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后,都会非常焦虑,担心病情加重。手足口病吃什么药呢?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选择。
一、手足口病的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5岁以下的儿童。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等。
二、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自愈。治疗原则如下:
1.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2.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3. 支持治疗:保持充足的休息,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三、手足口病的药物选择
1. 抗病毒药物
* 利巴韦林:口服或静脉注射,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 阿昔洛韦:口服或静脉注射,适用于重症患者。
表格:
| 药物名称 | 适应症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 利巴韦林 | 口服或静脉注射 | 口服:每次100mg,每日3次;静脉注射:每次10mg/kg,每日2次 |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
| 阿昔洛韦 | 口服或静脉注射 | 口服:每次200mg,每日5次;静脉注射:每次10mg/kg,每日3次 |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2. 对症治疗药物
* 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发热症状。
* 口腔溃疡药物:如金霉素甘油、地喹氯铵等,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表格:
| 药物名称 | 适应症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 布洛芬 | 退热、镇痛 | 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 | 肝肾功能不全者、哮喘患者慎用 |
| 对乙酰氨基酚 | 退热、镇痛 | 口服:每次10mg/kg,每4-6小时1次 | 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慎用 |
| 金霉素甘油 | 口腔溃疡 | 涂抹于口腔溃疡处,每日3次 | 对金霉素过敏者禁用 |
| 地喹氯铵 | 口腔溃疡 | 涂抹于口腔溃疡处,每日3次 | 对地喹氯铵过敏者禁用 |
3. 支持治疗药物
* 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 维生素B族: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
表格:
| 药物名称 | 适应症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 维生素C | 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 口服:每次100mg,每日3次 | 过敏者禁用 |
| 维生素B族 | 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 | 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 | 过敏者禁用 |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等。
2. 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4. 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研发出手足口病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治疗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合理选择药物,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加强预防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总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治疗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合理选择药物,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选择:
1.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2. 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药、口腔溃疡药物等。
3. 支持治疗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
加强预防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手足口病用什么药
最近感觉孩子的体温有点高,感觉比往常要烫很多,于是就给孩子量了下体温,没想到都38.5度了,后来带孩子打了退烧针,但是嘴里还有一些红,看了医生才知道孩子是手足口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病已经治好了,很多家长肯定也想知道手足口病用什么药好些,下面就给大家来说说手足口病该吃什么药。
1.第一: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病症来选择药物。想要将孩子的手足口病治疗好的话,那么是必须要对症来做治疗的,因为每个孩子在患病期间所受到的病毒感染种类有可能是不同的,而病毒种类不同的话,那么治疗起来的时候所选择的方法也是不同。
2.第二:一般是需要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但是这样的疾病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并且还需要在抗病毒治疗的时候及时的避免孩子的疾病会有加重的现象,很多小儿手足口病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生命,所以一定不要大意。
3.第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输液治疗。而针对孩子的手足口病做治疗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输液治疗,同时还需要护理好孩子的一切生活问题,不要让孩子遭受到病毒的感染,同时还需要避免给i孩子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样的影响有很大。
注意事项
在给孩子治疗的期间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饮食,饮食要好消化一些,多吃一些清热的食物。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本人辨证治疗本病多例,效果不错。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恢复期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最有效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最管用呢?这是家长们经常担忧的事情。因为手足口病是常见疾病,属于病毒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口、咽部疱疹。而且手足口病极易传染,多发于学龄儿童。影响极大,由此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对于这种顽固性的呢?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时疫”的范围。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祛湿,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或兼以透疹外出。在发疹初期,患儿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因此,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另外,还可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所以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因此在流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应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起点母婴网