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辅食的添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从6个月到36个月,宝宝的营养需求逐渐发生变化,合理的辅食添加不仅能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促进其健康成长。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宝宝辅食添加表,助您成为宝宝成长路上的营养专家。
一、6个月至12个月:过渡期,从母乳到辅食
1. 添加辅食的时间:一般建议在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母乳已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2. 辅食添加原则: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少到多。
3. 辅食种类:主要以糊状食物为主,如米糊、米汤、稀粥、水果泥等。
4. 添加辅食的顺序:首先添加单一食材,如米粉、苹果泥、香蕉泥等,待宝宝适应后再逐渐添加混合食材。
5. 食物制作方法:采用蒸、煮、炖等方法,避免油炸、烧烤等刺激性烹饪方式。
二、13个月至24个月:辅食为主,逐渐增加固体食物
1. 食物种类:此时,宝宝可以尝试更多种类的食物,如面条、软饭、肉末、豆腐等。
2. 食物制作方法:逐渐增加烹饪难度,如炒、炖、烤等。
3. 食物搭配:注重营养均衡,确保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4. 适量摄入零食:适量给予宝宝一些健康的零食,如水果、坚果等。
三、25个月至36个月:逐步过渡到成人饮食
1. 食物种类:此时,宝宝可以尝试更多成人饮食,如米饭、面条、饺子、包子等。
2. 食物制作方法:烹饪方式多样化,如煎、炒、炖、蒸等。
3. 食物搭配:注重营养均衡,确保宝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4.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引导宝宝养成规律的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
宝宝辅食添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食物,确保宝宝健康成长。以下是一些权威资料供您参考: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
3. 儿童医院营养科:《儿童营养与健康》
宝宝的辅食添加要遵循科学原则,注重营养均衡,关注宝宝的个体差异,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愿每位宝宝都能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宝宝辅食添加表6个月到36个月的
宝宝6个月到36个月的辅食添加:6-7个月宝宝辅食主要为泥糊状,8-9个月为碎末状、小颗粒状,10-12个月是大颗粒状、块状,各种粥等。1-2岁可以接受成人的食物,2-3岁和成人饮食基本一致。
6-7个月宝宝辅食每日1-2次,选择在宝宝心情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添加,一般是上午或下午。刚开始添加时,遵从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添加。
8-9个月宝宝由泥糊状过渡到碎末状、小颗粒状,手指食物可以丰富一些,比如蒸煮的比较软的蔬菜条、水果条,蒸糕,小饼,软面,粥,羹。
宝宝饮食
10-12个月宝宝可以从小颗粒状过渡到大颗粒状、块状,各种粥、面条、饼、丸子、肉肠等,都可以吃了。宝宝1岁的时候,可以吃和成人差不多大小的块状。辅食添加没有特别的顺序,只要宝宝吃了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都可以给宝宝吃。
1岁后的宝宝可以自己吃饭了,不需要追喂、哄逗等,尽量让宝宝自主独立用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2-3岁宝宝宝宝食物和成人饮食基本一致,但还是要以清淡为主,各种调味品尽量少加,避免过油、过甜、过咸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宝宝第一次添加辅食,量和时间应该怎么安排
刚开始添加辅食可以选择米糊、米汤之类的,量不要多,先给一勺,时间最好在上午,两顿奶之间。
添加辅食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1、添加的量应由少到多;
2、食物应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固体食物;
3、添加食物种类,也应习惯了一样再加另一样:一次没有添加成功不能因此认为孩子不喜欢或不适应,可过些时候再试吃;
4、喂食要有耐心,不能强迫。
扩展资料:
辅食添加禁忌
忌早添加
刚离开母体的婴儿,消化器官很娇嫩,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时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功能。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婴儿消化功能的负担,消化不了的辅食不是滞留在腹中“发酵”,造成腹胀、便秘、厌食,就是增加肠蠕动,使宝宝便便量多、次数增加,最后导致腹泻。因此,出生4个月以内的婴儿忌过早添加辅食。
忌晚添加
有些家长怕孩子消化不了,对添加辅食过于谨慎。孩子早已过了4个月,还只是吃母乳或奶粉。殊不知孩子已长大,对营养、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奶粉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合理添加辅食了。’
忌辅食过多
宝宝虽能添加辅食了,但消化器官毕竟还很柔嫩,不能操之过急,应视其消化功能的情况逐渐添加。如果任意添加,同样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或肥胖。让孩子随心所欲,要吃什么给什么,想吃多少给多少,又会造成营养不平衡,并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所以辅食添加过多、过滥同样也是不合适的。
忌辅食过细
一些父母给宝宝吃的自制辅食过于精细,使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不利于其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食物未经咀嚼也不会产生味觉,既勾不起孩子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觉的发育,面颊发育同样受影响。这样长期下去,宝宝的生长当然不会理想,还会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辅食
18-36个月宝宝营养补充指南
18-36个月宝宝营养补充指南。
18-36个月宝宝营养补充指南:
富含D3的食物:鳕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脏。富含钙的食物:奶酪、筒子骨、牛奶、豆类、白芝麻。富含DHA的食物:虾、三文鱼、海带、坚果类。富含铁的食物:山药、菠菜、红肉、高铁米粉。富含锌的食物:鱼、花蛤、花生、猪里脊、南瓜籽。
宝宝营养补充注意事项:日常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不要太过单一。为降低宝宝吞咽风险,坚果可选择坚果酥。以吃为主,以补为辅。结合宝宝自身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剂。
宝宝坚果酥怎么选?以宝宝馋了坚果酥为例:
1.配方定制: 一口吃进6种坚果籽仁,丰富营养!南瓜籽(锌)、核桃仁(a-亚麻酸)、碧根果(维B1)、开心果(钾)、巴旦木(维B2)、白芝麻(钙),让宝宝享受6种坚果籽仁的营养。2.筛磨定制: 毫米级坚果小颗粒,易吞咽不卡喉!选择先筛后磨,将坚果制作成平均颗粒度≤4mm的小颗粒的,让馋宝容易吞咽。
3.口味定制: 酥软好口味!选择使用开酥工艺和烘焙工艺,做到层层酥软的效果,同时锁住6种坚果籽仁风味的。4.无添加定制:0防腐剂、0香精、0人工色素!选择配料表干净看得见,不加添加剂、不加香精、不加人工色素、不适用白砂糖。5.抓握定制: 定制长度,宝宝轻松好抓握!建议选择长度约6cm的坚果酥,可以让宝宝轻松抓握拿住感受抓握和进食的乐趣。
宝宝坚果怎么吃?多大的宝宝可以开始吃坚果?6个月以后!
宝宝吃坚果要在添加辅食之后,具体要视宝宝的消化和咀嚼能力,一般可在6个月后,消化咀嚼能力差的宝宝可在10个月后。不同年龄段宝宝怎么吃坚果?1.两岁以内的宝宝:因为坚果类容易造成宝宝窒息,所以2周岁前的宝宝不宜吃整粒的坚果。
妈妈可以将杏仁、核桃、松子、榛子等用研磨器磨成粉状、拌入色拉、菜中或是洒在饭上,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口感,还可以充分吸收坚果的营养。或者给宝宝添加坚果酥,酥软可口,容易咀嚼。2.两岁以上的宝宝:宝宝到了2周岁后,可以吃整粒的坚果了,不过妈妈也要全程在旁边照看,以防意外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