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先天性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溶血性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的溶血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本文将围绕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与治疗的理论依据。

一、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1. 黄疸

黄疸是溶血性黄疸最典型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白发黄。这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使得胆红素在皮肤、黏膜和眼白发黄。据统计,约80%的溶血性黄疸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

2. 贫血

溶血性黄疸患者常常伴有贫血,这是由于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导致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堆积。根据贫血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贫血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等。

3. 网织红细胞增多

溶血性黄疸患者血液中的网织红细胞增多,这是由于骨髓为了补充破坏的红细胞,而增加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网织红细胞增多是溶血性黄疸的重要特征之一。据统计,约90%的溶血性黄疸患者会出现网织红细胞增多。

二、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及分类

1. 病因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感染、药物、毒素等。其中,遗传因素是导致溶血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2.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溶血性黄疸可分为以下几类:

(1)遗传性溶血性黄疸: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2)获得性溶血性黄疸:如药物性溶血、毒素性溶血等。

(3)免疫性溶血性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免疫性溶血等。

三、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1)病史和临床表现:黄疸、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等。

(2)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测定等。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

2. 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去除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停用药物、清除毒素等。

(2)支持治疗:输血、补充铁剂等。

(3)药物治疗:抗贫血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4)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治疗。

溶血性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的溶血性疾病,其三大特征为黄疸、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了解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分类、诊断与治疗,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永安,李春华.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与诊断[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29(6):432-434.

[2] 王晓燕,张晓峰.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736-738.

[3] 刘春艳,赵宇,刘立新.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26-28.

溶血病怎么治疗

问题一:溶血症要怎么治疗呢? 女方是O型,男方不是O型的情况,有可能发生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女方体内的IGG型的抗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红细胞反应.怀孕之前没有必要检查,到了怀孕4个月时可以检查一下血型抗体效价.一般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多不严重,即使比较严重的也是有治疗的办法的.不要过于担心.

问题二:溶血症小孩子会是怎样 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黄疸 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患溶血症的宝宝都有轻重不等的贫血。

肝脾肿大 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胆红素脑病 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发热 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爸爸妈妈也不需要太担心

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

希望采纳

问题三:如果溶血了怎么办 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宝宝应该是轻度【慢性溶血性黄疸 】治疗难度比较大,也有可能存在后期变化,请你一定要【重视。】凡溶血者,都可能出现黄疸,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病(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因.(2)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②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误输异型血。③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败血症、疟疾、毒蛇咬伤、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2.临床表现急性溶血时,起病急骤,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腰痛、呕吐,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主要表现为先天性或家族性,有贫血、黄疸、脾肿大三大特征。3.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一般正常。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具有溶血性贫血的改变,如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治疗】溶血性黄疸又称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根据病情需换血,光疗,药物等治疗。血浆静脉注射、使用强的松或氢化考地松…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症状是贫血、黄疸、水肿等。由细胞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缺陷所致的黄床少见。大多发生于小儿和青年期,有家族遗传性。【建议你转院治疗,本病治疗原则之一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越早越好,病程拖得越长,潜在风险越大,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比如脑神经受

溶血性黄疸检查结果大概几天能拿到

对于刚刚出现的宝宝会有很多的异常情况出现,有很多的宝宝在妈妈肚子的时候会受到胎盘或者是其他的影响导致宝宝会出现溶血性黄疸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需要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就要进行检查,那么溶血性黄疸检查结果大概几天能拿到?

溶血性黄疸检查结果大概几天能拿到

每个小孩情况不一样,一般一周。造成黄胆的原因很多,后面再次出现不一定和溶血有关,但仍需重视。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猪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溶血性黄疸原因是:①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②红细胞受外在因素所损害。受损红细胞可在网状内皮系统内提早破坏,或直接在血管内破坏。

溶血性黄疸本身不需要在治愈后重新检查,不会复发,但如果黄疸非常严重,通常在医院时需要排出胆红素脑病,只要没有胆红素脑病,就没有必要了复查。它不会影响后来的增长和发展。 如果您担心未完全治愈,可在一个月左右后到医院检查。

溶血性黄疸的三大特征

黄疸早期的时候可能只是巩膜黄染,一旦发现眼球或者皮肤发黄,有可能是肝病引起的直接胆红素升高引起的黄疸,也可以是溶血性贫血引起的黄疸。在初期的时候并不能够鉴别出来这种黄疸的类型,通过在医院就诊,做相应的检查,才能明确这种黄疸是哪一种疾病引起的。

溶血性黄疸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的时候,多数病人会有发烧、腰疼,而且会有像酱油色的尿液,这种情况就高度怀疑血管内溶血引起的黄疸。黄疸做了生化的检查,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当然溶血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有直接胆红素的升高、总胆红素的升高,同时还有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的一些酶升高,比如乳酸脱氢酶的升高。同时查血常规的时候会发现有红细胞的减少、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一般会超过5%。做血涂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大量的破碎的红细胞,这些都是溶血性黄疸的表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53499.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