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月子病可以根治吗)

产后,女性身体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恢复期,医学上称之为“月子期”。许多新妈妈却饱受“月子病”的困扰。月子病不仅影响新妈妈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本文将深入剖析月子病的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以期帮助新妈妈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月子期。

一、月子病的成因

1. 体质因素: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新妈妈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月子病的发生。

2. 产后劳累:分娩过程中,新妈妈身体损耗较大,若产后过度劳累,如过早从事家务、抱孩子等,容易引发月子病。

3. 生活习惯:产后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均衡、居住环境潮湿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月子病的发生。

4. 心理因素:产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会影响新妈妈的身体恢复,增加月子病的发生率。

二、月子病的症状

1. 风寒感冒:表现为头痛、身痛、关节痛等症状。

2. 乳腺炎:产后哺乳期,乳腺管堵塞,乳汁无法排出,导致乳房红肿、疼痛。

3. 骨质疏松:产后钙质流失较快,若不及时补充,易引发骨质疏松。

4. 腹部松弛:产后子宫恢复不良,导致腹部松弛,影响身体美观。

5. 脱发:产后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头发脱落。

6. 产后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

三、月子病的预防措施

1. 产后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 适当锻炼:产后适当进行锻炼,如瑜伽、散步等,有助于身体恢复。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5. 注意居住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潮湿。

6. 定期检查:产后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月子病。

月子病是产后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了解其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新妈妈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月子期。在此,提醒广大新妈妈们,产后恢复期间,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月子病,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李晓梅,月子病的成因与预防[J]. 家庭医学,2018,(9):42-43.

[2] 赵丽娜,产后月子病的预防与治疗[J]. 妇幼保健,2019,(2):45-46.

[3] 王艳丽,产后月子病的中医调理[J]. 中医临床研究,2017,(11):120-121.

月子病的症状 产后经常出现这些症状是月子病

1 腰疼

有些宝妈月子期间独自照顾宝宝,经常一个人换尿布、洗衣服,时间一长,不免劳累过度,腰疼的不能直起来。另外,月子期间,过早的洗头洗衣服,都会造成身体受凉,月子后常常发觉手指关节疼。这就是产后月子病,最常见的就是关节疼、腰疼。建议准妈妈坐月子期间还是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过早从事家务劳动,多多补充钙质营养。

2 怕冷

一到秋冬季节,手脚就爱冰凉怕冷,老公说她是“死人手脚”,晚上即使盖了很厚的棉被,热量始终到不了冰凉的双脚,而且夜里经常小便,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毛病,哎,做女人真是麻烦!要承受这样那样的毛病,还要被人嫌弃。生完宝宝之后越来越怕冷,手脚冰凉。在办公室里永远比别人早过一个季节,裹得跟粽子一样没错!这是一种月子病。可能是坐月子期间,碰了冷水,吹了冷风,导致寒气入侵,致使身子骨比较虚弱,受不得冷。

3 干眼症

生完孩子后,有些妈妈的视力会变差,经常感到眼睛疼痛、干涩、酸胀,有时候还看不清楚物体,这很可能是患上了干眼症,这也是月子病的一种。或者是在坐月子期间,老公不够贴心、婆婆也照顾不好儿媳妇,再加上准妈妈这段时间心情起伏波动较大,也很脆弱,受了委屈哭多了也会导致眼睛干涩、疼痛,落下病根。

4 手腕疼

很多新妈妈忙着照顾新生儿,不注意休息,月子里很容易出现手腕疼。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就是月子期间过度使用手腕,长时间抱孩子,给孩子喂奶姿势不当造成的后果。坐月子对宝妈来说真的很重要,如果一旦落下月子病,那可能就是一生的拖累。所以坐月子的时候宝妈一定要学会享受,自己能不做的家务活就不要做了,能让家里人代劳就让家里人代劳,万万不可操劳过度。

月子病什么时候出现

月子病什么时候出现

月子病什么时候出现,月子病一般就是做月子的时候很多细节没注意,留下的病根,做月子的时候不能受气受寒,饮食上更要注意,下面详细来来了解一下月子病什么时候出现。

月子病什么时候出现1

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不仅身上的负担加重了,身上的疾病也多了起来,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月子病”。

“月子病”,就是女性生完孩子后,由于月子里没有保养好,进而导致以后出现得像“腰酸腿痛”、“迎风流泪”、“头疼”等症状,我们把这些产后后遗症,统称为“月子病”。

“月子病”什么时候出现?

月子病的出现不仅跟个人体质有关,还跟坐月子期间的饮食和调养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有的产妇在产后8周左右就会出现“月子病”症状,而有的产妇则是生完孩子5、6年以后才出现,甚至有的女性则是等到老年后才会有明显的症状。

医生划分的标准是“产后3个月”,这个时间是产妇身体恢复的重要周期,在这段时间内,产妇的子宫和五脏六腑等其他身体器官都会出现恢复正常。

反之,如果生完孩子3个月之后,身体还是感到不适,甚至依旧很难受,那么产妇就很可能患上了“月子病”。

导致“月子病”的真相:

1)受寒

产后的女性关节和韧带都处于“打开”的状态,所以一旦接触到寒气,就会容易入侵体内,所以很多老辈人都会告诉刚生产完的产妇,不要碰凉水。

2)受累

生产本就是一件非常消耗产妇体能的事情,产后的女性更是身体亏空的厉害,而产妇在生产之后马上投入到育儿过程中,势必会让身体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免疫力也会下降。

虽然产后不建议长时间卧床,但过度的劳累更是不可取,产后劳累会导致心慌乏力,子宫下垂,还会导致各种关节痛,奶水不足等。

3)受气

月子期间也是婆媳矛盾和夫妻矛盾的高发期,这些矛盾的爆发也会极大地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

4)受热

月子期间不能受凉,因此“多捂点”就成为月子里的常态,但实际上,“受热”比受凉还厉害。

受热会导致产妇的生殖器官细菌繁殖,继发产褥热,出现高烧不断,恶心呕吐等,甚至还因为捂热捂得厉害而导致脱水。因此月子期间既不能受凉,也不能过分捂热。

“月子病”其实是“心病”

生活中,我们总是说“月子病”,凡是能和月子扯上关系的’疾病和症状都是月子病。

事实上,“月子病”并非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集合了由于月子期间照顾不周而引起所有问题的统称。而且这些被包括在“月子病”里的症状,大都不是医生诊断出来的,而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种情况自动归结到月子病的范畴内。

真正的情况是,月子期间本没有病,之所以产后妈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都是因为产后的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像有的妈妈产后没有及时补钙,有的妈妈贫血,有的妈妈末梢神经循环不良等。

产后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产褥感染

更科学地讲,产后阶段是产妇的“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到产妇身体各个器官恢复至正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产褥期是6—8周,而且不同的产妇产褥期不是绝对的,视恢复情况而定。在产褥期阶段,“产褥感染”是很多妈妈应该重视的问题。

“产褥感染”的妈妈,会出现发热、恶露异常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尤其是那些体质较弱的产妇,就要考虑到感染的可能性。

“产褥感染”严重的会导致产妇死亡,因此一旦发现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干预,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月子病什么时候出现2

“月子病”一般什么时候出现?

月子病什么时候出现因人而异,并不是一定在一个月内出现,通常在3个月内表现出症状,如果说3个月后身体一切良好,没有任何不舒服,说明恢复得不错。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可能是患上了“月子病”,要注意调理。

经常感觉身体酸痛

宝宝出生后吃喝拉撒都需要新妈妈一手操劳,不放心交给别人,太要强,晚上经常起来喂奶、换尿布、冲奶粉,有时宝宝不停哭闹自己也睡不好,抱着宝宝哄到天明,时间长了胳膊、腰椎、大拇指都落下了“月子病”,稍微一动就疼得厉害。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主要是过度劳累、休息的时间少,再加上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耐受能力比较差。

妇科疾病反反复复

生产后留下的刀口不仔细护理很容易发炎,有的女性不注意卫生,或者过度清洁都有可能导致伤口感染。饮食上经常吃刺激性的,或者是油腻的食物也会延长伤口恢复的时间,再加上抵抗力差身体虚弱,炎症就容易反复,严重的还有可能恶露不尽,这也是“月子病”的一种表现。

激素水平下降心情抑郁

生完宝宝后全家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对产妇的照顾,从“皇后”突然变成“平民”,心理上的落差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消沉,有的妈妈泌乳不足,宝宝吃不饱,婆婆和丈夫不理解,内心对自己充满怀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甚至产生厌世的念头。月子病不光有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如果长时期陷入消极情绪,也要怀疑自己是得了“月子病”。

看起来月子病似乎很严重,那么如果月子病不在月子里治好,真的会跟随一辈子吗?

并非如此,很多妈妈腰疼、手疼是因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不停弯腰换尿布、抱着孩子睡觉,等到孩子长大了,可以自己站立、爬行了,弯腰的频率减少,腰疼、手疼也能渐渐缓解,不用治疗也能好。

有的老年人说月子病只能在月子病里治,于是女性就放任不管了,这种做法不正确,不管是什么疾病都要趁早治疗,不能拖到下一个“月子”,比如说漏尿、耻骨分离、抑郁等等,这些是比较严重的,不能放任不管。

医生提醒:生孩子、带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如果自己真的累了,一定要寻求他人帮助,不要自己逞强,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请阿姨帮忙,总之准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

真的有月子病这种病吗

首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月子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对于一个生产后的女性来说,还是一件对身体非常重要的产后后遗症,下面来了解一下月子病以及如何调理月子病。

·什么是月子病

产妇在生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也叫月子病。古代医家总结为“三病”:指产后病痉、郁冒、大便难,“三冲”:指败血上冲,冲心、冲胃、冲肺,“三急”:指呕吐、盗汗、泄泻。常见的产后疾病主要包括,产后乳汁蓄积、产后缺乳、产后身痛、产后腹痛、产后不寐、产后便秘和产后汗证。

民间有“小月子”和“大月子”的说法,通常说的“小月子”是指产后1月左右,除乳腺外,子宫和其他脏器基本恢复至孕前水平。“大月子”是产后100天,这一段时间体能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与我们现代医学对产褥期保健的认识不谋而合:产后42天及产后12周的妇女保健检查。

·病因病机

1. 产后百脉空虚

分娩后产妇全身肌肉、肌腱的弹性和力量下降,如果产妇过早、过多地从事家务劳动或者抱小孩,会加重关节、肌腱和韧带的负担,导致手腕、手指、腰、膝、足跟等部位发生劳损性疼痛。

2. 产后玄腑大开

分娩后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大量汗出,此时最恶风寒。若此时起居不慎,风邪趁虚而入,凝滞血脉,导致全身各处关节疼痛。

3. 产后耗气伤血

分娩后产妇钙补充不足,机体将会动员全身骨钙入血,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及哺乳需要,从而引起骨髂关节疼痛。

· 如何预防月子病

1. 保持心情舒畅,不令气血壅滞,同时家人也要充分给予关爱。

2. 寒,秋、冬、早春要防寒保暖,暮春、夏季切勿贪凉饮,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身体清爽。

3. 五味,应做到均衡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食物,适当进食红枣,桂圆,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食疗之品。

· 如果得了月子病该怎么调理

1. 饮食调理

多喝一些滋补身体的汤药,少食肥腻,难消化的东西,清淡饮食为佳。

2. 乳房按摩

按摩前,局部热敷;强力吸吮,保持乳腺导管通畅;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保证挤压乳头每侧至少有10个乳腺管喷乳为佳。

3. 穴位按摩

按摩前,局部热敷;强力吸吮,保持乳腺导管通畅;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保证挤压乳头每侧至少有10个乳腺管喷乳为佳。

刚生产结束的女性身体是十分脆弱的,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有不舒服的情况尽早就医,才能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4566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