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温的升高一直是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发热”和“发烧”这两个词,但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本文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发热与发烧的区别,揭示体温升高的奥秘。
一、发热与发烧的定义
1. 发热
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即超过37℃。发热是人体对各种病原体感染、炎症反应、肿瘤、药物等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发热可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其中低热指体温在37.3℃~38℃之间,中等热指体温在38.1℃~39℃之间,高热指体温在39.1℃~41℃之间,超高热指体温在41℃以上。
2. 发烧
发烧是发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并伴有明显不适症状。发烧通常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发热与发烧的区别
1. 指标不同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而发烧则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并伴有明显不适症状。换句话说,发烧是发热的一种表现,但并非所有发热都会导致发烧。
2. 原因不同
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炎症、肿瘤、药物等,而发烧通常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发烧是最常见的发烧类型,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3. 持续时间不同
发热的持续时间因病因而异,有的发热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而发烧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3~5天。
三、发热与发烧的处理方法
1. 发热
(1)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2)多饮水,保持电解质平衡。
(3)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 发烧
(1)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2)多饮水,保持电解质平衡。
(3)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5)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抗病毒等。
发热与发烧是人体对各种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了解发热与发烧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体温升高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发热或发烧,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振义,张伯礼. 临床医学概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李兰娟,王宇,张伯礼. 传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王宇,张伯礼.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发热和发烧有什么区别吗
发热与发烧没有区别。
发烧(疾病)一般指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iknow-pic.cdn.bcebos.com/0ff41bd5ad6eddc4e33c962237dbb6fd5366330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ff41bd5ad6eddc4e33c962237dbb6fd5366330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若孩子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则可认为属于发热范畴。发热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外源性致热原(ExogenousPyrogen)进入机体,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
2、产生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EP)。
3、EP直接或通过中枢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体温调定点上升。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在一个新的调定点达到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8F%91%E7%83%AD/35767?fromtitle=%E5%8F%91%E7%83%A7&fromid=35923″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发热
发烧是怎么引起的 高烧的两种误区
发烧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发烧是很多人都得过的一种疾病,导致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发烧的时候身体会很难受,四肢无力,头重脚轻,浑身发热。
发烧是怎么引起的
1、感染引起发烧感染一直都是引起发热最主要的原因,感染性发热常是细菌、病毒引起的,另外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大多感染性疾病都会引起发热,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疟疾、麻疹、中耳炎等。
2、肿瘤引起发烧肿瘤也会引起发烧,特别是在晚期肿瘤发热症状较为明显。常见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肺癌,肾细胞癌、甲状腺转移癌等,发烧主要是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吸收所致的“吸收热”。
3、血液病引起发烧引起发烧的系统疾病有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出血性疾病等。其中,部分血液病的发热也是因为“吸收热”所致。
4、其他原因引起发烧还有一些引起发烧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如烧伤、骨折、中暑、风湿热、甲状腺疾病、痛风性关节炎、肾上腺疾病、脑外伤、安眠药中毒、手术后或大出血后等,均会导致出现发烧症状。
发烧小贴士: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因为身体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注意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所以,体温不太高时,可通过多喝水来减少发热带来的不适感,或者用冷毛巾敷额头,达到降温的效果。但是如体温超过38.5度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查明病因,以免后果严重。
高烧的两种误区
1、脑炎或脑膜炎等不是单纯高烧所致
人体发烧,最高温度很少会超过41℃的,而若超过了这个温度,极有可能是孩子患了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或其他疾病,并不是单纯的发烧。发烧不是病而身体对某些疾病的反应。但是有一些疾病在初期仅仅表现为发烧,并不会表现出其特征性症状、体征。等到特异性表现出现已经发烧数日,因此会被人们误以为这些实质性疾病是“烧出来”,较为常见的是肺炎、脑炎等。脑炎或脑膜炎会发热,会损伤脑部,但这并非高烧所导致,而是感染了会攻击脑部的病毒,与发烧无关。通常会伴随意识不清、昏睡不醒、胡言乱语、头痛剧烈等症状。
2、超高温并不是通常意义的发烧
另一种情形就是所谓的超高温。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理性状态,指某些疾病状态下,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遭到破坏致使体温失去控制而异常升高达到或超过40°C,甚至41~42°C及以上。当核心体温超过42°C时,人体的很多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会遭遇实质性、不可逆性的损害,这时就真的可以“烧出疾病”,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如中暑热射病、以及某些脑部疾病直接破坏了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中暑时的超高热(体温往往接近42 ),高温时伴有惊厥的时间比较长(持续15分钟以上),很有可能会损伤脑细胞。但是,我们得区分开来,超高温完全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发烧,前者是正常体温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病理性过程,而发烧完全掌控在体温调节机制之下的生理性反应,发烧时下丘脑调定点温度通常在36~40°C范围内,偶尔会高过40°C、40.5°C,达到超高温的水平。但是与病理性超高温的最大区别是体温调节机制仍然有效,可以通过生理性散热机制使体温下降,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
体温多少度会损伤脑部
目前医学研究认为体温要达41~42℃甚至更高,持续30分钟以上,才会破坏脑细胞蛋白质结构而造成脑细胞损害或死亡,而临床上只有少数特别的情况才有,如中暑、恶性高热、先天汗腺缺乏等。普通的发烧、高烧达不到的,发烧时下丘脑调定点温度通常在36~40°C范围内,偶尔会高过40°C、40.5°C,达到超高温的水平。
发烧的几种体温
37.4~37.9℃属于低烧
38~38.9℃属于中度发烧
39~41℃属于高烧
41℃以上属于超高烧
感冒和发烧有什么区别
感冒和发烧的区别是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喷嚏,鼻塞,咳嗽,咽干,咽痒或咽喉部的烧灼感可伴有疼痛流泪,味觉迟钝,声音嘶哑,严重时伴有发热症状,而发烧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11种症状,如果全身发烧,可先测一下体温,体温超过37度,应该进一步进行检查,以明确发病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