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着婴幼儿的健康。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万例肠套叠病例,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将针对肠套叠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肠套叠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 病因
肠套叠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肠道发育不良、肠壁炎症、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其中,80%的肠套叠病例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
2. 临床表现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腹痛: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持续时间不等。
(2)呕吐:多为胃内容物,有时伴有胆汁。
(3)血便:多为果酱样便,伴有腥臭味。
(4)腹部包块:在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
(5)全身症状:如发热、脱水、精神萎靡等。
二、肠套叠的治疗策略
1. 保守治疗
(1)灌肠复位:适用于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的肠套叠患者。通过灌肠使套叠的肠管复位,恢复肠道通畅。
(2)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吐药等,以缓解症状。
2. 手术治疗
(1)经腹手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肠套叠患者。手术方法包括肠套叠复位术和肠切除吻合术。
(2)腹腔镜手术: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肠套叠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三、肠套叠的预防与护理
1. 预防
(1)加强孕期营养,提高胎儿肠道发育。
(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3)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肠套叠。
2. 护理
(1)保持患儿营养均衡,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2)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保持患儿肠道通畅,预防便秘。
肠套叠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肠道疾病,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了解肠套叠的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健康。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积极配合医生,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做好预防与护理工作。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肠道健康,共同为婴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晓辉,李晓辉,刘振华. 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11):832-834.
[2] 陈静,王丽君,张晓辉. 肠套叠的护理体会[J]. 护理研究,2016,30(11):1617-1619.
[3] 肖丽,刘丽华,王丽君. 肠套叠的手术治疗与护理[J]. 护理研究,2017,31(10):1473-1475.
小儿肠套叠怎么治疗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一般用于发病48小时以内,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套叠不重者,目前包括X线透视下空气或钡剂 *** 复位、在B超监测下生理盐水 *** 复位及应用纤维结肠镜气体复位等。复位后患儿常安然入睡,腹胀减轻,肿块消失。常在复位后服用药用炭1g,数小时后由 *** 排出含有黑色碳末的粪便,完全复位后方可进食,若 *** 后患儿出现腹胀、高热及心率加快等症状,可能原因为肠内的细菌和毒素被吸收,需要静脉补液和应用抗生素等抗感染及相关对症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指征为发病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较差,多次复发、慢性肠套叠、或复合型肠套叠、非手术复位失败及晚期合并有其他肠道疾患等。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同时需禁食、停留胃管与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等。术后可能合并的并发症有高热、抽搐、腹胀、切口裂开及肠瘘与腹膜炎等。
发病时间
1、年龄:
多发生在2岁以内,又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4-10个月为高峯,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逐渐降低,多发生于肥胖男婴。
2、发病季节:
终年可见,以春末夏初发病较为集中。
发病原因
可能与饮食习惯和方式的改变、食物 *** 及手术引起肠功能紊乱,回盲部局部解剖异常、肠道痉挛和病毒感染等有关。
临牀表现
婴儿急性肠套叠多见于近端的肠管套入远端的肠管,以回肠末端套入回盲部或结肠多见。急性肠套叠临牀上多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排果酱样大便、腹部可扪及到腊肠样包块。
预防措施
1、 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也不能过饱,最好能按时按量进食,防止小儿胃肠负担过重或饥饿不适。
2、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以防小儿尚未发育健全的胃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
3、 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小儿受到家冷、炎热等环境变化的 *** ,引起胃肠蠕动紊乱。
4、 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驱虫,不要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索。
5、 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影响,还有可能旧病复发,因此,不要以为孩子曾经患过肠套叠就疏忽大意。
相关文章:
[小儿胃肠生长痛的原因]
[小儿急性肠胃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肠绞痛 如何帮宝宝缓解]
儿童肠套叠怎么治疗
儿童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 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这是最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复位率高达95%。具体操作是取气囊导尿管,润滑后插入患儿直肠内,连接自动控制压力结肠灌注器,在X线透视下往直肠内注入气体,直至肠套叠肿块影完全消失,气体进入小肠,提示肠套叠已复位成功。 钡剂灌肠:也是非手术疗法的一种,但相较于空气灌肠,其应用可能较少。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在B超的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以达到肠套叠复位的目的。
手术疗法: 适用于非手术复位未成功的患儿:如果空气加压灌肠等非手术方法未能成功复位肠套叠,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发病时间超过2448小时且病情严重的患儿:如果发病时间超过2448小时,且患儿存在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怀疑有腹膜炎、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提示为小肠套叠的患儿:小肠套叠相较于大肠套叠更为复杂,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高度怀疑为继发性肠套叠的患儿:部分继发性肠套叠患儿可能需要在腹腔镜下进行肠套叠复位术,这种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小狗肠套叠有几种治疗方法
1、对病犬进行腹腔灌注,取适量肥皂水进行高压灌肠,未能整复肠道。
2、手术整复:用整眠0.3毫升皮下注射麻醉,然腹部剪毛,消毒,铺上干净纱布,没腹白线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切开腹肌,再切开腹膜,并用灭菌纱布抹干流出的鲜血。并找出套叠的肠段,只见套叠肠段颜色深暗,用温生理盐水浸泡5分钟,未见蠕动和颜色褪去,判断该肠段已经坏死,判为坏死肠段应进行手术切除,切除前先止血,预防瘀血部的毒素进入血液里面,切除后用碘酒消毒,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端端吻合缝线后复回腹腔,撒进适量的青霉素后分腹膜、肌肉、皮肤三层进行各自缝合关闭腹腔,涂上碘酒。
3.手术后的护理
每天将格林氏液和葡萄糖按1/1比例混合进行静脉滴注,每次100毫升,同时每天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进行抗菌消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