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门,是婴儿头骨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生理现象,是指婴儿头骨连接处的柔软区域。囟门的存在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0至2岁的小儿囟门对照表,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囟门发育规律、关注宝宝健康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围绕小儿囟门对照表,从囟门的生理特点、正常范围、异常情况及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家长们提供一份呵护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南。
一、囟门的生理特点
1. 位置:囟门位于婴儿头部,分为前囟门和后囟门。前囟门位于头顶中央,呈菱形;后囟门位于头后部,呈三角形。
2. 形态:囟门表面光滑,呈柔软的皮肤,内部为脑膜和脑脊液。
3. 发育过程:囟门在婴儿出生时已经存在,随着头骨的生长,囟门逐渐缩小,最终闭合。
二、小儿囟门对照表
1. 出生时:前囟门约为1.5-2.0厘米,后囟门约为0.5-1.0厘米。
2. 1个月:前囟门约为1.5-2.0厘米,后囟门约为0.5-1.0厘米。
3. 3个月:前囟门约为1.5-2.0厘米,后囟门约为0.5-1.0厘米。
4. 6个月:前囟门约为1.0-1.5厘米,后囟门闭合。
5. 9个月:前囟门约为1.0-1.5厘米。
6. 12个月:前囟门约为1.0-1.5厘米。
7. 18个月:前囟门约为0.5-1.0厘米。
8. 24个月:前囟门闭合。
三、囟门异常情况及护理
1. 囟门过大:如果前囟门在出生后3个月时仍超过2.5厘米,后囟门在出生后3个月内未闭合,应考虑为囟门过大。可能的原因有脑积水、佝偻病等。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 囟门过小:如果前囟门在出生后3个月内未超过1.5厘米,后囟门在出生后3个月内未闭合,应考虑为囟门过小。可能的原因有头围过小、发育迟缓等。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3. 囟门凹陷:如果囟门在哭闹、发热、呕吐、腹泻等情况下出现凹陷,应考虑为囟门凹陷。可能的原因有脱水、营养不良等。家长应及时为宝宝补充水分和营养,必要时就医。
4. 囟门隆起:如果囟门在哭闹、发热、呕吐、腹泻等情况下出现隆起,应考虑为囟门隆起。可能的原因有颅内压增高、脑膜炎等。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四、护理方法
1. 保持囟门清洁:定期为宝宝清洗囟门,避免细菌感染。
2. 注意保暖:避免宝宝受凉,以免引起感冒、发热等症状。
3. 合理喂养:保证宝宝的营养摄入,促进头围正常发育。
4. 观察囟门变化:定期观察囟门的大小、形状及闭合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0至2岁小儿囟门对照表为家长们提供了了解囟门发育规律、关注宝宝健康的重要依据。家长们应掌握囟门的相关知识,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并处理囟门异常情况,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岁宝宝前囟门鼓起来了怎么办
卤门关乎着宝宝的生产方式,如果头骨比较大的情况下,医生会建议产妇进行剖腹产,如果在正常的数值内,顺产是最好的生产方式,所以脑袋的大小决定生产的方式。那么2岁宝宝前囟门鼓起来了怎么办?宝宝哭肚脐鼓起来了怎么办?
2岁宝宝前囟门鼓起来了怎么办?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好,吃东西正常,体温正常,生长发育正常的话,可能是头颅骨发育中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的。否则需要去儿童专科医院或正规三甲医院看儿保医生,行头颅磁共振检查。
前囟门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并且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风,说明宝宝的颅内压力增高。颅内压力增高是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宝宝可能是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长时间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一般宝宝前囟门1岁到1岁半闭合,您宝宝快2岁囟门未闭合,属于囟门闭合迟缓,可以考虑就诊治疗。
现囟门鼓起是由于体内的炎症反应,一般体温升高会更严重,炎症会更严重,炎症反应更明显。随着体温的降低,慢慢的宝宝囟门也会下降,不那样鼓起,会慢慢的抚平。正常情况下,宝宝的囟门在一岁半左右闭合,不会出现这种表现,不用担心。可以对症治疗,给宝宝多喝温热的开水、温热的果汁,促进排尿排汗,带走身体的热量降温。随时检查血常规确定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宝宝哭肚脐鼓起来了怎么办?
宝宝哭闹以后肚脐鼓起来应该考虑脐疝,脐疝是由于脐环发育不良引起的,在剧烈哭闹的时候腹内的压力增高,网膜和肠管经过脐部的薄弱部位突出就会形成脐疝。对于这样的孩子尽可能避免反复的哭闹、咳嗽等腹压加重的动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腹直肌力量的增强,脐疝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没有必要手术治疗,也不需要口服药物。建议使用疝气带进行局部按压,也可以使用弹性腹带。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婴儿,可以白天佩戴,晚上解下来,并且能够自己调节松紧度。
这个考虑是脐疝,脐疝主要是在宝宝哭闹,或者是使劲的情况下肚脐就有一部分肠管突出。小的包块可以在半岁以内就会逐渐消失的,如果半岁以后都没有好转的话,要就诊小儿外科,行腹部B超检查。如果缺口比较大,需要行手术修复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宝宝剧烈哭闹,以免发生肠管不能回复,引起肠管的缺血坏死,这种情况是比较危急的,要及时救就医。
宝宝哭闹以后肚脐鼓起来应该考虑脐疝,脐疝是由于脐环发育不良引起的,在剧烈哭闹的时候腹内的压力增高,网膜和肠管经过脐部的薄弱部位突出就会形成脐疝。对于这样的孩子尽可能避免反复的哭闹、咳嗽等腹压加重的动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腹直肌力量的增强,脐疝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没有必要手术治疗,也不需要口服药物。建议使用疝气带进行局部按压,也可以使用弹性腹带。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婴儿,可以白天佩戴,晚上解下来,并且能够自己调节松紧度。
2岁半囟门还没有闭合囟门晚闭
有的孩子出生时囟门很大,是与孕期缺钙严重有一定关系的。
后天孩子佝偻病严重也会影响囟门的闭合。
2.5岁还没闭肯定是晚了,建议进一步诊治。
(龚群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海市儿童医院龚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