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和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和双独二胎的区别)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国家在生育政策上不断进行调整。从单独二胎到双独二胎,政策的转变既体现了国家对人口结构的关注,也体现了对家庭需求的尊重。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实施效果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生育政策调整对二胎时代的影响。

一、政策背景

1. 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

2013年,我国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旨在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政策实施初期,全国共有约1000万对夫妇符合条件,申请生育二胎。

2. 双独二胎政策的调整

2015年,为进一步放宽生育政策,我国开始实施双独二胎政策,即符合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将生育政策放宽到更广泛的群体,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提高生育意愿。

二、实施效果

1. 生育率有所回升

自单独二胎、双独二胎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生育率有所回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较2015年增长0.9%。虽然生育率回升幅度有限,但政策效果已经显现。

2. 人口结构得到优化

政策调整使得我国人口结构得到优化。一方面,新增人口素质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劳动力人口数量增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

3. 家庭观念发生转变

随着政策的放宽,部分家庭开始调整生育观念,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生育两个孩子并非负担,而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三、未来展望

1. 继续调整生育政策

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将继续调整生育政策。未来,政策可能进一步放宽,如放宽生育年龄限制、增加产假等,以激发家庭生育意愿。

2. 提高生育服务质量

为提高生育质量,我国将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投入,提高生育服务质量,为家庭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生育服务。

3. 强化政策宣传与引导

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提高人民群众对生育政策的认知,让更多家庭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从单独二胎到双独二胎,我国生育政策调整体现了国家对人口结构的关注和家庭需求的尊重。政策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优化人口结构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我国将继续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服务质量,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为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双独二胎政策是哪一年

双独二胎政策是在2001年开始实施的。

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基于中国的人口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考虑。在2001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即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政府认为需要适度调整政策,以促进人口的合理增长和家庭的幸福。

双独二胎政策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这一政策的实施,既考虑到了人口控制的必要性,又兼顾了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这一政策有助于增加人口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家庭对于多子多福的愿望。

总的来说,双独二胎政策的实施是中国人口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政府对家庭幸福的关注。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为后来的全面二胎政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双独二孩政策放开时间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开放时间为2015年10月29日。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单独二孩政策是什么

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单独二孩政策不等于单独二胎政策,单独二孩,顾名思义就是指有两个孩子,计划生育针对的是孩子的数量,而不是胎次的数量,如果是两胎的话,则有可能出现三个孩子或者更多孩子的情况,这样便不符合单独二孩的政策。

1背景介绍

‘单独二孩政策’至迟从2007年开始,数家官方的研究机构就已接受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委托,就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展开调研。2010年1月6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提到要“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

关于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当时占主流意见的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制定的分省份放开的“三步走方案”:即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孩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在“十二五”(2015年前)内,实现全国全部放开“‘单独’生育二孩”政策。

翟振武曾在2011年4月26日应邀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上讲解人口问题。翟的这一方案,曾得到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的支持,在2010年下半年经过修改微调后曾提交国务院。

之前,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内容的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其间略有微调,如放开“双独二孩”(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及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实施的“一孩半”政策(第一个孩子为女孩,可生育第二个孩子)等。

原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率大概占到全国内地总人口的35.4%;“一孩半” 政策覆盖53.6%的人口;“二孩政策”覆盖9.7%的人口(部分少数民族夫妇;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也可生育两个孩子);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覆盖了1.3%的人口(主要是西藏、新疆少数民族游牧民)。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2方案实施

关于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占主流意见包括“三步走方案”:即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在“十二五”(2015年前)内,实现全国全部放开“‘单独’生育二胎”政策。

3条件标准

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当夫妇俩的户籍所在的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专门规定,允许单独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就可以按程序申请再生育了。如果夫妇俩的户口不在同一个省(区、市),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你们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3]

4政策解读

2014年1月19日,记者从两会现场专访了青海省卫计委主任张进京,张进京告诉记者:“单独二胎”政策不等于“单独二孩”政策,目前,仍有许多群众对这两者的概念仍然混淆不清,认为“单独二胎”和“单独二孩”并无差异,其实不然。如果单独家庭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话,那么该家庭就不能再享受单独二孩政策,更不能再生第二胎。如果单独家庭第一胎只有一个孩子,则可以享受单独二孩政策。“二孩”,顾名思义是指有两个孩子,计划生育针对的是孩子的数量,而不是胎次的数量,如果是两胎的话,则有可能出现三个孩子或者更多孩子的情况,便不符合单独二孩的政策。

5专家观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政策是影响中国人口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在宏观上左右人口的变化发展趋势,而且在微观上影响涉及亿万家庭的生活和生育行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死亡率快速下降,而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上(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至7个孩子),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骤然提高。在6亿人口的基数上,60年代中国每年平均出生人数高达2700万人,每年净增长人数达到2300万人以上,人口增长率高达2.5%。7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初衷就是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长率已经降到0.5%以下。在13亿人的基数上,每年出生人口1600万,净增加人数650万左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降到了1.5至1.6个的水平。30多年来,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应看到,今天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劳动力长期供给呈现短缺趋势,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些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所降低。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需要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完善和调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是过去十几年以来对计划生育政策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政策实施后,虽然出生人数和人口总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5年内每年新增出生人数约为一两百万),但都在可控可承受范围内,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产生大的震荡和冲击。“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一是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老龄化程度(约降低3个百分点)和推迟老龄化进程,为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赢得更多的时间和胜算;二是能够改善劳动力老化的结构,改善未来劳动力数量供给平衡;三是改善家庭的结构,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顺应了群众的生育意愿。

还有人认为,应该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孩)生育。从长期看,允许每一对夫妇都生育两个孩子,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也能更大程度上缓解老龄化过程、改善人口结构。但是,政策的模拟和预测表明,如果立即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接近1.5亿独生子女家庭会被纳入政策范围,在现有的人口结构和生育意愿等条件下,未来人口总量会突破15亿,并且在政策施行后短期内会形成出生人数的高峰,年出生人数突破3000万,甚至超过3500万人。

综合全面地考量,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不利于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相对而言,“单独二孩”政策更加平稳、渐进、可控。但对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也要有清醒认识。“单独二孩”政策能缓解老龄化程度和过程,但无法改变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应对老龄化根本之策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同样道理,“单独二孩”政策能缓解未来劳动力供应短缺的局面,但未来劳动力数量的缩减是长期的趋势。应对劳动力数量下降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再回到多生孩子的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

    本文地址:https://www.shdoqs.com:443/yuer/5965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