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人们就关注着体温的变化,试图揭开这一生命现象的奥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人体正常体温大约在36.5℃左右。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奥秘呢?
一、体温的调节机制
1.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
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赖于下丘脑这一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位于大脑底部,是一个重要的调节中心。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会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促使散热器官(如皮肤、汗腺)加强散热,降低体温;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则通过收缩血管、肌肉颤抖等方式,增加产热,提高体温。
2.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稳定
除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也是维持体温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的蒸发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汗腺分泌的汗液蒸发,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二、体温与健康的关联
1.体温与免疫力
研究表明,体温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力。因此,保持正常的体温,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2.体温与新陈代谢
体温与新陈代谢速率密切相关。体温升高,新陈代谢速率加快;体温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因此,保持正常的体温,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
3.体温与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体温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关联。当人体体温过低时,容易感到焦虑、抑郁;而体温过高时,则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因此,保持正常的体温,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
三、如何保持正常体温
1.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体温。
2.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加体内热量产生,提高体温。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体温过高。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等,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体温。
4.定期体检:关注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6.5℃,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了解体温的奥秘,关注体温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生命的温度线,享受健康的生活。
人体的正常体温范围是多少度
1、体温(T)正常值:36.0~37.0℃。腋测法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2、脉搏(P)正常值:60~100次/分。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3、呼吸(R)正常值:16~20次/分。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常为44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4、血压(BP)正常值:90~140/60~90mmHg。血压的产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心室收缩时,动脉内最高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医学上称为四大体征。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
扩展资料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最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10分钟,手平放在适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桡动脉处,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数半分钟的脉搏数,再乘以2即得1分钟脉搏次数。
两种呼吸方式人正常呼吸有两种方式,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胸廓起伏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多见于正常女性和年轻人,也可见于腹膜炎患者和一些急腹症患者;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也可见于胸膜炎患者。
成人的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称高血压。如出现高血压,但其他脏器无症状,属原发性高血压病;如由肾血管疾病、肾炎、肾上腺皮质肿瘤、颅内压增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钠血症、饮酒、吸烟等引起的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生命体征
人体体温多少才是最健康的
温度和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一观点在科学和文献中都有依据支持。
首先,保持适当的体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的体温范围在大约36.5°C至37.5°C之间,这是人体内各种酶活性正常发挥所需要的环境温度。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和疾病。
其次,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与体温密切相关。根据研究,体温的升高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风险。一些感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通常会在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低温环境下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身体抵抗力减弱。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和湿度也与一些健康问题有关。例如,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中暑、热衰竭、寒冷过度等问题。此外,一些病毒和细菌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更容易繁殖和传播,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温度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而复杂的。科学和文献依据表明,保持适当的体温和环境温度、湿度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体温和环境温度、湿度,以保持身体健康。
在身体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内,研究表明,体温提升1摄氏度,免疫力增强5~6倍。人体细胞缺氧和体温降低,是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重要原因。
问题是,这里有个bug:人是恒温动物,温度不可能使劲飙升,因为烧到38.9度你就扛不住了。
所以想着自己在家把温度提高,那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说养生的尽头是热疗?
那有什么办法通过提升温度来增强抵抗抵抗力,又不伤害身体的方法?现代科技太赫兹热疗,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它采用石墨烯发热技术,使得舱内保持43℃恒温,让整个身体由内到外热起来;
太赫兹波与细胞共振,从内而外热起来,深度祛寒湿,改善很多人体内的寒湿问题。俗话说“寒湿百病生”,去寒湿就相当于身体拥有了更强大的能量;释放普通空间10倍的高浓度负氧离子,在恒温条件下并不会感到闷,甚至会觉得很舒适。对女性经常发生的痛经/宫寒体寒/风湿等都有良好的改善。
今年冬季流感频发,也和抵抗力有关。增强抵抗力,就是给身体增加一道强有力的保护闸,抵抗各种病毒入侵。
愿大家都有个好身体,每天有元气!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范围值
针对腋下的体温曾经有人做过大样本的观察,做了25000人100万次的体温测量。发现正常人的体温范围是36.2℃-37.5℃之间。早晨6点是体温的最低点,午后4-6点是体温的最高点。平均体温是37℃,所以定义发烧的界限是37℃以上。
针对口腔的体温,认为早晨的体温最低点,体温如果在37.2℃以下属于正常体温。对于午后的最高点,温度在37.7℃以下属于正常的体温。
针对肛门的体温,如果体温在37.7℃以下,属于正常的体温。
影响体温的因素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1、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2、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3、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4、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因此,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3~38摄氏度为低热,38.1~39摄氏度为中度发热,39.1~41摄氏度为高热,41摄氏度以上为超高热。
体温正常值和测量方法有哪些
1.口测法
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2.腋测法
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
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在对人体腋窝正常体温是多少认识后,进行人体腋窝测温的时候,在时间上都是不要过短,时间太短的话,检测出的体温会不太准,这点在进行人体腋窝检查的时候,都是要进行注意,身体检查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大家要注意我们平时的体温出现的异常的变化,特别是有的孩子会出现低烧的现象,体温就会维持在37度以下的话,而且长时间内都维持在这样的温度的情况下,我们就要重视了,应该要经常给孩子测量体温,避免出现什么意外的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