个数据: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致死率降至0.33%。
按有史料可证的说法,这种比较安全的熟苗最早出现在明代隆庆年间。此前,明朝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这场天花的流行,也促成了种痘法的推广: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由此蔓延天下。正是在这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明代医生发明了熟苗接种法。
当时许多医生家中都保存有熟苗: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近日溧阳人窃而为之者亦不少。当日异传之家,至今尚留苗种,必须三金,方得一枝丹苗。买苗后医家因以获利。时当冬夏种痘者,即以亲生族党姻戚之子传种,留种谓之养苗。北宋的峨眉山神医既然能种痘,百不失一,我估计家中也保存有筛选、改良过的痘苗。
入清之后,由于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康熙对天花的传染非常警惕(康熙本人也得过天花),下令推广种痘法: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以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17世纪下半叶,清代康熙年间),中国的种痘法传入俄罗斯,然后经中亚传至土耳其。18世纪初,英国驻土耳其公使的夫人蒙塔菇又将种痘法从君士坦丁堡带回英国,英国很快成为欧洲的人痘接种中心。
1733年,法国的伏尔泰发表文章,鼓励国民积极种痘:据我所知,中国的预防疗法已有数百年历史。这是很好的例证,因为中国人被视为世界上最具智慧,最具能力的民族。当然,他们并不采用直接的接种,而是通过鼻子,就像我们吸鼻烟一样。这种方法可能更易接受,它确实能够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当时欧洲的接种方法是用小刀割破手臂皮肤,再种上痘苗。
此时的痘苗,尽管已相对比较安全,但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大约18世纪末,英国一位乡村医生琴纳发现,奶牛的疱疹能传染给挤奶工,而感染了其中一种疱疹(即牛痘)的挤奶工则不会感染上天花。换言之,牛痘的脓浆可以预防天花。而且,人感染上牛痘的症状非常轻,更不会致死。于是,一种比古老的人痘法更有效、更安全的种痘法——牛痘法被发现了。
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种痘术在国外转了一圈之后,脱胎换骨,又再传回它的故乡。最先是一位葡萄牙医生将牛痘疫苗从马尼拉带到澳门,之后一位英国医生又把牛痘疫苗从澳门带到广州,从此在中国东南沿海传开。清末沿海一带,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叫痘师,他们经传教士医生的培训,在中国展开接种牛痘的业务。
牛痘术发明人琴纳说,中国人似乎比他家乡的英国人更信赖牛痘术。当时在欧洲,许多人都认为,种过牛痘疫苗的人会长出牛角、牛毛。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消灭天花疾病(天花是第一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被正式宣布消灭的人类疾病),不是因为我们的医学有多么发达,而是因为我们有足够长的时间使用疫苗,从人痘到牛痘,从个别接种到普遍预防,人类差不多用了90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与英国人都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而文明之间的互相接触与交流,则加速了技术发展与文明演进的进程。
胳膊上两个豆豆是接种的什么疫苗
接种卡介苗引起的。当时卡介苗不像是现在,接种一针即可。当时还有复种的,所以有两个疤痕也是很正常的。
卡介苗是预防结合的疫苗。
88年出生的当时一般接种五苗:卡介苗、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90年代年开始部分使用乙肝、乙脑等疫苗了。
哺乳期妈妈可以打育苗吗
哺乳期的女性不论是接种灭活型疫苗还是减毒型疫苗,都不会影响到母亲本身以及婴儿的母乳喂养安全。母乳喂养不会降低任何免疫接种的效果,也不是其禁忌症。
虽然活性疫苗会在母亲的体内增殖,但是并没有资料显示,大多数的活性疫苗能够进入乳汁中。即使风疹疫苗可能进入到乳汁中,疫苗中的病毒通常并不会感染婴儿。就是发生感染,婴儿也能够耐受毒性减弱的病毒。灭活型疫苗、基因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多糖疫苗、共轭疫苗和类毒素,则对母乳喂养的妈妈和宝宝通常都没有危险。
●免疫球蛋白
这是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而疫苗是给人体注射的抗原,所以免疫球蛋白并非疫苗,但是同样能够起到强化免
疫的效果,不过持续时间较短。
●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类毒素由于变性或者化学修饰而失去了毒素,但是仍然保留抗原性,所以可以起到疫苗的作用。引起白喉和破伤风的细菌经过化学处理失去了毒性,就成为了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可以使身体产生识别这两类细菌的抗体。
●甲肝疫苗
这是一种灭活型疫苗,甲肝病毒已经被杀死,疫苗中仅仅包含甲肝病毒的抗原成分。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目前还没有关于哺乳期的母亲接种甲肝疫苗对婴儿是否安全的数据。虽然哺乳期的母亲接种甲肝疫苗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为了保险起见,母亲最好注射甲肝免疫球蛋白代替甲肝疫苗。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基因重组疫苗或者是从血清中提取的。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可以√
●流感疫苗
1.有的流感疫苗是灭活型的或者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利用流感病毒表面的抗原所制成的不含有核酸,但能够诱发机体产生抗体的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可以√
2.还有一种流感疫苗是毒性减弱的活病毒。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在孩子6~23个月大时,妈妈最好还是选择灭活流感疫苗。另外,孩子自身和其它照顾孩子的人如果要接种,最好也选择灭活疫苗。
●麻疹疫苗
这是一种毒性减弱的活病毒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可以√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这是一种灭活疫苗,不仅10岁以下的儿童需要接种,到乙型脑炎疫区去的成年人(例如出差或者旅行)也要接种。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目前没有资料显示哺乳期妈妈接种对婴儿是否安全,因此不建议接种。
●流行性脑脊椎膜炎疫苗
这是一种多糖疫苗,用来预防细菌性脑膜炎已有30年历史,但免疫效果只有1年,所以在预计疫情到来之前应该注射预防。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可以√
●腮腺炎疫苗
这是一种毒性减弱的活病毒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可以√
●肺炎疫苗
这是一种多糖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目前没有关于哺乳期妈妈注射这种疫苗对婴儿是否安全的资料,但是这种疫苗让婴儿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不大。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预防它的疫苗除了常见的糖丸以外,还有一种灭活的针剂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可以√
●狂犬病疫苗
这是一种灭活疫苗,被动物咬伤后接种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虽然目前没有关于哺乳期妈妈接种对婴儿是否安全的数据,但是在哺乳期妈妈接种后,她们所哺育的婴儿通常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风疹疫苗
这是一种毒性减弱的活病毒疫苗。成人也可能患风疹,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风疹流行唯一的有效措施。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可以√
●天花疫苗
这是毒性减弱的活病毒疫苗。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在1980年宣布天花病毒已经灭绝,所以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在这之后停止了接种天花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如果天花再次流行,也不建议接种,最好咨询医生采取其他方法预防。
●肺结核疫苗
肺结核疫苗也就是卡介苗,是一种毒性减弱的活结核分枝杆菌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目前没有关于哺乳期妈妈注射对婴儿是否安全的资料,不过这种疫苗对成人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伤寒疫苗
1.预防伤寒的ViCPS是一种多糖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目前没有数据显示哺乳期妈妈接种对婴儿是否安全,但是如果感染伤寒的几率非常高,可以接种。
2.预防伤寒的Ty21a是一种活菌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目前没有数据显示哺乳期妈妈接种对婴儿是否安全,但是如果感染伤寒的几率非常高,可以接种。
●水痘疫苗
这是一种毒性减弱的活病毒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可以√
●黄热病疫苗
这是一种毒性减弱的活病毒疫苗。
哺乳期妈妈能否注射?
处于哺乳期的妈妈不能接种该疫苗,因为疫苗中的17D病毒有可能通过乳汁传染给婴儿。如果需要去有黄热病疫情的地区,接种是必须的,此时最好询问医生的意见是否需要断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