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其实它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风疹更是一种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的疾病。小儿风疹的症状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小儿风疹的症状概述
小儿风疹,又称为风疹病毒感染,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5岁的儿童,但也可以影响到成人和孕妇。风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表现如下:
症状 | 描述 | 出现时间 |
---|---|---|
发热 | 通常在发病前1-2天开始,体温可达38-39℃ | 病情初期 |
皮肤出疹 | 通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开始于面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 病情初期 |
结膜炎 | 眼部不适,有流泪、畏光等症状 | 病情初期 |
咽痛 | 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 | 病情初期 |
关节痛 | 关节疼痛,多见于手腕、膝盖等关节 | 病情中期 |
疲劳 | 患儿可能出现全身无力、疲劳等症状 | 病情中期 |
小儿风疹的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这是预防风疹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将风疹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家长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给孩子接种风疹疫苗。
2. 保持卫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3. 加强锻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4. 注意饮食: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抵抗力。
小儿风疹的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
2. 抗病毒治疗: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洛韦等。
3. 支持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退热、止痛等对症治疗。
总结
小儿风疹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家长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孩子感染。当孩子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广大家长,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小儿风疹是什么症状 小儿风疹是什么引起的
大家身边的小朋友有出现过风疹的情况吗?大家对于风疹是否有一定了解?一般而言,小儿风疹会有三个阶段,大家清楚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症状表现吗?
小儿风疹是什么症状
小儿风疹是发生在儿童及婴幼儿身上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三种情况:首先是潜伏期:14-21天不等,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再者是前驱期:1-2天,有发热、食欲减退、乏力、咳嗽及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腹泻和呕吐,但比较少见;最后是出疹期:发热后1-2天开始出疹,皮疹最先出现在面部,且会迅速扩散到全身,多为细点状斑丘疹。通常面部和四肢的皮疹比较稀疏,背部的较为密集,出疹后只有少数宝宝有脱皮现象,可有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触痛,持续时间较久。
小儿风疹是什么引起的
风疹是因为感染了风疹病毒,从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是经过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感染,也有可能是亲密接触传播。此外如果孕妇有风疹病毒是有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的。
小儿风疹痒吗
风疹会引起瘙痒,小儿风疹的突出特点是发烧和皮疹。不同于风疹或荨风疹,它会导致皮肤瘙痒。对于风疹患儿,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并预防感染。
风疹与荨麻疹的区别
风疹和荨麻疹的病因机制不尽相同。前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荨麻疹的发病主要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如果这两种疾病存在降温和多风的天气,则很容易诱发。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麻疹病原:麻疹病毒。
好发年龄: 6个月以上至5岁以下。
全身症状:
麻疹患儿有发热、咳嗽、流涕,眼部症状突出,表现为结膜炎、畏光、流泪,发热第2-3天在口腔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可见麻疹黏膜斑,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期体温更高。
皮疹特点: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颈–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风疹病原:风疹病毒。
好发年龄:好发于1~5岁宝宝,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较轻,典型表现为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一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出疹时可伴有低热,持续1-3天。
皮疹特点:
出疹顺序自面部→颈→躯干→四肢,多为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皮肤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幼儿急疹病原:人疱疹病毒6型。
好发年龄: 1~10岁。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主要见于婴幼儿,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皮疹特点: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一天出齐,次日即开始消退。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猩红热病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好发年龄:学龄前及学龄期。
全身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热、咽峡炎、杨梅舌、口周苍白圈、扁桃体炎,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体温高,少数患者在病后2-3周发生风溼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要加以注意。
皮疹特点:
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全身皮肤均可受累,疹退后伴脱皮。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肠道感染病原:埃可病毒、科萨奇病毒。
好发年龄: 5岁以下,婴幼儿居多。
全身症状:
某些肠道感染可伴有皮疹。患者可有发热、咽痛、结膜炎、腹泻、淋巴结肿大,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
皮疹特点: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水痘病原:未知
好发年龄: 2~6岁。
全身症状:
前驱期很短,感冒样症状,发热;24小时即出疹。
皮疹特点:
初为红色斑丘疹,尖端有小水疱,疱液透亮清澈,24小时后变为混浊,周围有红晕,有痒感,皮疹躯干较多,面部、四肢较少;皮疹分批出现,同一时期既有新出皮疹,也有混浊水疱疹和结痂皮疹。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及防治:药物疹病原:有发热及服药史。
好发年龄:未知
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为原发病症状,有近期服药史。
皮疹特点:
皮疹与所用药有关,有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皮疹有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
小儿麻疹有哪些症状
这是百度百科里面的资料:
小儿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结合膜炎、流泪羞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中医学认为,麻疹是因外感麻毒时邪而引发的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热、目胞肿赤、泪水汪汪及全身红色斑疹为主要表现。因其疹点隆起,状如麻粒,故名麻疹,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编辑本段病因及流行病学
现代医学认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春冬季节多见,易感儿为6~8个月以后的婴幼儿。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在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少数地区由于预防工作不够健全,仍有局部流行。
编辑本段现代医学病理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含核糖核酸(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当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约第2日进入附近淋巴结,同时少量病毒入血,通过第一次病毒血症到达肝、脾及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中,大量增殖后,再入血循环,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同时破坏受侵袭的细胞,出现临床表现。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病机要点为麻毒时邪侵犯肺脾,麻毒外达。病位主要在肺、脾二经。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1.前驱期:出疹前24小时可有轻微发热、不适、食欲差。有时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也可不伴发热。 2.出疹期:皮疹形态初为细小、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内转变为椭圆形、表浅、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红晕,大小不等。然后疱液从清亮转为云雾状,后干燥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头、腰部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和结膜可见小红丘疹,继之形成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经1~3周结痂脱落,无色素沉着及疤痕,但如继发感染可留下永久性小疤痕。
编辑本段诊断
1.流行病学:多见于冬春。病前2~3周内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无水痘病史。 2.临床特点: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在发病当天即开始出现特殊皮疹(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有痒感,在同一部位可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 3.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2)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染色镜检,可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3)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或疱疹液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病毒抗原,可获阳性结果。(4)取双份血清以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5)病毒分离:以疱疹液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注)2~5项仅用于非典型病例的检测。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前驱期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粘膜斑,出疹时体温更高,玫瑰色斑丘疹及退后麦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鼻咽试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阳性。实验室检查: 1.鼻咽分泌物涂片早期(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涂片镜检找多核巨细胞有诊断价值。 2.病毒分离:发热期取病人血、尿或鼻咽分泌物,可检出麻疹病毒。 3.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病毒抗原检查:免疫荧光法检查患儿鼻咽分泌物中脱落细胞,可以发现麻疹病毒抗原。 5.抗体检测: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试验,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1.小儿出疹性传染病:如风疹、水痘、猩红热、幼儿急疹等应与本病鉴别。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发热与皮疹的关系、皮疹特征及有关检查,不难鉴别。 2.肠道病毒感染:如何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多在夏秋季发病,皮疹多样化,可反复出现,疹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无麻疹粘膜斑。 3.药疹:有用药史,无麻疹前驱期症状,皮疹形态不一,躯干少于四肢,停药后逐渐恢复。
编辑本段现代医学疗法
一、对症处理 1.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服用小量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引起虚脱,加重病情。 2.咳嗽剧烈时给镇咳祛痰剂。 3.烦躁不安时可用苯巴比妥类药物。 4.经口入量不足时应静脉输液,但应注意输入量及速度,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二、并发症治疗 1.肺炎:如为继发细菌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2.喉炎:除选用合理抗生素外,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声门下水肿,常用泼尼松每日1mg/kg口服,重者用地塞米松每日0.2mg/kg静点。个别严重呼吸道梗阻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