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作为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检测技术日益成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新途径。本文将围绕微量元素检测展开,探讨其重要性、检测方法及意义。
一、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1. 维持生理功能
微量元素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铁、锌、硒等元素在人体内参与多种酶的合成,调节新陈代谢,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缺乏或过量摄入微量元素,都会导致人体生理功能紊乱。
2. 预防疾病
微量元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通过微量元素检测,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疾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
3. 指导营养补充
微量元素检测有助于了解人体对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情况,为科学补充营养提供依据。对于缺乏微量元素的人群,可以通过食物、保健品等方式进行补充,以维持身体健康。
二、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1. 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是检测微量元素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人体微量元素的摄入和代谢情况。血液检测包括血清检测和血浆检测,血清检测更为常用。
2. 尿液检测
尿液检测可以反映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排泄情况,是评估微量元素摄入和代谢的重要指标。尿液检测包括24小时尿液检测和随机尿液检测。
3. 发检
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可以反映人体长期微量元素的摄入和代谢情况。发检适用于评估长期微量元素摄入状况,如儿童生长发育、孕妇营养状况等。
4. 其他检测方法
除了血液、尿液和发检外,还有指甲、唾液、汗液等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
三、微量元素检测的意义
1. 评估健康状况
微量元素检测有助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2. 指导营养补充
微量元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对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为科学补充营养提供依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
3.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微量元素检测有助于了解人群的微量元素摄入状况,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监测和分析微量元素摄入情况,可以制定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微量元素检测在维护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指导营养补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量元素检测技术将更加成熟,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健康评估服务。让我们共同关注微量元素检测,揭开健康密码的神秘面纱,迈向更加健康的生活。
微量元素怎么检查 如何检查微量元素
1、血液
血样的采集,可取静脉血或末梢血。
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低,在样品的采集过程中易受到各种污染,因此微量元素血液样本在采集过程中需格外小心。除卫生部《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对样品采集做出的要求外,还要采用经过定期抽查后合格的微量元素专用检测管,并且应立即用惰性和无污染的材料密封试管,以杜绝容器本身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检易污染,造成交叉感染,采样不方便,反映短时间内身体微量元素状况,受饮食、疾病方面的影响较大,只作为临床指导。
2、毛发
人体的毛发包括了头发、腋毛、胡须、胸毛等,其中头发测试应用最广泛:
(1)、头发样品易于取样,易于保存。
(2)、对微量元素而言,头发中的含量因积累原因比人体其它部分如血、唾液、尿液中含量高,而且较为稳定,分析较容易。
(3)、头发可以反映过去几个星期至几个月内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因而能真实地反映微量元素贮存状况。
(4)、头发的蛋白质结构可同水、大气等环境中元素结合,其结合力随各种微量元素而异,因此头发中微量元素又可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器。同时也说明头发检测不能代表体内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医疗机构一般不采用头发检测。
/iknow-pic.cdn.bcebos.com/730e0cf3d7ca7bcb0137d82bb3096b63f624a86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30e0cf3d7ca7bcb0137d82bb3096b63f624a86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微量元素(traceelement),又名痕量元素,未有统一认可的定义。习惯上把研究体系(矿物岩石等)中元素含量大于1%称为常量元素或主要元素(majorelement),把含量在1%-0.1%之间等那些元素称为次要元素(minor,subordinate)元素,而把含量小于0.1%称为微量元素,或称痕量元素。
有人把次要元素也看作微量元素,这取决于研究者的兴趣和对研究问题的帮助。有人认为,在地壳和地球物理中除了O、Si、Al、Fe等几个丰度最大等元素外,其余的可称为微量元素。我们又把人体中存在量极少,低于人体体重0.01%,称为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生理功能,并且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所谓微量元素也是相对的,因研究对象不同而异。例如,在伟晶岩中,许多地壳丰度极低的元素可以达到相当程度的富集。如一般情况下锆属于微量元素,但是在锆石中它成为主要元素。多数场合下元素钾、钠是常量元素,但在陨石中它们的含量属于微量元素,而镍则被视为主要元素。因此,当我们讨论微量元素时,必需要指出其所在的体系。
参考资料:/m.baidu.com/sf_bk/item/%E5%BE%AE%E9%87%8F%E5%85%83%E7%B4%A0/782182?fr=aladdin&ms=1&rid=11012381437887035841″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微量元素”>百度百科: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怎么查
1、测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到医院进行抽血化验即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有很多种,包括钾离子、钠离子、磷离子等。这些微量元素含量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可以保证人体血液内外水平平衡。
2、微量元素约有70种,指的是在人体中含量低于人体质0.01%~0.005%的元素包括铁、碘、锌、硒、氟、铜、钴、镉、汞、铅、铝、钨、钡、钛、铌、锆、铷、锗和稀土元素等。
如何查微量元素
1、血液
血样的采集,可取静脉血或末梢血。
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低,在样品的采集过程中易受到各种污染,因此微量元素血液样本在采集过程中需格外小心。除卫生部《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对样品采集做出的要求外,还要采用经过定期抽查后合格的微量元素专用检测管,并且应立即用惰性和无污染的材料密封试管,以杜绝容器本身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检易污染,造成交叉感染,采样不方便,反映短时间内身体微量元素状况,受饮食、疾病方面的影响较大,只作为临床指导。
2、毛发
人体的毛发包括了头发、腋毛、胡须、胸毛等,其中头发测试应用最广泛:
(1)、头发样品易于取样,易于保存。
(2)、对微量元素而言,头发中的含量因积累原因比人体其它部分如血、唾液、尿液中含量高,而且较为稳定,分析较容易。
(3)、头发可以反映过去几个星期至几个月内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因而能真实地反映微量元素贮存状况。
(4)、头发的蛋白质结构可同水、大气等环境中元素结合,其结合力随各种微量元素而异,因此头发中微量元素又可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器。同时也说明头发检测不能代表体内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医疗机构一般不采用头发检测。
/iknow-pic.cdn.bcebos.com/730e0cf3d7ca7bcb0137d82bb3096b63f624a86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30e0cf3d7ca7bcb0137d82bb3096b63f624a86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微量元素(traceelement),又名痕量元素,未有统一认可的定义。习惯上把研究体系(矿物岩石等)中元素含量大于1%称为常量元素或主要元素(majorelement),把含量在1%-0.1%之间等那些元素称为次要元素(minor,subordinate)元素,而把含量小于0.1%称为微量元素,或称痕量元素。
有人把次要元素也看作微量元素,这取决于研究者的兴趣和对研究问题的帮助。有人认为,在地壳和地球物理中除了O、Si、Al、Fe等几个丰度最大等元素外,其余的可称为微量元素。我们又把人体中存在量极少,低于人体体重0.01%,称为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生理功能,并且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
所谓微量元素也是相对的,因研究对象不同而异。例如,在伟晶岩中,许多地壳丰度极低的元素可以达到相当程度的富集。如一般情况下锆属于微量元素,但是在锆石中它成为主要元素。多数场合下元素钾、钠是常量元素,但在陨石中它们的含量属于微量元素,而镍则被视为主要元素。因此,当我们讨论微量元素时,必需要指出其所在的体系。
参考资料:/m.baidu.com/sf_bk/item/%E5%BE%AE%E9%87%8F%E5%85%83%E7%B4%A0/782182?fr=aladdin&ms=1&rid=11012381437887035841″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微量元素”>百度百科:微量元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