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什么程度叫脱水(拉稀,肚子咕噜噜响,大便水状)

腹泻,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病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腹泻不仅让人身体不适,还可能引发脱水。腹泻到什么程度才会导致脱水呢?本文将为您揭秘腹泻程度与脱水的微妙关系。

一、腹泻与脱水的概念

1. 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呈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

2. 脱水:脱水是指人体失水过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脱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二、腹泻程度与脱水的关联

1. 轻度脱水:当腹泻导致人体失水量占体重的2%-3%时,称为轻度脱水。此时,患者会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稍差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得到缓解。

2. 中度脱水:当腹泻导致人体失水量占体重的4%-6%时,称为中度脱水。此时,患者会出现极度口渴、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症状。中度脱水需及时就医,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 重度脱水:当腹泻导致人体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时,称为重度脱水。此时,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重度脱水需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救治。

三、腹泻程度与脱水的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预防腹泻。

2.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3.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4.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预防脱水。

腹泻与脱水密切相关,腹泻程度越高,脱水风险越大。了解腹泻程度与脱水的微妙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腹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饮食卫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以降低腹泻和脱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王丽丽. 腹泻与脱水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5(2):1-3.

[2] 刘晓燕,李晓红. 腹泻与脱水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17,31(5):778-780.

[3] 胡丽芳,张晓燕. 腹泻与脱水的临床护理[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1):1-3.

拉肚子什么程度叫脱水

拉肚子又称腹泻,出现腹泻症状时,如果患者水分的摄入量低于排出量,可能出现脱水。脱水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情况,脱水初始通常无明显表现,难以察觉,但此时机体水分已经开始缺乏。

轻度脱水多发生在腹泻初期,水分丢失较少,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轻度口渴、恶心、乏力、尿量轻度减少的情况。此时如果没有得到控制可能进一步发展,出现呕吐、皮肤失去弹性、皱褶增多、眼窝下陷、哭时无泪、烦躁不安、头晕、少尿等症状,此时体重可有明显的减轻,约5%-10%。建议如果腹泻后出现类似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如果体液丢失量>体重10%,患者严重少尿甚至无尿,出现躁狂、谵妄、抽搐、昏迷,出现低血压、皮肤花纹等休克表现,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需要紧急抢救。

建议腹泻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补液,尤其是急性腹泻者,如口服氯化钠溶液、糖溶液等。如果患者脱水严重,还可以通过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的方式进行补液,以免对机体产生严重危害,同时需要治疗原发病,比如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止泻治疗。

拉肚子什么程度叫脱水 腹泻脱水怎么补充电解质

拉肚子出现口干、口渴、恶心、脉搏细弱、精神萎靡、少尿、血压下降等可以叫做脱水,具体要根据脱水的程度来决定。

轻度脱水时,患者失水量大概为体重的2-5%,主要症状包括口干、口渴、疲乏、头晕等。

中等脱水时,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10%,患者常表现出皮肤弹性下降、口舌干燥、恶心呕吐、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眼窝深陷、视力模糊等症状。

重度脱水时,失水量大概为体重的10-15%,严重症状包括少尿或无尿、精神萎靡、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表情淡漠等,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

腹泻患者如出现脱水,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补液治疗,以缓解不良症状。

腹泻脱水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补充盐水和口服补液盐。

盐水主要用于补充钠离子,因为腹泻可能导致钠离子丢失,从而引起全身乏力、头晕、心慌、胸闷,甚至晕厥等症状。

口服补液盐则可以补充钾离子和钠离子,甚至少量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如果口服大量电解质后仍出现电解质紊乱,可能需要静脉输注水和电解质,以防止进一步的紊乱。

腹泻时,一般需要同时补充盐水和糖水。盐水可以补充钠离子,纠正低钠血症,而糖水则提供热量,防止低血糖,避免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在腹泻情况下,患者应在1000ml水中加入适量糖和盐,混匀后多次饮用,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腹泻患者的治疗不仅限于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还需适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注意腹部保暖。

拉肚子拉的脱水是指什么情况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给脱水病人补液时,应特别注意根据以上三种不同的脱水情况,及患者的脱水程度,有无酸中毒等,给予不同的液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4699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