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又称产后风,是女性在分娩后常见的一种疾病。月子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曾经也是一名月子病患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调理,我终于摆脱了月子病的困扰,重拾健康生活。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康复之路,希望能为同样遭遇月子病的姐妹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月子病的成因及危害
1. 成因
月子病主要是由于产后身体虚弱、气血两虚、寒邪侵袭等原因引起的。分娩过程中,女性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导致气血两虚;产后护理不当,如受寒、劳累等,容易导致寒邪侵袭,引发月子病。
2. 危害
月子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常见的症状有腰痛、关节痛、手脚麻木、头晕、失眠等。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慢性疾病,如风湿、类风湿等。
二、我的康复之路
1. 早期诊断
在发现月子病症状后,我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医生告诉我,月子病需要综合调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调理等方面。
2.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选择了中草药进行调理。中草药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等功效,对于月子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3. 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1)多吃温补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3)避免寒凉、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 运动调理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进行了一些适宜的运动,如瑜伽、散步等。这些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缓解月子病症状。
5. 心理调适
月子病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我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分享康复心得,寻求心理支持。
三、康复后的感悟
1. 重视产后护理
产后护理对于预防月子病至关重要。产妇要避免受寒、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加强营养摄入。
2. 科学调理
月子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调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和心理调适缺一不可。
3. 保持乐观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康复至关重要。产妇要积极面对疾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月子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摆脱了月子病的困扰,重拾健康生活。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月子病的康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患者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在此,我希望我的康复之路能为同样遭遇月子病的姐妹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让我们携手共进,战胜月子病,迎接美好的生活!
我的产后风(月子病)是怎么治好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也会得月子病,我是出了月子以后大概产后70多天的时候发的病。当时正是三伏天,开始是脚后跟痛,脚底板也不舒服空痛,像灌风的感觉,后面手脚关节都开始冰凉怕风,严重的时候晚上要穿着毛毛袜子带手套,还要贴着暖宝宝才能入睡。手开始只是晨僵,后来是一整天都感觉是肿胀的。而且严重出虚汗,稍微一动就像汗蒸一样。每天要换两身衣服,手上还时刻要拿一条毛巾擦汗,不敢吹风扇,空调只能客厅开着,然后呆在卧室。
在网上查了很多的帖子,治好的少,治不好的多,有的还说这个病要伴随一辈子,越看越郁闷。我去看了中医,医生说这是受凉气血虚引起的,拿了药回家。吃了药病情一直也不见好转,期间还做了艾灸,晚上还用艾草水泡脚,贴膏药。因为是三伏天,每次艾灸和泡脚都要出很多汗,贴膏药也是发热的,贴了晚上睡不着,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心情也很烦躁。
后来我看到一个医生写的关于产后风的文章,才让我冷静下来,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我感觉自己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于是我开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梳理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首先肯定是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引起的,把这些不良的习惯纠正了肯定病情也会慢慢好转。当然药物治疗也是一方面。
1、要相信这个病一定可以治愈,心态一定要积极,相信相信的力量。
2、戒除过于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苦瓜等(生病前我经常吃)。
3、月子里那些补气血的炖汤可以一直喝,五红汤、乌鸡汤是我喝得比较多的,因为哺乳要消耗我们身体很多的气血,而且到后期随着孩子的食量越来越大,我们的产奶量也会增加,所以哺乳期要一直吃,不要担心会吃胖。(我之前出了月子就没有注意饮食,吃得很随意,我想这也是生病的原因之一)
3、停了泡脚和艾灸(因为三伏天本来就热,这两样更加速了汗液的流逝,使身体更虚),后来入秋了,温度适宜我才又开始泡脚。艾灸我嫌太麻烦没有再做了,膏药也没有再贴了。
4、不碰凉水,家务都是妈妈在做,妈妈让我这半年都不要碰凉水,而且水都应该少碰。(之前怕妈妈辛苦,出了月子我就有时候会用凉水洗小孩的衣服),如果大家一个人带孩子没办法那一定要记得带手套。
5、关于运动,我在发病前几天(产后60多天)就开始运动,可能是汗水出多了,导致身体虚,加上饮食原因病情一下子就爆发了。后来在三伏天里就没有再运动了,出汗越多人越虚。所以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运动不要太早,也不能过量。再次开始运动是入秋以后(产后第4个月),天气凉快了,汗水也不会很多。补进去的气血(食物和药物)要很好的到达全身,有规律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运动是调动身体气血运行的最好的方式。
6、中药也很关键,如果一直没有效果可以换一个医生试一试。
7、注意保暖,我整个三伏天都穿着长的睡衣,平时也都穿着袜子,入秋以后就更不用说了。产后半年都是恢复期,注意一点总是没错的。
病情好转
后来换了一个医生,也是开的中药,这次是粉末状的中药,省去了我熬药的功夫,还挺方便的。吃了有一个星期手慢慢的不怕风了,再后来药吃完了,停了大概一个星期病情又开始反复。
于是又找这个医生开药。这时候是产后第4个月,天气已经入秋不那么热了,我开始有规律的运动,早晚各15分钟,气血上涌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慢慢的我晚上脱掉了毛袜子,脚底灌风的感觉越来越弱,而且有时候脚还会有出汗的燥热感,我太高兴了,因为整个三伏天里穿着毛袜子脚都没有出过汗。现在也不用带手套睡觉了,出汗也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现在我还在慢慢恢复中,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小贴士:
1、有时候脚疼得睡不着,除了泡脚还有一个好方法,我就用之前买的暖宫的腰带把脚捂热了再睡,就会好很多。这个腰带整个三伏天我都在用,睡前或喂奶的时候我都会打开,把脚放进去,暖暖的很舒服,是缓解疼痛很好的方法。
2、至于运动方式,我喜欢跳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禅舞,就是跟着音乐随心而动,没有固定舞姿。反正大家选一种自己喜欢可以坚持下来的运动就好了,有很多有助于产后恢复的运动大家都可以练起来,注意运动不能太剧烈,全身气血上涌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这是以前跳舞的照片
3、关于饮食,我母亲最近回老家了,外婆生病了她要去照顾,我一个人带娃,早晚老公做饭,中午我就买了几个炖盅,用高压锅提前把炖菜和饭一锅煮好,刚好一个人的量很方便。等宝宝睡着了也可以再去抄一个蔬菜,中午热一热就可以吃。洗碗这种事当然是等老公回来洗。
炖汤的料之前是买现成的,现在是我自己配的,分好装袋,每次一个人的量一小包很方便。党参、黄芪、玉竹、当归、红枣这几样都是补气血很好的药材,各种菌菇和陈皮是为了让汤更好喝,毕竟只有好喝才能坚持下去。
给大家看看我今天中午的伙食,炖鸡、五红汤、燕麦粥、西葫芦炒鸡蛋。怎么样,还是挺丰盛的吧!
4、晚上要奶孩子有时候会睡不好,白天我会和宝宝一起睡一觉或者两觉。注意休息好不要让自己太累哦。
最后祝各位病友早日康复!
小月子只坐二十五天会不会得月子病
为何坐月子必须坐满42天?只坐30天会留下月子病吗?
怀孕和生孩子受损的不仅仅是女人的身体还有被撑大的子宫,胎儿在子宫里面发育、成长,慢慢的子宫被撑大。当婴儿出生后,被撑大的子宫就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到孕前大小。这段时间就称为“坐月子”,而子宫的恢复期大概需要6-8周的时间,也就是42-56天左右。所以说传统坐月子30天不过是产褥期前面的30天而已。
我坐月子的时候就42天还是30天产生过争议,老公说医生让坐42天月子,公婆却说坐月子都是30天,还总是怂恿我带宝宝出门。结果不到42天我真的出去了,终究身体还是落下了一些月子病,尤其是产后身痛,比如脚后跟痛,手腕痛,腿痛等。
其实很多产妇跟我一样,出月子后发现总有这里那里的毛病,总感觉是正常的,其实都是坐月子期间没有注意或者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坐月子到底是42天还是30天?
个人建议顺产的坐月子42天,剖腹产坐月子56天,体质差或者恢复情况不好的产妇应该适当增加坐月子的天数。所以说,传统30天的月子确实无法全完恢复产妇受损的身体和子宫。
曾经我建议大家作100天月子,并非真的在家100天不出门,躺在床上,而是继续保持坐月子期间的禁忌,比如100天不碰凉水、不吃冷饮、多多休息和加强营养。因为很多宝妈发现孩子都半岁了,月子病还没有恢复好,这就是为什么要适当延长坐月子天数的原因。
只坐30天的月子会得月子病吗?坐够42天月子有哪些好处?
不一定。但是坐够42天月子的宝妈身体恢复大都比坐30天月子的宝妈好!
1、身体恢复更好:我们通常说坐多少天月子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吃好的,休息、不做家务、不碰凉水等。30天的时间可能子宫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孕前大小, 那么此时如果你触碰凉水就容易引起宫寒和宫缩。医学上子宫恢复需要至少42天的时间,所以如果你42天后再出月子,那么身体肯定比坐30天月子的产妇恢复得更好。
2、不容易落下月子病:坐月子的这些禁忌就是为了让产妇的身体能恢复得更好,如果你坐30天月子,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触碰月子底线,那么很可能会落下月子病,有的月子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还可以恢复,但是很多月子病甚至会伴随终身。所以建议大家坐够42天月子,减少月子病的概率!
3、减少产后后遗症:很多宝妈产后有漏尿、腰痛、便秘、痔疮等现象,这和坐月子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坐月子不仅要坐够时间,还要科学坐月子,如果坐月子的方法是错误的,那么一样会落下后遗症。一些身体比较差的产妇应该适当延长坐月子的时间,避免产后后遗症。
月子病该怎么治
月子病月子里治,月子病会使得女性头晕、小腹疼痛、全身酸痛等。如果月子没坐好,等到年纪越大,将会越受折磨。
1、中药汤剂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具养血益气、温经通络的作用,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对于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者有良效。
此外,还可以用杜仲、桑寄生等药材煲汤的食疗方法。
2、沐足
可用黄芪、当归、鸡血藤、杜促、桑寄生、牛膝、狗脊等中药沐足,益气血,温经络,达到治疗效果。具体配方须咨询医生。
3、艾灸
产后四肢怕冷显示气虚血弱,而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艾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温通经脉、驱散寒邪。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方法,找准穴位,并防止烧灼皮肤。
4、贴耳穴“耳为宗脉之所聚”
耳朵与全身经络相通,耳穴贴压疗法正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通过刺激耳穴后产生放射性感应,沿经络浅放射,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