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球发黄。根据病因不同,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自愈。而病理性黄疸则需引起重视,了解其自愈的可能性及应对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病理性黄疸的自愈可能性展开论述。
一、病理性黄疸的定义及病因
病理性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胆道阻塞、肝脏疾病等原因导致的黄疸。其病因主要包括:
1. 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2. 胆道阻塞:如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胰腺炎等。
3. 遗传性疾病:如吉尔伯特综合征、胆红素尿症等。
4. 药物和毒素:如某些药物、酒精、重金属等。
二、病理性黄疸的自愈可能性
1. 病因治疗:针对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清除胆道阻塞、控制肝脏疾病等,有助于黄疸的自愈。
2. 生理性恢复:部分病理性黄疸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肝脏功能逐渐恢复,黄疸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3. 免疫调节:对于部分免疫性黄疸患者,通过免疫调节治疗,可降低免疫反应,促进黄疸的自愈。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病理性黄疸患者都能自愈。以下因素可能影响自愈的可能性:
1. 病因严重程度:病因越严重,自愈的可能性越小。
2. 治疗时机:早期治疗可提高自愈的可能性。
3. 患者体质:部分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较差,自愈可能性较低。
三、病理性黄疸的应对策略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 重视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3. 加强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4.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5. 定期复查:治疗后,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病理性黄疸的自愈可能性存在,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了解自愈的可能性及应对策略,有助于患者及时治疗、调整心态,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以期早日康复。
新生儿黄疸要紧吗,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
众所周知,新生儿黄疸在很容易出现在新生儿当中。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能自愈,病理性需要住院治疗。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黄疸值来判断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一般以15为标准。通常来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会出现在宝宝出生后2-3天内,1周后表现最为明显,2周后基本消退,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做好各种护理措施。但是,如果黄疸值超过15就要住院。因为新生儿太小,机体免疫功能非常差,很小的疾病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好处理病情。并且,每个新生儿的情况不一样,最好还是听取医生的建议,千万别拿孩子的健康当赌注。
以下两种情况都应该住院治疗:
1、如果宝宝黄疸值已经达到了15以上或者更高,这种情况是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按照目前对于黄疸的诊断,黄疸指数超过15就意味着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范围,以这样的数据来看,这个孩子的黄疸指数肯定超标。
2、如果家长们发现宝宝体重开始有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且身体又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的话,这时候必须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及时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被查出来是病理性黄疸。如果就诊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期或治疗方法不恰当,宝宝有可能面临很大危险。此外,如果光疗都不能使黄疸下降,严重的可能需要换血治疗,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对待黄疸,作为父母的,还是要谨慎对待。哪怕是宝宝的脸色变得有点点的黄,都必须要引起重视。所以,父母的日常照顾跟观察是很重要的,往往决定了病情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黄疸指数如果已经超出了正常值的范围,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让医生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再进行对症治疗。所以,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家长们不要盲目采用土方法。最好是到正规医院问诊,听从医生的建议,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
abo溶血性黄疸一般多久能治愈
新生儿黄疸分为很多种,像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不同的黄疸应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那 abo溶血性黄疸一般多久能治愈?
abo溶血性黄疸一般多久能治愈
溶血性黄疸是ABO溶血病的主要症状,主要由于妈妈与胎儿的血型不合,且造成的黄疸较重。以妈妈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其他如妈妈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妈妈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大部分半个月就可以消失。溶血宝宝的症状有轻有重,有的不需要治疗可以自愈。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当溶血比较严重时,孩子会出现贫血,甚至“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是最严重的后果,需要在医院确诊治疗。
abo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多数可用光疗即可达治疗目的,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个别病情严重者,胆红素增高过快或>340μmol/L,亦需换血治疗。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而药物治疗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
新生儿黄疸原因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精彩推荐: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 婴儿打嗝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溶血性黄疸能吃母乳吗 宝宝拉肚子屁股红怎么办 新生儿能睡摇篮吗 怎样选择宝宝按摩油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表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表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表,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 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下面给大家分享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表。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表1
1、婴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是2mg/dl-12mg/dl之间。新生儿的黄疸数值若是超过12mg/dl,就说明有黄疸了。其实,新生儿黄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过一些日子就会慢慢恢复正常的。若是病理性原因导致的黄疸,就需要积极治疗了。
2、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学两种,正常宝宝出生后3天开始出黄疸,14天左右消退。如果宝宝黄疸重,出现早或者消退延迟,进展快都属于异常,需要到医院就诊,可以口服妈咪爱或者茵栀黄。
3、黄疸过深表示宝宝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如果胆红素的指数超过二十以上,婴儿脑内最重要的基底核,将会受损坏死,其结果可能在未来造成脑性麻痹,使宝宝的智力、听力、视力及活动能力终生受损,结果十分严重,不可不慎。
4、如果发生核黄疸时,小宝宝会出现胃口变差、昏睡、活动力降低等现象。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非常尖锐且刺耳的哭声、身体会向后弓弯、非常烦躁不安,甚至发烧抽筋。核黄疸较易发生在早产儿及各种原因引起败血症的宝宝,即使指数没有超过二十,很可能早期就可能出现核黄疸的问题, 需特别留意。
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1、溶血性黄疸对新生宝宝的危害很大。发生溶血性黄疸时,宝宝不但皮肤、巩膜、等出现黄疸,而且脑内核神经细胞也可能发生黄疸,即核黄疸形成,有可能造成宝宝终身瘫痪,并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还会造成听觉障碍等,所以给宝宝治疗黄疸是刻不容缓的。
2、黄疸不严重的新生宝宝可放在蓝色萤光灯下照射,以加速氧化间接胆红素,从而达到退黄疸作用或者配合药物的治疗。对严重的宝宝,要尽快采取换血、输血的方法,用血型合适的血液,代替有抗体的血液。换血越早越好,这样可减轻溶血,预防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对贫血较重的新生宝宝要进行输血治疗。
3、宝妈们要知道,最好在病情被控制及稳定后再喂母乳,以防加重黄疸。此外,黄疸同时伴随有发热、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宝宝的状态以及黄疸的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表2
黄疸正常值范围是多少新生儿
很多新生儿都会有黄疸的,那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呢?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发生胆红素代谢紊乱,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使皮肤、眼球等处出现异常黄色的现象。它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一般生理性黄疸,如果宝宝没有出现不适,可以等它自己消退,或者喂点葡萄糖水。对于病理性黄疸这种伴随其他疾病的情况,通常会采取蓝光和药物治疗。蓝光治疗指的是把宝宝放在蓝光箱中,以溶解皮肤上多余的黄色色素,让它从尿液中排出,减少血液中的胆红素。
黄疸正常值7、6如何消退
有些人测出来黄疸值为7、6,那么黄疸正常值7、6如何消退比较合适呢?
黄疸正常值7、6建议服用茵栀黄颗粒和妈咪爱治疗,另外注意监测孩子的黄疸值情况,若是生理性黄疸一般会自愈,病理性黄疸需要住院治疗。黄疸正常值7、6除药物外,必要时实行蓝光治疗。
注意事项方面看看孩子黄疸是体内胆红素浓度高的结果,而胆红素主要是红血球的代谢产物,当红血球老化破坏时,血红素就会游离出来,经代谢后产生胆红素,胆红素通过血液运送到肝脏经肝脏代谢后,由胆管排泄于肠子内,当上述的代谢路径发生问题时造成血中胆红素的堆积形成黄疸,有病理性黄疸是应引起重视,因为它曾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黄疸正常值看什么指标
黄疸的检查结果中有不少指标,通常黄疸正常值看什么指标呢?
黄疸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分为三个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关系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为3、42-20、52umol/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0-6、84umol/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为0-13、68umol/L。通常在看肝功能化验单时,还是以总胆红素的数值代表黄疸指数。
通常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黄疸正常值是多少以下
黄疸超过一定数值就是不正常的,那么黄疸正常值是多少以下呢?
正常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要知道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表3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具体来说,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如果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又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
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3、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