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都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2021年315晚会也不例外,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消费问题的关注。2021年315晚会都曝光了哪些问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些消费陷阱,学习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食品安全问题
1. 假冒伪劣食品
* 问题描述: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 典型案例:某知名品牌月饼被曝光为“李鬼”,消费者购买后食用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 维权攻略: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2. 食品添加剂滥用
* 问题描述:部分商家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改善口感,滥用食品添加剂。
* 典型案例:某品牌方便面被曝光添加大量防腐剂,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维权攻略: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关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尽量选择添加剂含量低的食品。
二、产品质量问题
1. 假冒伪劣家电
* 问题描述:部分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家电产品,以次充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 典型案例:某品牌空调被曝光为“水货”,消费者购买后出现漏水、制冷效果差等问题。
* 维权攻略: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要查看产品说明书、保修卡等信息,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和正规渠道。
2. 假冒伪劣汽车配件
* 问题描述:部分商家销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导致汽车维修成本增加,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 典型案例:某品牌汽车配件被曝光为“水货”,消费者购买后汽车出现故障,维修费用高达数千元。
* 维权攻略:消费者在购买汽车配件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并索要正规发票,以便日后维权。
三、虚假宣传问题
1. 虚假广告
* 问题描述:部分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购买。
* 典型案例:某品牌化妆品被曝光虚假宣传,实际效果与广告不符,消费者购买后失望不已。
* 维权攻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警惕虚假广告,关注产品评价和口碑,避免上当受骗。
2. 虚假代言
* 问题描述:部分明星为虚假广告代言,误导消费者购买。
* 典型案例:某知名明星为虚假保健品代言,消费者购买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 维权攻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关注明星代言的真实性,避免盲目跟风。
四、消费维权问题
1. 维权渠道不畅
* 问题描述: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维权渠道不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 典型案例: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但商家拒绝退款,消费者维权困难。
* 维权攻略: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可向消费者协会、工商部门等相关部门投诉,寻求帮助。
2. 维权成本高
* 问题描述:消费者维权成本高,部分消费者因维权成本过高而放弃维权。
* 典型案例: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但维权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放弃维权。
* 维权攻略: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维权,避免过度维权。
五、总结
2021年315晚会曝光了一系列消费问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提高警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以下是一张表格,总结了2021年315晚会曝光的消费问题:
问题类别 | 具体问题 | 典型案例 | 维权攻略 |
---|---|---|---|
食品安全问题 | 假冒伪劣食品、食品添加剂滥用 | 某知名品牌月饼被曝光为“李鬼” |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
产品质量问题 | 假冒伪劣家电、假冒伪劣汽车配件 | 某品牌空调被曝光为“水货” | 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要查看产品说明书、保修卡等信息 |
虚假宣传问题 | 虚假广告、虚假代言 | 某品牌化妆品被曝光虚假宣传 |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警惕虚假广告,关注产品评价和口碑 |
消费维权问题 | 维权渠道不畅、维权成本高 | 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但商家拒绝退款 | 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可向消费者协会、工商部门等相关部门投诉 |
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提高警惕,学会维权,共同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
2021年315晚会主要曝光的问题都涉及了些什么
3月15号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一天是由于在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正式确立而成的,每年我们这边都会举办3·15晚会,在这一个大会中,会为消费者曝光一些消费者关注、投诉的各个领域,每年的这一个晚会,都会受到非常多的关注。
今年的3月15号的晚会,聚焦消费者关注的汽车、直播带货、短视频、教育机构、网约车等等行业,因为这些曝光的行业,都是跟消费者每天消费息息相关的行业。
今年3·15晚会的要点有:(1)谁在偷我的“脸”?(2)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3)老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4)搜索之“病”(5)又见瘦肉精;(6)追踪“瘦身”钢筋;(7)名表维修猫腻多;(8)锈迹斑斑的变速箱;(9)保密协议岂能成为遮羞布。
第一点谁在偷我的“脸”,是聚焦我们的隐私被侵犯,很多商家为了更深入地掌握消费者的心理,不惜违法取得消费者的隐私来得知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倾向。
第二点“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就是很多平台违法出售在平台上面注册的应聘者的简历。简历上应聘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都是齐全地填写了,这样的信息被这些平台出售,对应聘者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点就是针对那些面向老年人的犯罪,由于老年人防诈骗的心理比较薄弱,老年人群体比较容易受诈骗分子的欺骗,所以有不少的手机软件会针对老年人,设下“安全陷阱”,来套取老年人的钱财。这一款手机软件表面上是在帮助老人清理手机垃圾,但是背地里是在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看完真的是令人头皮发麻。
还有一点很受消费者关心的就是涉及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等问题特斯拉,从这一个汽车行业来说,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就是有些汽车的变速箱异常生锈,是因为汽车的设计缺陷,但是他们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把责任推在车主身上,让车主承担了非常冤枉的维修费,不仅如此,这样的设计缺陷,不仅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021年315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是什么
2021年315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如下:
1、小龙坎火锅店使用假冒“鲜鸭血”。
2021年4月24日,有媒体曝光小龙坎火锅店济南伟东新都店存在使用黑作坊加工的假冒“鲜鸭血”的情况。
2、蜜雪冰城奶茶店使用过期食品原料。
蜜雪冰城被媒体曝出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等诸多食品安全问题。蜜雪冰城官方微博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已责令涉事门店停业整顿。
3、奈雪的茶使用腐烂水果。
有媒体报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等多家门店存在食品加工卫生环境脏乱、食品原材料变质、篡改标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奈雪的茶微博发文致歉。
4、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
店员对于前一天未卖完的隔夜肉中不新鲜、味不大的作为9.9元一斤的特价肉卖;其中臭味明显的冲洗去味再上柜台;甚至对于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仍然用于铰馅儿或灌香肠。
5、麦当劳使用过期食材。
发现蔬菜区用来把控蔬菜新鲜度的计时表盘仅是摆设;为了防止检查,改标签成了家常便饭;隔夜发黑的生菜继续用,规定时间该丢弃的食材继续用;托盘不洗擦擦直接用;漏了三天的奶浆也会继续使用。
6、吉野家使用过期食材、旧油添新油继续用。
吉野家门店,曝出其使用过期食材,肉末变臭发酸,旧油添加新油继续使用等情况。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突查了当地34家吉野家门店,发现多家门店存在违规情形,包括涉嫌使用无标签标识的炸鸡腌料、未及时更换油炸食用油等,部分已立案调查。
2021年的315晚会上,哪些汽车品牌被点名了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3·15晚会中,有两个汽车品牌被点名,分别为英菲尼迪和福特。英菲尼迪方面比较恶劣,车辆出现问题后,找到4S店里,却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不能向媒体及通过其他手段发布相应问题,而且延保的时间从2年到20年不等,完全取决于车主的维权程度,如果维权担心事儿闹大了,4S店就会给予最高20年的延保。
而最终要的还是那张“保密协议”,本协议生效后,双方之间就协议的争议事宜(“本次事件”)视为全部解决完毕,乙方(车主)自愿放弃就本次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损失或损害。很显然,是为了掩盖事实。
而福特也是因为变速箱积水生锈所曝出问题。
然而问题繁多的特斯拉在今年315中并没有被点名……
往年只捶一个车企,今年历史第一次连捶两个车企,还都是外国品牌,福特和英菲尼迪,之前我猜测会有一个自主品牌车企。福特和英菲尼迪都是近几年在国内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车企,销量都是一落千丈,几乎是在生死线上挣扎了,爆锤他们俩有没有点鞭尸的意思?
而且捶的问题是变速箱问题,还都是几年前的车型出现的老问题。
从最近的网络热度,我有几点疑问:
1.特斯拉频频刹车失灵为什么不捶?难道这个问题不严重吗?而且特斯拉死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一直把责任推给消费者。
2.为什么曝光的车型是好几年前的已经停售的车型了,福特翼搏自从2019款之后就没再出新车了,而且这款车早都停售了,所以曝光它的意义就很有限了。
3.曝光的英菲尼迪QX60车型为进口车型,本身就是售价偏高的毫无性价比的销量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车型,所以曝光它的意义也就非常有限了。
4.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关心的是符合目前消费趋势的我们以后可能会买到的汽车的质量,比如目前火到爆炸的新能源行业巨头车企特斯拉,它到底安不安全,它的多起刹车失灵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车到底安不安全?这个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我们到底要不要买?能不能买?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环保出行购买纯电动汽车,但特斯拉的目前这些疑问没人帮我们解答清楚,所以我们只能暂时不买。不管怎么样,我们也不会去买已经早都停售了的福特翼搏的,所以,315为啥不捶特斯拉?这样才更有现实意义啊。
长安福特变速箱生锈事件、英菲尼迪保密协议事件以及宝马4S店违法使用人脸识别事件。
据央视报道,万店掌、悠络客等公司违法向商家供应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事件,其中涉及正通汽车集团旗下的100多家4S店,全部使用了悠络客提供的人脸识别系统。
宝马4S店违法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消费者进店后,就会识别用户的人脸并保存其人脸数据、性别、年龄、到店次数、到店事件等隐私信息。
英菲尼迪因保密协议被点名。据消费者反应,车辆出现问题后,找到4S店,竟然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不能向媒体及通过其他手段发布相应问题。
根据晚会报道的信息显示,一位车主的英菲尼迪车型在高速路上突发失速现象,到4S店检修之后,4S店以质保到期为由要求车主自费更换变速箱。而更换变速箱的价格高达15万元,车主对此也是非常无奈,因为15万的价格还不如换车呢?
协议中同时还强调,本协议生效后,双方之间就协议的争议事宜(“本次事件”)视为全部解决完毕,乙方(车主)自愿放弃就本次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损失或损害。
“就像不平等条款一样”,英菲尼迪车主表示。目前涉事企业尚未发布官方声明。
作为一个豪华品牌,英菲尼迪理应在质量方面提高产品标准,此次登上3·15晚会,也给英菲尼迪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退出中国市场只会是时间问题。
“3·15晚会一年一次,但消费者维权一日复一日。”汽车行业,一直是消费者维权的重灾区。每一个投诉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无奈、无助的消费者。
再说几句
作为大众消费品,汽车产品质量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每年都有不少车主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踏上艰难维权路。
一次晚会顶多曝出一两家车企,这还是危机公关没处理好的。曝出来的肯定是有问题,没曝出的不代表没问题。
树立一个好口碑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品牌,有时可能只需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
特别声明:本篇材料参考于知乎,汽车之家,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