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查出白血病吗(血常规能查出白血病吗看哪个数值)

白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白血病的诊断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其中,血常规检测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经济的检查方法,在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血常规检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展开论述。

一、血常规检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1. 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增多,以及白细胞在骨髓、外周血、组织中的浸润。根据细胞分化程度,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

2. 血常规检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1)白细胞计数异常

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计数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白血病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往往出现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显著升高,甚至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则相对较低,但也可出现升高。

(2)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异常

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也可能出现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往往降低,表现为贫血症状;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

(3)血小板计数异常

血小板计数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白血病患者中,血小板计数可能降低,甚至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状。

(4)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测中的细胞形态学检查,如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有助于发现白血病患者特有的细胞形态变化,如幼稚细胞增多、细胞核浆比例失调等。

二、血常规检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1. 早期诊断

白血病是一种进展迅速的疾病,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血常规检测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在早期发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异常,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2. 指导治疗

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细胞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的病情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3. 监测病情变化

白血病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检测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通过定期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临床医生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经济实惠

相较于其他检查方法,血常规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等优点,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便利。

血常规检测在白血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白血病,指导治疗,监测病情变化。因此,血常规检测在白血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李晓光,张丽芳. 白血病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10):912-915.

[2] 王晓燕,刘丽华,张晓辉. 白血病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8(11):229-231.

[3] 杨柳,刘丽华,张晓辉. 白血病血常规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97-199.

白血病化验血常规能发现吗

大多数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象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以上者可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例的血涂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患者血片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骨髓象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常超过20×10^9/L,疾病早期常在50×10^9/L以下,晚期增高明显,可达100×10^9/L以上,血片中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粒细胞<10%,一般为1%~3%;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后者有助于诊断。疾病早期血小板多在正常水平,部分患者增多;晚期血小板渐减少,并出现贫血。加速期血或骨髓原粒细胞≥10%;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进行性增加或减少;骨髓活检显示胶原纤维显著增生。急性变时骨髓中原粒细胞或原淋+幼淋巴细胞或原单+幼单核细胞>20%;外周血中原粒+早幼粒细胞>30%;骨髓中原粒+早幼粒细胞>50%;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凡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数增高,根据典型的血象、骨髓象改变、脾大、Ph染色体阳性即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出诊断。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血象为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占50%以上,绝对值≥5×10^9/L(持续4周以上),以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可见少数幼淋巴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破碎细胞易见。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随着病情发展,血小板减少,贫血逐渐明显。

结合临床表现,外周血中持续性单克隆性淋巴细胞大于5×10^9/L,骨髓中淋巴细胞≥ 40%,以及根据免疫学表面标志,可以作出诊断和分类。

血常规能查出白血病吗

血常规有可能提示白血病,但不能直接确诊白血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血常规的提示作用:

血常规是检查血液病的基本且重要的手段。如果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远超正常值,例如达到20000/μL、30000/μL等,这可能提示存在白血病的风险。

血常规的局限性:

白细胞增高并非白血病的绝对指征。感染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升高。有些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可能不高,甚至低于正常值,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因此,不能单纯依靠白细胞数量的高低来确定是否存在白血病。

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

如果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异常,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血涂片,以观察白细胞的质量和形态。最可靠的确诊方法是骨髓检查,因为造血发生在骨髓,白血病发生时骨髓必有变化。

骨髓检查的重要性:

骨髓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金标准。通过骨髓检查,可以基本明确是否存在白血病,并进一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

综上所述,虽然血常规有可能提示白血病的风险,但不能直接确诊白血病。确诊白血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特别是骨髓检查。

化验血常规能查出白血病吗

血常规不能确诊白血病。白血病的确诊必须依靠骨髓象、流式细胞学检测及分子遗传学等检测,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才能够对白血病进行确诊。但是血常规检测对于白血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例如白细胞的异常增高或减低,伴贫血、血小板减低症状,都提示白血病的可能,此时则应该进行深入的检查。

单纯从血常规的血细胞计数确诊白血病比较困难,但是医生可以从中发现血常规的异常,并通过负片和外周血形态分析,比如在外周血涂片中发现原始幼稚细胞,则提示进一步的检查。比如骨髓象分析,就可以达到确诊的目的,所以血常规对于白血病的确诊很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6122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