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按摩哪里缓解图解(痛经按摩哪里缓解图解女性)

痛经,作为女性常见的生理现象,给许多女性带来了困扰。据统计,我国约80%的女性都有过痛经的经历。如何缓解痛经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痛经按摩的穴位图解,让您轻松应对痛经。

一、了解痛经

痛经,又称经痛,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腰酸背痛等症状。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年轻女性,与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有关;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疾病引起。

二、痛经按摩穴位图解

1.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可缓解痛经,具有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约2分钟,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按摩太冲穴可缓解痛经,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太冲穴,每次约2分钟,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3.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三阴交穴可缓解痛经,具有调和气血、安神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每次约2分钟,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4. 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腹部正中,当脐下1.5寸。按摩气海穴可缓解痛经,具有温中散寒、调理月经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气海穴,每次约2分钟,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5.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当脐下3寸。按摩关元穴可缓解痛经,具有温经散寒、调理月经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关元穴,每次约2分钟,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三、痛经按摩注意事项

1. 在痛经发作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按摩时,手法宜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3. 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按摩,以免影响消化。

4. 按摩期间,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按摩。

5. 如痛经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痛经虽是女性常见的生理现象,但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通过本文介绍的痛经按摩穴位图解,相信您能轻松应对痛经。愿每位女性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

如何快速缓解痛经 赶紧按摩这几个地方

1 叩打腰骶部

按摩方法:用双拳以适中的力量轻轻叩打自己的后腰及骶骨部位,速度均匀,左右交替,以100次/分频率进行,叩至微热为度。

功效:中医把月经称之为天癸,天癸实际上就是肾精,腰为肾之府,故叩打腰骶部能起到补肾填精的作用,达到止痛调经的效果。

2 揉按太冲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之中点处),以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功效:中医认为,“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痛经的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郁气滞,以致不通则痛,揉按该穴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

3 摩、擦小腹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以缓慢而轻柔的动作摩腹,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次左右,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摩腹5分钟后,再以双手在小腹两侧从后向前作单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沟,以透热为度。

功效:小腹为胞宫所在之处,摩、擦小腹可促进小腹内微循环,调经止痛。

4 点揉子宫穴

按摩方法: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怎样按摩能有效缓解痛经

如何按摩缓解痛经?

1、按摩小腹

效果:增加小腹腔内脏血运,促进小腹内微循环,具有止痛调经的作用。

位置:肚脐至外生殖器之间的小腹部,两侧以左右髂前上棘为界限。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共操作5分钟。

2、斜擦小腹两侧

效果:具有疏肝理气,止痛调经的作用。

位置:两侧肋弓下缘至髂骨之间的侧小腹。

按摩方法:双手置于侧小腹,从后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动,要方向一致,以摩热为度。共操作5分钟。

3、揉太冲

效果: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些妇科疾病。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4、点揉子宫

效果: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着,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5、揉按血海穴

效果: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痛经按摩哪里缓解

1 按摩小腹止痛调经

双手紧压肚脐至外生殖器之间的小腹,慢慢按摩,以每分钟10次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有热感为宜,按摩五分钟,可增加小腹腔内脏血液运行,促进小腹内微循环,具有止痛调经的作用。

2 斜擦小腹两侧疏肝理气

双手置于两侧肋弓下缘至髂骨之间的侧小腹,从后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沿一个方向擦动,不要来回擦,以擦至侧腹有热感为宜,共按摩五分钟,能起到疏肝理气,止痛调经的作用。

3 点揉子宫活血化瘀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一横掌处(脐下四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的距离一点,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直至产生酸胀感,按摩五分钟到腹腔内有热感为止,点揉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

4 缓解痛经按摩这些穴位 地机穴

地机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策踝下4横指的位置,这个穴位是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中医学认为,脾有生血作用,直接为子宫行经提供物质基础,郄穴为气血深藏聚集处,能疏调脾经经期,有痛经毛病的女性,在月经前几天和经期自己按摩地机穴,可以达到调经止痛的功效。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的地方,在人体下肢有三条属阴的经脉,分别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三阴交就是这3条经脉的交会,按揉这个部位对气血调节特别有帮助,有痛经苦恼的女性在每次月经前一周左右的时间点揉三阴交穴可以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与第二个脚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以有酸胀感为宜,一分钟后再换右手膜质指腹揉左太冲穴一分钟,能起到明显的疏肝止痛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缓解其他妇科疾病导致的不适症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68063.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